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手下混饭的。陈先生因为业务能力很强,上方对于江夏中学运行的期望,主要就是看他们这些教学骨干的发挥。
如今全府中小学都是统考,成绩都是百分制,谁成绩好谁成绩差,算一算比个大小就一目了然。
陈先生福利高是高,压力同样也不小。
不过这种事情,对他这等出身的人来说,也算是小意思。毕竟,南陈国族后人,经历的事情怎么可能风轻云淡。
顶着压力还能照拂一下陈君宾族中老人,可以说相当的不容易。
在家中略作逗留,陈先生就返转了学校,今日学校里还是开伙的,中午之前,还有两节课要上。
“陈兄仁义,邓州来的人都能照顾的这般妥帖,难能可贵啊。”
“举手之劳罢了,谈不上甚么可贵。”
“陈兄谦虚一如往常。”
食堂里吃午饭的时候,同僚们互相聊天,说话间,有人忽地问道:“陈兄,午后的德业课,可有甚么指教?”
“我也没甚想的,就是把学校的学生行为规范再讲一遍就是。”
“这不讲德行,总是要心虚一些。”
“有新到的《女德》,要去讲么?”
“……”
给长孙皇后立了“天后像”,朝廷也没什么好奖励的,除了几套孔祭酒出品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之外,还有长孙皇后署名的《女德》。
书是好书,就是有点小问题。
吃过午饭,睡了午觉之后,陈先生还要上一堂德业课。
原本想把学生行为规范重新梳理一遍,结果鬼使神差捧着《女德》就进了教室。
“今天的德业课,我们讲……《女德》?”
“?”
低下一群学生原本低着脑袋还有点打瞌睡,猛地听到《女德》,顿时“嗯”了一声,很是精神地抬头看去。
“先生……《女德》是那《女德》吗?”
“对,就是那《女德》……女圣发下来的。”
女圣也是圣,女圣写的书,自然也是圣贤书。
读书就读圣贤书,很正确。
“我们也要学《女德》?”
“对。”
学生们顿时脸色一变,终于有人弱弱地冒出来一个声音:“可是……我们是男校啊。”
“男校更要学《女德》,少年郎得有追求。”
你是先生,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一群青少年当时就打了鸡血一样,准备好好地研究研究学问。德业课听《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简直就是折磨,还是《女德》带感。
“首先是仪态……嗯,仪态。”
陈先生眉头一皱,顿时觉得有些麻烦,然后抬手一指,“乔大郎,你来假扮一下小娘。”
“……”
一脸懵逼的乔大郎顿时连连摇头:“先生,我不要。”
“假扮小娘德业课考试加十分。”
“先生少待,妾这就来。”
“……”
“……”
一众男生反应过来之后,也不等爆笑,直接喊道:“先生,乔峰身材粗壮,只能扮个东施。我瘦弱修长,才有女子风范。”
言罢,还站起来扭了扭腰,媚眼狂抛。
“郭大莫闹,待乔峰下去了,你再来装扮就是。”
“先生,可得加分么?”
“你猜。”
陈先生笑而不语,看着略微偏瘦的郭大。
此时,学校外面来了人,排场不算大,但也不算小,什么人都有。除了阴阳人死太监之外,也有礼部的人,还有州学的随员。
“重组江夏中学,我等把学校办好的信心是很足的。主要是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大多都是三年以上的老教师,有的原本就是京城出来的,学识扎实,见闻广博,都是百里挑一的贤才。”
学校做行政的人正给访客介绍着,“前面就是陈先生的班级,下午正好有他一堂课,是德业课,学校……”
行政人员一刹那就像是被人捏住了脖子,整个人跟死鸭子一样一动不动,一双眼珠子死死地盯着前方。
访客们也都是目瞪口呆,入眼处,只看见教室内一群学生“尽显妩媚”,男生极尽妖娆地展现他们的“风姿”。
而讲台上,教学能手陈先生,正面带微笑地连连点头,还时不时地给个点评。
有个小黄门实在是没忍住,小声地说了一句:“贵校雅趣之处,颇有百年遗风……”
第九十二章 时势易转
? 最终还是因为陈先生的高贵出身挽救了江夏中学的学风评定,南陈国族之后,总归说话要好使一些。
再三强调本校没有“好男风”“喜女装”的癖性之后,前来视察工作的领导们这才给盖了个章,表示江夏中学学风奔放颇有特色。
跑来武汉做江夏中学第一任校长的段瑾全程黑着脸,他族兄段俨给他谋的差事绝对是好差事,可有些事情想差了。
这武汉办学……他妈的和京城不一样啊。
当年在段纶底下行走学习的时候,段瑾寻思着族叔的教育,也没这么洒脱啊。怎么一到武汉,就开始女装了呢?
“季瑜,办学掣肘颇多,你……多加保重啊。”
领导们临行之前,跟校长段瑾在京城算“哥们儿”的很是嘱托了一番。
段瑾拱手道:“此间事体,不在某之绸缪。某不过是做个奶公罢了,具体实务,还需全校师生通力协作。”
对自己的定位,段瑾是相当精准的。他来武汉做什么?做事业?事业个屁啦,他现在就是来镀金的。
不出成果,换一身皮回京城继续做官。出了成果……嘿嘿,皇后娘娘厉害,女圣陛下万岁,摇身一变,他就成了先进教学带头人。
这是进亦可,退亦可。
段俨给他谋的这个出路,一般人可混不来。那是因为段纶当年跟张德有照拂情谊,一般人不知道,段纶也没有刻意在张德身上表现的太明显,李皇帝那里也是瞒过去的。段纶琢磨的,是张德这个“后起之秀”,能够在他嗝屁之后,对段氏多多维护,算的是长远。
实际上段纶这笔账不亏,他在世的时候,工部在他手上正式壮大,六部之中的顶级肥缺,比吏部民部不遑多让。油水之多之巨,旷古罕见。
可以说跟工部打交道的各监寺衙署,都要给段纶一个面子,固然这一切跟张操之关系极大,但没有段纶细细呵护,哪有这样好的局面。
段纶去世之后,工部的位子不敢说随便让段俨挑,但镀金道路一片坦途,只是段俨没有选择走这条路,而是选择了“退隐江湖”。
大隐隐于世嘛。
段氏的关系网开始变现,就是从段俨手中,京城中算得上人面广大的人物,“段孝爽”这个“孑然一身”的算一个。
连屈突诠这等“忠义社”出身的,都及不上他。
实在是他老子留下来的人情关系政治遗产实在是丰厚的无与伦比,六部巨头看张德不爽的很多,但段纶是个例外。
老张很少有感情溢出的时候,但段老大这个人都没了,还能说什么呢?自然是给予尊重,段俨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要求……基本上也没有太过分的要求,都是在权财之间往来,对此时此刻的老张来说,大多都是举手之劳。
段瑾想要镀金,段俨过来说情,张德顺水推舟,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