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51 章(1 / 1)

唐朝工科生 鲨鱼禅师 2000 汉字|4 英文 字 1个月前

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的老板身上,自己又不想自杀,还想发横财,那末,实力不够的人,自然而然地,就把歪脑筋打到了外边。

  这绝非是因为“汉胡”有别,要不是李皇帝还有某条贱狗逼人太甚,他们巴不得把自己老家弄的“天高三尺”。剥削自己人和剥削外人有个屁区别,只要能趁俩糟钱,管那么多形式?

  可笑的地方就在这里,侯氏、薛氏之流在域外鼓吹“大唐”凝聚唐人心志的原因,并非是真的要加身唐人属性的自豪感,只是为了能在外面捞的多一点……

  但,真他妈好用啊。

  域外凝聚起来的人心,用唐刀、飞凫箭武装起来,用敦马、河曲马奔跑起来,环顾四方两万里,何来对手?

  贞观二十二年的长安城内,老皇城的墙根兴许还有蹲着吃面的老哥,特淳朴的样子。然而忐忑不安万里沙海的小哥哥们,同样也很淳朴,还寻思着天竺怎么地也是域外大佛国,怕不是丁口XX万,胜兵XX万。

  可他们哪里晓得,在他们忐忑不安的前几年,天竺早特么进入了“战国时代”。

  成天给“太昊天子”烧上一炷香的某个牛鼻子臭道士,从蕃地到勃律,从勃律到天竺,东西大河流域,堪称一代魔教教主。举凡天竺土王背后的僧众之主,嘴里念“梵天干他”也没用,最后也不过时一句“爷爷饶命”,然后一个个都琢磨着是不是混个“法主”当当,然后也给“太昊天子”凑了一炷香。

  朝廷最终还是给了“天使”的名头,王符和蒋师仁拿了委任状之后找人一打听,才知道现实和自己的想象差距有点大。

  原本两个小哥哥就寻思着能在天竺弄个大庄园,搞点“天竺奴”,趁点小钱将来有个棺材本,也就差不多了。年纪大了能跑大一点的城市旅旅游,这辈子也算是小有成就。

  结果万万没想到,朝廷这边把资料稍微理了理,扔了一份给他们。王符和蒋师仁才知道,他妈的天竺大国的国主居然嗝屁了?

  现在那啥戒色还是戒烟的王朝,居然已经分崩离析,现在是天竺的战国时代?

  陡然知道这个令人震惊消息的时候,王符和蒋师仁两个小哥哥当时就做了个决定。就这么个行情,老子还惦记当啥小庄园主?那必须不能啊!

  我得创业!还得创新!

  创业和创新都是要钱的,眼下王氏和蒋氏最蛋疼的地方就在这里,没钱。因为没钱所以求了太子,因为没钱才要去西域搏一把。

  只是这一回有点不同,“太平钱柜”的大档头,同时也是“长乐公学奖学金库”司库的梅大姐,托人给两个小哥哥带了一句话。

  小哥哥,小哥哥,要不要一起吃鸡啊?

  快上车!

  王符和蒋师仁一看这个小姐姐的来头,当时就没犹豫,还犹豫啥?有资格犹豫?梅姬小姐姐是什么人?那是长乐公主殿下的人!带你吃鸡是看得起你!

  其实公主府一开始也没想那么多,但正好那天某条土狗写了封家书给表妹,说大表哥现在河中风餐露宿的,为夫很想念啊。

  表妹一看老公的信,当时眼泪就下来了,心说表哥如此人才如此家世,还以“戊己校尉”为榜样,实在是令人感动。

  有心襄助,却也托付不到可靠之人,想要跟程处弼联系,但程三郎明面上是个“孤臣”,只听皇帝的。

  于是乎,表妹也寻思了起来,反正皇帝爸爸派了两只“天使”去西部溜达,要不就让他们给捎个口信?跟表哥问声好也是好的嘛。

  峰回路转时来运转,大概就是这么意思。

  王符和蒋师仁两个小哥哥,当时就摁住了命运的裤腰带,随时让命运这个小贱人知道知道他们的厉害!

  “这绢布……我们就拿走了?”

  王二郎小心翼翼地又一次跟“长乐公学奖学金库”司库梅大姐确认,一旁蒋师仁眼珠子鼓在那里,生怕有什么变化,生怕这是幻觉。

  “拿走啊,拿走。”

  小梅儿赶苍蝇一样地轰走了他们俩,心中却是暗暗道:这些绢布,总算处理了。

  

第八十七章 校址校长

  谁出任“长沙土木学院”,工部内部有争议,但大致人选都控制在自己人。首选有两个,一个是前任老大段纶的儿子,另外一个,是现任老大李大亮的儿子。

  为什么这两个人也是有道理的,不管哪一个,都跟张德关系不错。

  老张当年给段老大打下手,段老大对他照顾有加,可以说非常给面子。工部内部,李大亮自己也比较推荐段纶之子段俨。早先段老大还琢磨着把自己闺女弄给土狗,可惜一直不得下手……

  李大亮只是觉得让李奉诫跑去“湖南”,怕是会乱套,人在江淮,离京城也“近”一些,但有什么风吹草动,他老李也能让儿子跑的比谁都快。

  真要是去了长沙,那地界万一来个叛乱,或是地方土豪搞事,他还真没什么把握能千里相救。

  而即便张德就“近在咫尺”,“湖南高速公路”修起来之前,他也不相信武汉跑长沙能有多快。

  “就孝爽吧,诸君以为如何?”

  李大亮开了个会,工部直属学校,本来应该放在京城,可行市如此,他们工部也没辙,放京城就成了耗子窝。落最后变成全京城权贵们刷金身的地界,最后不成臭狗屎了?到时候挨打的还是工部自己人。

  “段孝爽资历是够的,只是……他现在挂了个郎将,除职专任可还来得及?”

  “这倒是不必着急,可先调段孝爽过去,以督建名义常驻。有个半年光景,比照个‘国子助教’,也没甚难的。京中诸学素来瞧不起工匠技艺,让‘徐湖南’帮忙弄个将作监的名头,对付一二也是可以了。”

  士农工商,说起来好像是平等的。实际上历朝以来,别说是士了,就是农,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家里有个三百亩地就是“农”了?门儿也没有啊。

  也就是李皇帝赏脸,府兵永业田能趁个两百亩三百亩,这才算是把“农”给扩充了。实际上汉末以来大部分种地的“农”,那都是能一边喝酒一边裸奔的时尚达人。人家是“寒门”,这才是“农”。

  人们所经常看到的苍头黔首泥腿子,那能叫“农”?那叫农奴……

  农民兄弟尚且如此艰难,更不要说“工”了。

  通常情况下,“工”都是和倡优娼妓混在一起说的,总之,都是无产阶级大家庭的一员,唐朝就有这认识了,真是令人欣慰。

  早先工部一般也很少有以“工”为本的官僚,但随着老板对大建感兴趣,对奇观很推崇,这个“工”的地位就起来了。连带着,工部内部正经的“工程狗”也有了好几只,别的不说,李大亮自己在交州、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