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1 / 1)

炮灰真少爷科举升官日常 折秋簪花 568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231章

  但见右侍郎上前扣了扣门, 随后一个老者打开了门,一向不苟言笑的右侍郎顿时脸上带出了几分笑意,二人随后入内说了约莫两刻钟的话, 这才见右侍郎出来。

  徐瑾瑜又在外等了一炷香的时间,确认右侍郎不会回来后,他这才上前叩门,不多时,那老者一面开门一面道:

  “呈明,可是又忘了什……”

  老者看着有些陌生的徐瑾瑜,顿时愣住了, 徐瑾瑜苍白着脸, 咳嗽两声道:

  “咳咳, 今日街上热闹, 方才我与家中下人走散了,不知可否在老丈处讨一碗水喝?”

  徐瑾瑜今日穿着一身霜色的春衫, 徐母做的是京中最时兴的款式, 选的也是最清冷出尘的颜色,这会儿他临风而立, 衣带飘飘, 如仙降世。

  老者也是不由一愣, 思索了一下,随后这才缓缓打开了门:

  “自无不可,后生, 随老夫入内吧。”

  徐瑾瑜笑着道了谢, 可却在观察着老者, 这老者双鬓花白,约莫已是花甲, 可即使如此,他身子骨也颇为硬朗,身上的衣衫也是文人惯穿的青衫,很是整洁,脚上一双黑色踏云履,倒是动作利落。

  一路走来,这院子不过一进院子,显然并无旁人在此。

  而随着老者行走间,衣角的几点墨渍一闪而过,徐瑾瑜遂垂下眼帘。

  “后生,你且稍等片刻。”

  老者态度平和,叮嘱了一句便去烧水了,而徐瑾瑜也是安静坐在明堂,并未移动。

  但即使如此,明堂正中所画的一张秋戏图却吸引了徐瑾瑜的注意。

  与徐瑾瑜所习惯的素描不同,这幅画重于工笔,但其眉眼间仍与老者有几分相似。

  这会儿,图上两个四五岁的孩童抱着一娄红通通的柿子追逐打闹着,妇人端着一盘葡萄含笑看着,此时明月当空,应是中秋拜月之时。

  果不其然,等徐瑾瑜将视线下移,但见一行“拜月秋嬉图,作于景庆三年八月十五日夜,与吾妻儿拜月有感。”

  而今却已是景庆二十八年,若是这老者的孩子,现在也应至而立之年了。

  不过,右侍郎已至不惑,怎么看也不像是这画中的主角。

  而就在徐瑾瑜盯着话看的时候,老者提着一壶热水走了进来,遂道:

  “后生,莫看了,来喝水!”

  徐瑾瑜点头谢过,笑着问道:

  “老丈,其上可是您家中亲眷?”

  老者有些失神,随后轻轻点了点头:

  “不错,只可惜,斯人已逝,老夫也只能凭借这些死物回忆当年了。”

  老者说着,浑浊的眼睛里仿佛有一抹水光闪过,徐瑾瑜忙当放下手中的茶碗道:

  “是我的错,竟是让您想起伤心事儿了。”

  老者摆了摆手,看着画儿叹了一口气:

  “不妨事。”

  老者虽然如是说着,可是眼睛却盯着那画儿一错不错,不知过了多久,他低声道:

  “算起来,他们已经走了二十五年了。”

  徐瑾瑜想了想,道:

  “若是老人家实在思念,我或有法子,让您一解思念,全当谢您这碗水了。”

  徐瑾瑜这话一出,老者顿时来了精神,他不由道:

  “后生,不知你所说的法子是……”

  徐瑾瑜笑了笑,请老者准备了纸张,他随身带着炭笔,随后在老者的口述中,让他已逝的亲人在白纸上渐渐呈现……

  不知过了多久,徐瑾瑜停下了笔,而白纸之上,两个幼童欢笑追逐,仿佛下一秒便会从画上跳下来。

  一旁的妇人这会儿浅笑盈盈,水眸盈盈看过来的时候,老者都忍不住呼吸一滞。

  “桃娘,桃娘——”

