越来越像魏王这个儿子,别说外朝在担心,内廷同样是关注着,尽管他们并没有能力去左右。
“如今史大忠连贞观二十年后的人都不认识,来京城就是给人看看?”
“皇后手中无人可用,也不能说是无人可用,只是内官行事,但凡遭遇帝后嘱托相左,试问是听圣上的,还是听女圣的?”
“这自然是听……”
六部嘴碎的小官僚同样也在议论纷纷,不仅仅是他们,御史台最近的监察业务也落下来不少,反倒是盯着阉人,看他们怎么搞事。
实际上阉人要是搞事,御史台是相当兴奋的,能够喷内廷,等于是跟老板对着干。平时哪有这么好的机会,现在上去就是俩耳光,爽的很。
当然了,御史台是兴奋,弘文阁就是激动。有道是趁你病要你命,不逮着皇帝生病不能理政搞点花样,弘文阁岂不是真成了摆设?眼下虽然是摆设,好歹诸学士还有在各部的本官,说话还是有人听的。
一旦彻底把这制度定死,搞不好将来的弘文阁学士,就真的是“孤家寡人”。
这光景皇帝既然身体不好,要是能把触手深入宫闱,跟妃嫔偷情不至于,但悄悄摸摸留个后门,倒也不是不可能。
至于宫中宿卫,那是不敢碰的。
外朝只要能够在内廷安插钉子,远的说可以行废立,近一点,至少皇帝对谁不爽要搞谁,能够心中有数。
拍马屁和做间谍,都是相当耗费精气神的事情。
“皇后陛下重用中官,不怕重现旧年汉朝故事?”
“外戚都没有做大,阉奴孰能?”
“……”
你说得好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
差一点都忘了,皇后姓长孙来着。
偏偏姓长孙的皇后,没有依仗姓长孙的中书令老大哥。
老大哥现在跑去江南做校长去了,别说回家做宰相,就是家里说了算,眼下都差点意思。
想当年谁去长孙无忌那里,不是奔着皇亲国戚、元谋功臣、吏部尚书、黜置大使、陛下心腹……去的?
现在?有点野心的,都寻思着是不是塞个小娘给长孙冲暖被窝。
张操之那是江南恶狗,王八蛋吃了不认账。可长孙冲那是典型的人中龙凤,说干了就是干了,日后不再说,铁定给身份。
野种?不存在的……
外朝诸部对长孙皇后的手腕都是小心应对着,重用阉人是肯定的,只是重用到什么程度,就要好好思量。
只不过国朝体制不断变化,留给宫中内官的份额,其实并不多。即便有,也多是在新兴产业上。
想要伸手军政,难度系数不亚于上天。
只因现在即便是军方,也出现了多方投资。很多不必要战争的背后,往往有诸多帝国“财团”的身影。
西军“越界”干挺河中诸国,难道会是因为“开疆拓土之功”太重要,皇帝老子情难自禁吗?
这世上,论开疆拓土的规模,自古以来都比不过贞观皇帝。
真正推动河中乃至整个西疆“疯狂”起来的,怕不是黄金白银玉石还有国内压得不少人喘不过气的高利贷……
这样的环境条件,宦官即便给宫中宿卫全部洗脑,十六卫也突然被降智打击,他们也无法插手边防军,即便已经能够从行政上调动边防军的人事,但也就是到此为止。
当国内“财团”又不得不发动战争的理由时,什么都是狗屁。
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洛阳城上上下下,都是怀揣小心地等候着即将到来的变化。偶有“迎回太子”的杂音回荡,但很快又被镇压了下去。
或许忠臣良将希望储君归位,但这其中,肯定不包括诸王、诸部堂官、诸太监……
这要紧当口,太子要是回来亮个相,不知道得搅合起多少官帽子,连带着的血雨腥风,都不需要有人刻意去推动,那些个东宫门下的恶狗们,早他妈饥渴难耐甚至饥不择食了!
第五十八章 行路难
? “嘿嘿,有道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小姐莫要以为俺老汉不顶事,其实也是本钱雄厚,是个千里马哩!”
“你这老猢狲,当真有‘一日千里’的本事,由得你操弄了去,偏是个从来嘴上花花的……”
南里勾栏里一阵嬉笑,狎妓的诗人和嫖娼的青皮都能在同一家馆子里相遇。只有那些高档的国营企业,才会剔除那些有俩臭钱的“低端人口”。
京城的勾栏越来越多样,谁叫京城是首善之地呢,谁叫京城的奴婢最多样化呢。
连扬州才流行的“螺娘”,这光景居然也有在洛水开业捞钱的。虽说大多都是非法经营,但一条船打点好之后,官府睁一眼闭一眼也就过去了。
只是差人早早发了话,这些个“螺娘”要定期体检,要不然一个个都下面流淌绿色汁水了,岂不是大乱?
好在某条土狗早早地把避孕套弄了出来,原本是为了方便某些权贵拔鸟无情,结果妓女婊子们大为欢迎,竟是把某条土狗跟管仲一起供了起来。
安全套啊安全套,嫖客们安全,小姐们也安全,里里外外减少了多少风险,堪称功德无量。
要不是怕惹恼了老张,有些非法的光头甚至想杜撰一个“南无中出安全佛”出来。
当然了,真要是杜撰一个出来,首先发飙的肯定不是某条土狗,唐朝的光头们照样也是有战斗力的。
尤其是在城市底层社会中,光头们天然有优势。
“上回说到,李真人奉旨前往大雪山,那山南诃达罗支有一土王不服,欲报大仇,奈何兵微将寡,敌不过李真人麾下数十万大军,千几百战将。那土王在大雪山悲愤痛哭,居然惊动了大雪山中一女妖,那妖精倒也颇有些来头,是受了玄奘法师点化,这才得化人形,于山中修炼……”
路边倘使有人路过,还以为这是什么正经传奇,心说这勾栏铺子还有这营生这当口,保不齐就溜达进去略作消遣。
别说常人,就是朝中相公,也有喜欢听个狐狸精怪故事的,只因这其中也不是没有民间疾苦的风情道理在。
只是勾栏就是勾栏,秦楼楚馆怎能和稷下学宫相提并论?
但凡有被勾了“馋虫”跑来听书的客人,最多喝口茶的功夫,这画风必然是让他茶水喷个满桌。
“……好妖精!好胆量!你有你的粉玉金斗,便以为得了造化,有了道行?贫道自东土大唐而来,若无我皇御赐之神兵,岂能降妖除魔!只听李真人道了一声‘棍来’,便见一道金光自东天而降,真人一伸手,一支小小棍儿顿时竖了起来,李真人撩开衣摆,冲那妖精喊道:‘妖孽,你看贫道这棍儿,可还入眼’?”
“……”
“……”
不多时,便是李真人“如意金箍棒”变得能大能小能粗能细,捣的妖精“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