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50 章(1 / 1)

唐朝工科生 鲨鱼禅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对奴隶的需求达到了最高点,正好是甘蔗的收割期。

  “师仁的意思是……效仿流求故事?”

  “若在西域,自然是不行的,可要是天竺,倒是有些门路。说来惭愧,早先认识个东天竺的王子,可惜也是因为姓张的……原本以为,有了这门路,怎地也要赚上一笔。前几年倒也不差,结果后来高达国居然被灭国了。东天竺如今一盘散沙,李淳风那妖道趁机勒索,如今东天竺,成了无主之地,不知几人称王的战国局面。”

  “怪不得……我曾听家中长辈提起过,说是泥婆罗诸国如今借兵南下,盘亘东天竺,那天竺大王虽有雄才,却也只是维持一番。吐蕃为勃律、象雄联军所灭,蕃地番兵几乎尽为妖道所用,我等若是去了,怕是要先借他气力。”

  王符言罢,忽地压低了声音对蒋师仁咬耳道,“我还听说,那妖道旧年西行,身怀六道空白圣旨。拿到圣旨之前,他便是去了武汉开了道场,有个道观留在临漳山,洛阳原本那两个才女公主,便是去这道观来着……”

  信息量太大,蒋师仁最好自己没听到过,可现在听到了,能当没听到吗?再说了,王二郎这是拿他当自己人,毕竟,同去西域,一条绳上的蚂蚱,怎么地也要相互扶持。

  “若是如此,豁出脸皮巴结那妖道,也没甚么。”

  蒋师仁一脸坚毅,打算豁出去这点微不足道的自尊,尽管江东世族在海上搞事被张德一波带走,就没什么自尊可言。湖州徐氏那帮笨蛋跟狗一样跪在徐惠面前的时候,还讲甚么自尊?

  他们就怕自己跪的技术让人欣赏不了。

  “东宫捎来的消息,大概就是给天使当当。此去西域,除了观察西域民风,大概就是要去天竺走一遭。家中也是有些准备,倘使真要在天竺谋个营生,这该要的物事,半点都不能少。”

  “这是自然,虽说之前江东诸事一败涂地,不过跟徐氏的交情还在。徐湖南毕竟在将作监有交情,寻摸几条路子,混些兵器,也没甚么。如今江南剑客甚多,招募个一二百做随员,开销是大了些,但一去万里,总要用些混人。”

  蒋师仁说罢,王玄策连连点头:“实不相瞒,河北刀客我家也是招了不少,还专门跟‘王东海’之父攀了交情,几个镖局也愿意给个面子。”

  真要是把“天使”当差使浪一圈就完事儿,那算个屁的世家子。外交官就没有职务便利了?出国之后哪怕帮忙带一罐奶粉,这是便利啊。

  当然了,王玄策和蒋师仁也没想着做代购,贞观朝的代购,那特么都是往外带。国外一般都是走私东西过来,走私的玩意儿还很紧俏,不是金银就是奴隶。

  虽说都沦落到了同一个悲惨境地,但既然都搭伙上路了,王氏和蒋氏也就真个合计了起来。两家虽然都是支脉,可跟脚一点都不浅,稍作活动,就有人寻摸着“利润”的气味飘了过来。

  好几家日子也不算好过的北地、江东老铁过来打问,说小王小蒋,去天竺发财可别忘了还有咱们这帮穷兄弟啊。

  苟富贵,勿相忘啊。

  汪汪汪,汪你妈个头!

  行市这么矬,本来就是死道友不死贫道,两家那都是废了老牛鼻子力气,你们半点力气不出,还想着揩油?

  于是蒋师仁和王玄策各自跟老乡说道:哎呀,我寻思着就是去天竺旅旅游,最多就是混个代购,没想那么多,要是帮忙代购,倒是没问题,比如天竺的恒河水,喝了容光焕发,来一桶?

  

第八十六章 继续寻思

  对长安不少人来说,西域尚且遥远,何况天竺?大多数老旧勋贵,对天竺的了解其实极为泛泛,连笼统有个概念都没有。

  武德老臣大多还知道天竺有大国出过“有德之君”,但实际上这几年大唐周边的国际局势,用“风云变幻”来说,不足以形容其万一。

  大唐帝国内部的几个山头在老板强有力“大扫除”之后,除了守住最后一点基本盘之外,就是谋求更加稳固甚至是高效的“传承”。

  人们常说传承有序,这个“有序”,说道就非常的多了。以前只要一亩三分地,再来点老婆孩子热炕头,传承就有了,再定下“老子打儿子不犯法”“儿子要养老子”,这个“有序”也就有了。

  然而李皇帝横推东西南北,千里万里,可谓天下第一君王,已知世界中的强者,无一不臣服于他。这就导致“千古一帝”的含金量陡然变得相当高,原本不敢想的事情,也就可以搞一搞。

  房谋杜断长孙尉迟,老兄弟就是用来坑的,革命友谊也是可以背叛的。好在四大天王都是相当的“识时务”,也就没必要玩两汉套路。

  只是在某条非法穿越的工科狗看来,李皇帝又不是克总,没那么多触手,不可能面面俱到。

  贞观十五年之后,伴随着几大“宰辅”陆续外出,加上山东士族那“牢不可破的联盟”被破了,“传承有序”的方式,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老婆孩子热炕头依然重要,房前屋后有林有田也还是不差,但光靠老婆孩子外加屋宅田地,想要应对新时代的危机,却是远远不够。

  以往“谷贱伤农”,农民兄弟横竖还有一口吃的,混下去没问题。

  但现在“谷贱”,就未必只是伤农,它可能把士农工商一股脑儿都伤了个稀巴烂。一夕之间的粮价差额,可能就会导致某个淮西粮商直接跳河自杀。而淮西粮商跳河自杀,可能就会导致某个放贷的江湖老哥自杀,然后这个江湖老哥的自杀,可能又会导致某个亲王府的阴阳人死太监自杀……

  连魏王李泰都曾经被“裸贷”给搞了一把,何况寻常人家?

  帝国的局势,早就不是靠几本经书就能解释清楚的,有识之士能够做到的,也只是大而化之的道理,讲出来模棱两可,仿佛是有那么点意思,可最后跟算命方士的嘴炮没个卵区别。

  人们从经典之中,找到的只是一幕幕似曾相识的画面,然后有一种“哎哟卧槽,以前还有这事儿”的即视感。

  惊才绝艳之辈,在这个时代从来不缺少,可以说相当的辉煌。但又因为惊才绝艳之辈太多,这些个聪明人即便不靠理性,而是靠感性的第六感或者直觉去谋生,也自然而然地演变成了超出唐人自己想象的局面。

  一如王氏、蒋氏在琢磨出路的时候,其实在他们之前,就已经有侯氏、薛氏之流,早早地在西域、河中、西天竺……开启了家族新时代的第一桶金。

  帝国生产了那么好的横刀,那么多的飞凫箭,那么多的精钢奶罩,既然很难用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