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说不是江东豪门?
有个两三代沉淀,凭借钱谷在秘密部门关键部门的资历、人脉,强行把会稽钱氏提拔到地方世家,根本没有问题。
但它有个大前提,皇帝要活得久。
李皇帝现在已经快要知天命,钱谷敢说他老板真的就能够长命百岁?
钱谷不敢,那么万一哪天李董嗝屁,想要弄死钱谷的人,搞不好就是新上任的皇帝。
而且眼下皇帝还好好的呢,就已经有人打算对钱谷下手,其中风险,可见一斑。
荥阳郑氏因为江湖地位的特殊性,虽然不至于像会稽钱氏一样在明面上背黑锅,可圈子里面,卖身皇帝以求荣华的行径,谁不知道?
加上郑琬这个卖身给张德的女郎,荥阳郑氏也厚着脸皮认账,整个郑氏被人偷偷贴个“出来卖”的标签,也怨不得谁。
哪怕通过郑琬,郑氏从张德这里混到了不少别人拿不到的大船,赚的钵满盆满。
“洛阳房的,想亲近武汉一些,愿意迁来荆楚。”
要说精明,郑琬远不如武媚娘、崔珏,甚至也不如武顺,武顺看着乖巧,却是个巧思敏捷的女子。而郑琬虽说顶着个“郑氏”的名头,也只有小聪明。这么多年她终于明白过来自己能够吸引张德的本钱,除了自己生的张洛水之外,也就只有所有女郎中最大的一对胸部,仅此而已。
心机什么的,在“无欲则刚”的工科狗面前,毫无作用。
并非是老张的智力如何超群,纯粹是江南土狗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没有任何变化,所以任你千变万化,在老张这里,也不过是一场精彩的演出。
“洛阳房的迁来荆楚,那荥阳本家呢?”
“受封朝廷的,迁去洛阳,剩下的,一同并了洛阳房,都迁走。”
给皇帝的“质子”还是留了的,剩下的就是要出去慢慢发育,谋求将来局面。老张顿时心中暗道:看来,郑氏对皇帝的信心,似乎也没有那么足了。
按照荥阳郑氏的经验来看,像张德这种“乱臣贼子”,贞观大帝早就应该“尽除叛逆”,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结果皇帝铁了心耕耘中原,还窝在辽东看雪景,个中滋味,着实让不少皇家忠犬有些吃惊。
“郑氏倒也好魄力,不过,自己迁出来,总比博陵崔氏那般被流放,要强得多。”
此话一出,郑琬听了情不自禁地抖了一下,有些小紧张。
这么些年服侍张德,她虽说只是个家宅妇,可见惯了各色“达官贵人”像狗一样来武汉拜访巴结张德。明知道她郑琬是个没名没分的“玩物”,但那些个原本应该“高高在上”之辈,却谦卑地奉她如贵人。
张德额外溢出的“权力”,就已经让她享受到了曾经不敢想象的骄傲。自然而然的,她对张德的权力,也就有了一个不全面但感触深厚的体会。
既然现在张德说郑氏的时候提到了“流放”,那么,不用多想,郑氏就是有“流放”的可能,对郑琬而言,这是不容置疑的。
“还请阿郎予以援手……”
郑琬小声地央求着,哪里还有当年性情刚烈的郑大娘子的风范。
正上下其手的老张微微点头,然后道:“让他们去公府拜见叔父吧。”
“嗯,多谢阿郎。”
说罢,半挂在张德身上的郑氏女郎,便整个人挂在了上面……
第八十二章 衍生需求
“阿郎,旁的都还好,只这唱段,着实寻不得厉害的编排。”
忙于建设“云韶局”的武二娘子听说荥阳郑氏要流窜到武汉来,立刻打起了世家底蕴的主意,只是她却是个聪明的,没有直接讨要,只说自己的苦处。
果然,老张一听她叫苦,便宽慰道:“放心放心,这几日荥阳郑氏的人就要到了,有甚曲式,我自去帮你淘换来。”
“大族大乐,予却是不要的。这‘云韶局’多是在市井江湖,前几日演了个《玄奘法师西行记》,倒还算有个趣味。也亏难市井本就有猴儿戏,请了舞文弄墨的过来编排,这才有了个像样的。”
“知道知道,我甚时候让你失望过?将来还指着你这‘云韶局’做大场面。如今武汉的戏,襄州也是知晓的,能演几个经典出来,便不怕没有进项。”
指着一文钱两文钱的,只能说聊胜于无,贴补一下底层。真正大头,还是“中高端”市场,主打名利场。
讲究场面的,最不差钱的并非是贵族,反而是民间商贾和官府官僚。前者自己有钱,后者单位有钱。这年头,公帑私用的从来不少,否则皇帝为什么要自建内帑?还不是怕了跟朝廷那帮老爷含混不清?
可惜好曲目不是那么容易出来的,而且这年头的主要“礼乐”都跟制度有关,想要通过才艺表演捞钱或者进行宣传,必须降低“逼格”以及观众听众门槛。
各色戏曲是最好的,可惜戏曲的规制并没有一个准。
说到底,工科狗对此是彻底无能为力的。
他又不是汤显祖这样的戏曲界超级天才,在大唐混了三十年,他除了“两只老虎”唱的更溜之外,卖到天南海北的每一首诗,他不要说唱了,连弹剑低吟都做不到,就会念。
然后又有一些情况是比较纠结的,文艺界人士在这年头,让他们用“俗言”哼唱是没有经验的。而工人商贩,大部分时候只听得懂小调小曲。诸如什么“妹妹过来看看,哥哥身上有宝贝”这种,就是唱“阿爷无大儿,木兰没长胸”,在江淮也不怎么流行,而且调门跟扬子江两岸的口音大相径庭,更是听不懂了。
始皇帝“书同文”做到了,可到底还是做不到“语同音”,为什么老张非法穿越之前“推广普通发”辣么重要?因为“芙兰人”唱歌要让“胡建人”听懂,是很不容易的,最后可能也就是一起唱“爆刘继芬”……
交流的范畴太广,艺术交流尽管只是文化交流中的一种,但其效果是很好的。能够强化归属感、集体感,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它降低了损耗,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些都是无形之间达成的。
而曹老爷子做的事情,就是给后人打下了一个极其恐怖的基础。当然了,人瑞老先生居然还能磕毛豆,还能嘬两口米酒,老张怀疑曹宪下一代的人都死光了,他还活着。至少有一代人是享受不到曹老爷子创造的福利。
想要曹宪死的人不少,恨之入骨的世家大族更是到处都是,但老张在侧,除非曹宪自杀或者老死,否则只要对曹宪下手,老张根本不会含糊,正好找个借口反过来斩尽杀绝。
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游戏,琢磨妥协共存,绝无可能的事情。
因为有了曹老爷子的事业,文艺工作者们的创作,才能够进一步下放到下里巴人工农商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