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89 章(1 / 1)

唐朝工科生 鲨鱼禅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李唐君臣都淡化了这个事情,但在内部,属于严防死守长期跟踪的重要事件。

  “那大郎志趣到底如何呢?”

  “做‘圣贤’呐。”

  老张咧嘴一笑,“死了估计能混个‘圣贤’当当,比殿下强。”

  “那倒是。”

  聊到这光景,后头的随员都离得远远的,那些“惊世骇俗”之语,听了就想自杀。恨不得自己没生这双耳朵,简直是祸害人么。

  小霸王学习机任重道远,然而将来能造小霸王学习机的“祖先们”,此时此刻,在老张眼里,那当真是“不争气”。

  哀其不争可能有点谈不上,但老张自己都快把性子磨成鹅卵石了。这年头的工人,贼特么好哄……朝三暮四朝四暮三的耍猴,武汉的工人居然也能美滋滋,着实让老张挺蛋疼的。

  但换位思考,张德又是能理解的,他们原本的生存状态,堪称地狱。摸爬滚打进入工坊,不管是被人鞭子抽还是流汗又流血,至少是“改善”了生存状态。从随时可能嗝屁饿死病死,进化到了“发了工资喝点小酒还不是美滋滋”,脱离地狱的刹那,是令人愉悦的。

  这时候再要求他们有如何如何的“进步性”“革命性”,无疑是扯淡。

  人固然是需求在不断提高的,可做狗当咸鱼就能过,何必相忘于江湖啊。

  

第二十六章 都在酒里

  因为眼见着东宫“寒酸”,加上李承乾也有意让东宫幕僚跟武汉“土豪”亲近拉关系,于是张德给东宫重新装点装点的时候,李承乾也没拒绝。

  毕竟自己儿子也收了一笔零花钱,就他那点用度,十好几年都花不完。

  “我来我来我来,我自己来……有劳殿下。”

  寻了个亭子坐下,李承乾给张德倒了一杯茶,茶倒是好茶,这一点倒是没亏了储君的身份。

  浅浅一杯,喝了润润喉咙,长兴徐氏特制的紫砂壶,用了虞氏的书法阎氏的画,怎么看都是高档货色。

  老张喝茶没水平,从来都是牛饮鲸吞,好在李承乾这储君的逼格也不咋样,一开始还装斯文,结果喝了两三杯之后,两人各自捧了个紫砂壶,对着嘴就喝。旁边伺候的宫婢内侍看得浑身难受,想要劝说又不敢开口。

  鬼知道江汉观察使会不会打人……

  “下地久了,喝茶就是解渴,哪有恁多心思。”

  李承乾这也算是久经考验了,倒也不觉得尴尬。老张也很有共鸣,连连点头,然后感慨道:“熬夜办公,一个夜里少说要喝个两三斤茶水,着实风雅不起来。”

  “也就是与人相会,应景一番。”

  “哈……殿下也是狡猾狡猾的。”

  听他说的诙谐,李承乾也是乐了:“旧年在五庄观,最狡猾的倒是程三郎。”

  “他跟他大人一样,看似粗鲁,实则心细如发。倒也不是说心思深沉,也是个有想法的。如今能建功立业,着实不错。”

  旧时长安少年中,程处弼时时刻刻都像是个“混人”,但“混人”怎么可能成为务本小学的扛把子?长安城内能打的二世祖多得是,能把程处弼打的满地找牙的更是数也数不过来,跟着屈突诠厮混的那帮人,有几个不能打?

  然而这么多年,能风起云涌之间拔地而起的,也只有程处弼。

  便是程处弼的上官郭孝恪,都要卖他面子,要知道郭孝恪论起辈分,比他老子程知节还要高。

  说到底,带脑子“犯浑”而不带脑子,那就是两回事。

  “我这里有几个也是清白人家的,从东宫这里出去,怕是没甚指望。大郎要是方便,在武汉安排几个门路,到时候再去三郎那里走一遭,也好寻个功业,成则成,不成便罢。”

  “不妨事,东宫这里有甚想要的,只管说了就是。”

  “少待用膳的时候,我便同他们说起。”

  “殿下随意就是。”

  两人聊了许多事情,张德也跟李承乾讨论过万一他老子李世民升天,他鸟枪换炮之后的变化。但不讨论还好,讨论了也是让李承乾蛋疼。

  当上了皇帝,李承乾也要弄死张德最开心,可显然这不是从心出发弄死拉倒的感性问题。就现在的行情,李皇帝给下一代留下的不是什么“肱骨老臣”,而是一帮依附在皇权身上的爪牙。

  这玩意儿用起来是好用,可万一爪牙挠自己呢?

  可要说用自己人,无非就是从老妈的娘家那里淘换。可长孙氏有几个好鸟?用马眼想,李承乾都明白万一将来自己上台,老妈活着还得斗老妈,老妈死了斗娘舅。就凭他现在东宫是歪瓜裂枣,斗个鸟蛋的斗。

  这还不如学老子李世民,跟江南土狗一起默契坑人……至少一时半会儿生活很美好不是?

  只是想通归想通,李承乾和张德也清楚,人一旦屁股坐到那个位置上,那就是身不由己。

  中午吃饭没有分食,而是找了一张大圆桌,十几个人入座,除了张德和李承乾之外,还有越老越富态的史大忠。老太监嘴上诚惶诚恐,吃喝的时候倒是不含糊,连干三杯老酒还能嘬一个大肘子。

  按照规制,猪蹄是不上桌的,不过大约是李承乾总是下地,吃喝也更加“亲民”了一些。卤制的猪蹄拆剥开来,啃个筋肉相当的合胃口。

  一桌人除了几个斯文人,大多吃相都比较爽快,吃喝上了头,自然也就没了架子。有东宫幕僚在桌上敬了张德一杯,然后就打问,关于东宫捞点油水,是个什么章程。

  老张也没含糊,招手叫来一个宫婢,用温水吸了手上的油脂,擦拭干净后说道:“诸君放心就是,大概就是这几日,李景仁……噢,就是李交州之子,会上疏朝廷,在南海开辟‘榷场’。东宫本就有这便当,顺势一并在朝会上公推就是了。广交那地界,这几年营生厉害,不拘南珠、玳瑁、鱼翅之类海产,只说现钱,也不差扶桑多少。再者,争食的人还少。”

  一众吃饭的东宫幕僚听了,都是眼睛一亮。这东宫开辟“榷场”的权利虽在,但李承乾这里不管事,提了有个鸟用?“太子糖”的福利也就吃了几年,随后就被长孙皇后一把抓。

  东宫老人正经享福,也就几年光景。

  在外面没门路就没财源,不是说你是储君就一定要有人来靠你,明知道你被皇帝盯死了,还赶趟上来凑,这不是找抽么?

  没有一点点实力,又让朝廷诸公能一起享福,基本没可能让皇帝老子开口同意。

  别人说能在广州交州如何如何,东宫幕僚只当吹逼,那是半点不信的。就算是老冯盎,他们也不信。武德年让冯盎认怂,冯盎就认怂了,总不能过了二十年,朝廷实力翻了几番,岭南人反而勇气暴增吧。

  真要有这逼数,还至于下海?

  但张德说这话,他们是信的,李景仁来长安城在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