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58 章(1 / 1)

唐朝工科生 鲨鱼禅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为由班师回朝,天下人皆会称赞陛下重情重义。如此一场‘君臣之义’,也是千古佳话。”

  “不错!”

  听得马周谋划,李世民连连点头,“不错!”

  连道两个不错,心中已有计划。这是一举多得的手段,收拢民心只是基本,作为“千古一帝”,身上的荣耀光环刷多少种多少层都是不算少的。但是借着看望杜如晦这个名义,就可以用非正式的会晤,跟各方利益集团谈判。

  中国之外的收益日积月累,尽管增加的大量金银只会拉高物价,但同样的,海外各种经济作物庄园,加上简单粗暴的奴隶贸易,市场还是在持续地消耗着,哪怕它的效率十分低下。

  即便只是说李皇帝自己要累积金银财帛,将来死了之后埋帝陵之中,因为社会价值的惯性,李皇帝的意志,还是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贯彻。

  “朕原本是想以‘南海宣慰使’故事,建衙‘宣政总制院’,设宣政总理大臣,总制四夷政事……”

  李皇帝说的轻松,马周却听的心惊肉跳。老板真要是这样蛮干,搞不好一口气就是得罪一大帮人,少不得连北军、西军中人,都会有怨言。

  因为老板说的是“总制四夷政事”,这他妈还想在“四夷”中“布政”,这是能随便出手的事情吗?

  连“西南夷”中,都有稀奇古怪的势力,比如皇后……

  冉氏作为西南诸獠的老朋友,自从冉氏搭上长孙皇后这辆豪华马车之后,气质都变得不一样了。

  这要是真搞“总制四夷”,皇帝老子连自己老婆搞不好都要恶心一下。

  且不说还有南海那帮渣滓,比如冯氏、冼氏,还有宗室中的老油条李道兴,以及杜正伦这个重新刷了金身的“才之秀者”。

  反倒是东海,马周还更加放松些,因为连老板自己都很清楚,要不是因为“天命”,朝廷的“水军”跟三大船团硬刚,也只有去鲸海喂鱼的下场。哪怕三大船团那些亡命之徒实际上上岸之后战斗力十不存一,都不够羽林军闭着眼睛随便冲一波的。

  术业有专攻啊,人家专业对口海上灌水十几年,吃的就是这碗饭。

  “此事,看来还要再放一放,朕等得起。”

  能够开这么大一个公司,李董自然不是中二少年就是要逆天,再者,中国之外的收益再高,公司的根基在“中国”,李董没必要为了海外利益一口吞下就连自己的爪牙都要刮一层油下来。

  贪不是错,消化不良才是错。

  心中盘算着得失,李董虽然有些不痛快,但还是可以接受。扶桑小朝廷的国主都受了他的册封,政治上的天然优势就是这么好用,将来要鼓动倭人,李董需要的成本远比那些“白手起家”之辈要低得多。

  “起诏,回京。”

  “是,陛下。”

  马周微微点头,行礼之后,却是松了口气。说到底,大唐这份家业,终究还是姓李,自己老板没可能动不动就在自家客厅挥舞马槊,瓶瓶罐罐不要钱吗?

  

第九十四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

  其实张德很早就知道,杜如晦在安排他的身后事,只是连续拖了几年,倒是让人都以为“续命”是正常现象。

  尤其是“人瑞”曹夫子之后,人形书橱陆德明居然也成了半步“人瑞”。

  “杜公……当真不行了?”

  看着杜荷,老张神色竟然也有些伤感,且不说杜如晦青少年时期的多灾多难,只说改元贞观张德进长安,杜如晦有心无意之间,对他的帮助不可谓不多。

  即便眼前这个杜二郎,还曾经跟他别过眉头。

  “旧年冬月就已经卧床不起了,巢氏给调理了一些,用的人参。能让人搀着起来,但也不能久坐。”

  杜荷神色复杂地看着张德,伴随着杜如晦越发身体不行,杜二郎这才知道,他杜氏终于到了一个要紧的门口。

  好在杜如晦哪怕是临到要死,还给张公谨运作了一个差事。哪怕知根知底的,都晓得这是杜如晦在卖张德面子,投资的是未来,可也得承认……干得漂亮。

  不管是从做官还是做人抑或是做爹的角度来看,杜如晦不愧是“杜断”,当机立断的精准,贞观朝第一。

  “武汉这里‘忠义社’的,我让李景仁去通知一下,到时……一起去一趟京城吧。”

  “大人想回长安。”

  “他那身子,吃得住?”

  “拗不过的。”

  错愕之间,张德点点头:“有甚想吃的,或是有甚想看看的,都同我说。我帮忙想办法。”

  “嗯。”

  不是说的客气话,临死之前还有什么念想?最大的念想就是不想死,可又做不到,那就只能放纵一把。实在是有牵挂的,那也只能牵挂着。

  杜如晦能眼睁睁放着杜二郎不管吗?但能做的都做了,张公谨能帮一把,要是命长,活过李世民,那就更好。要是也短命,还有张德在。

  最近几年可以说榨干了杜如晦的资源人脉,无非就是延续一下“杜氏”这个牌面。杜构固然不差,很受皇帝赏识,但现在的皇帝,和贞观八年之前的皇帝是两回事,杜如晦心知肚明。

  皇帝现在要的不是忠臣良将,而是爪牙鹰犬。

  讲白了,皇帝只要奴婢不要臣子。

  杜如晦看不出皇帝有什么地方像杨广那个蠢蛋,杨广犯的错,李皇帝怎么可能犯?低级又愚蠢,只论资质,李世民堪称超绝。

  所以杜如晦只投资未来,杜氏靠杜楚客这个混账是不行的,自视过高自以为聪明的笨蛋。而杜构和杜荷,一个老实人,一个不老实……一度要让人怀疑祖坟是不是被人掘过。

  “大人想回长安之后,再见操之你。”

  “我记下了。”

  只凭这句话,张德就相信,杜如晦就算是死,也要吊着一口气到了长安再死。和房玄龄那种空手打死老虎的感觉不同,杜如晦身量干瘦,没有力量感,可是那种精神头,总能让人注意到。

  这是一个不管皇帝、世族、老兵、商贾……都觉得很有“特点”的一个人,一个宰辅。

  “以后,专心做官吧。”

  良久,张德开口对杜荷说道,“从今往后,你跟房俊没法比。”

  “是。”

  杜荷点点头,并没有什么不服气,而是很清楚这种现实。

  武汉这里,没有让杜荷一个人去跑腿,张德通知了李景仁之后,又跟“忠义社”的人说了杜如晦的事情。很快,准备前往武汉的队伍就多了起来,入春之后,不管是水路山路,春花烂漫,着实也不会让人觉得悲伤。

  而此时,朝鲜道平壤宫传来圣旨,皇帝准备班师回朝。

  两三年的“巡狩辽东”,终于结束了。

  辽地局面和皇帝“巡狩”前相比,丁口翻了一番,石城钢铁厂相关生产单位总奴工数量突破五万。至于大量被征发的民夫、力役,却是数量太多来源复杂,以至于统计到现在都没有什么头绪。

  “环渤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