  老者激动的扑过去,如同干枯树皮一样的手指在画上妇人的轮廓处轻轻触碰,颤抖的不成样子。

  一滴浑浊的泪水砸在纸上,老者吓得连忙用衣袖轻轻去沾,但还是有些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一般,痴痴愣愣的看着:

  “桃娘,大郎,二郎……”

  时隔二十五年,他终于仿佛又看到了亲人。

  曾经,他恨自己才疏学浅,描摹不出一二亲人的神韵,现在纸上栩栩如生的妻儿,让他只觉得仿佛在做梦。

  徐瑾瑜静静的看着老者激动不已的模样,安静的等他冷静下来。

  而老者将亲人的画像看了又看,过了足足一刻钟,这才终于放下,他抬起袖子擦了擦眼角:

  “后生,让你久等了。这人老了,就是多愁善感,我这些日子总梦到当初我们一家人,还以为是桃娘要来接我了……”

  “您老一看便是长命百岁之相,以后有的是福享呢!”

  徐瑾瑜笑吟吟的说着,老者不由一笑:

  “你这后生倒是嘴甜!”

  “哎呀,那是老丈您家中的水也甜呢!我瞧着这拜月图,画的不像是京城之处,倒像是……平洲?”

  徐瑾瑜又端详了一下,老者也不由一怔,随后深深的看了一眼徐瑾瑜:

  “后生倒是好眼力,老夫在京城已经待了十年之久,一口官话说的也算地道,竟不知你是如何知道老夫的故籍?”

  徐瑾瑜笑了笑,随后指了指外面那张拜月图:

  “并非是口音的缘故,老丈那画中的柿子出自北地,而葡萄盛产与我大盛的常州、平洲一代。常州居南,故而我才大胆一猜。”

  “好精巧的心思,好仔细的观察!后生,你是老夫见过的人中数一数二的。”

  “您谬赞了。”

  徐瑾瑜含笑说着,随后,徐瑾瑜又就当初途径平洲的所见所闻和老者交谈,老者听着听着,也不由为故乡的改变而惊叹连连,一时二人相谈甚欢。

  乍听一声春雷阵起鸣,忽而春雨绵绵入土柔。

  老者方才已经为徐瑾瑜续了三回水了,徐瑾瑜若是有心与人攀谈,便是说个三天三夜也不会词穷。

  这会儿,眼看天空落了雨,老者不由笑道:

  “下雨天,留客天,后生今日要在老夫处多留一留了。”

  “求之不得,只盼您别嫌我话密。”

  “怎么会,老夫也已经许久没有与人说过这么长时间的话了啊。”

  老者的语气有些怅然,徐瑾瑜闻言不着痕迹的转了话锋:

  “说起来,我倒是想起景庆五年时,平洲倒是发生了一起旱灾,多亏朝廷赈灾及时,这才避□□民涌入京城。”

  徐瑾瑜这话刚一出口,那老者顿时脸色一变,痛声道:

  “什么赈灾银!什么赈灾粮!老夫统统没有看到!”

  “老丈这话从何说起,我可是记得当年的那场赈灾,可是本朝立国以来唯一一次范本式赈灾。

  据说,那次赈灾十分及时,使得本地无一流民流出,平洲亦是风平浪静,圣上对此都赞不绝口。”

  那是成帝登基后,发生的第一场大灾,周世耀调度得当,平洲知府配合默契,二人联手压下了那场突如其来的旱灾,更是避免了流民冲入京城造成动荡的可能。

  而也是那时候,成帝将周世耀看入眼中,暂时没有削他的权,谁曾想……

  徐瑾瑜话音落下,老者的眼睛赤红,放在膝上的双手紧握成拳,枯瘦的手背上青筋暴起:

  “什么赈灾?他们是在吃人肉,喝人血啊!后生啊,你可见过一把米粮便是一月口粮的赈灾粮?老夫见过!

  饿殍遍地,所有想要离开平洲的人都被飞来的流箭射杀!城内米价居高不下,夜里盗抢多有发生。

  易子而食,如若没有孩子,那便去偷,去抢别人的孩子,我家大郎二郎便是……可恨我当初不过是一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

  老者的眼睛暴起鲜红如血的血丝,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天,在煮的咕嘟咕嘟的铁锅里,看到了大郎的残肢,二郎腕上的平安红绳如同血线一般在水面上漂浮……

  “孩子吃完了,便是女人,我已经让桃娘躲在了地窖里,可恶邻多嘴,我出去寻找吃的时候,桃娘她也不幸,不幸遇害。”

  老者说着,泣不成声起来:

  “赈灾粮真的不够啊,饿极了的人,就是一群疯子!疯子!”

  徐瑾瑜看老者实在情绪激动,连忙在他的后背轻抚,并按揉几个穴位让他情绪镇定。

  可随后,老者却直接“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眼角还有残存的泪痕:

  “徐大人呐!求您做主啊!求您为草民枉死的妻儿做主!!!”

  徐瑾瑜立刻扶住老者,忙道:

  “您年岁大了,先起来说话。”

  老者缓缓站了起来,眼泪却怎么也止不住。

  徐瑾瑜端了一杯水递给老者,随后道:

  “不知文侍郎何在,今日这出戏,可是他精心设计,若是本人不在,那便有些太无趣了。”

  徐瑾瑜语毕,一人款款走入:

  “尚书大人见谅,下官并非有意算计您,这厢给您赔罪了。”

  徐瑾瑜看了一眼这个据说给自己使了几次绊子的文侍郎,扬了扬眉:

  “原来文侍郎也知是算计呀,不知现在的结果,文侍郎可满意?”

  文侍郎闻言,低下了头,随后拾起衣摆,直接跪了下去:

  “尚书大人,一切都是下官的错,下官任凭您处置,只是平州旱灾的冤屈,普天之下,只怕只有您才能申!”

  “听起来,文侍郎倒是观察本官良久了?”

  文侍郎没有反对,而是看了一眼老者,低低道:

  “尚书大人,下官只想要老师毕生所求能有一个好归宿。”

  他一直在观察,整个大盛有能力将周世耀绳之以法之人,可是,从纪怀仁到余鹤,再到应青山,他们没有一人能在周世耀手中讨到半分好处。

  他从一个小小的属官,一路成为三品大员,可也始终没有找到有此能力之人。

  而这个时候,徐瑾瑜出现了。

  少年以一己之力,平南疆,定北疆,荣耀归朝,正是势头最高昂的时候。

  甚至,他是唯一一个有能力让周世耀吃了闷亏之人。

  是以,周世耀被杖责之后,他便迫不及待的想要与少年亲近一二,为此,他不惜以身引诱。

  他知道少年在找户部的缺口,他愿意做这个缺口!

  徐瑾瑜看了一眼尤在伤神的老者,抿了抿唇:

  “罢了,你先起来,坐着回话。”

  “多谢大人。”

  文侍郎坐在了老者的身旁,看着老者泪流满面,不能自已的模样,忍不住担心道:

  “老师,您还好吗?”

  老者摆了摆手,过了片刻,这才终于说出了一句囫囵话:

  “我没事,徐大人呐,今日是草民的主意,您要怪就怪草民吧!可是,草民已经没有几年好活了,草民,草民太想看到当面的罪魁祸首伏法的一幕了。”

  老者清楚的知道,造成当初人吃人现状的,除了百姓之外,更多却是当年负责此事官员的渎职。

  “周世耀贪赃枉法,为饱私欲,不知吞吃了多少百姓的血肉,他罪该万死!

  若不是他中饱私囊,师母和小师弟们也不会……”

  文侍郎将腮帮子咬的紧紧的,声音有些哽咽,可扶着老者的手,却分外轻柔。

  徐瑾瑜看了一眼师徒二人,他隐约记得文侍郎少时也颇有才华,一路从平州最贫困的地方走出来,不惑之年已至三品侍郎,让人称道。

  可却不曾想,他竟能如此隐忍,在仇人面前整整十余年!

  文侍郎的隐忍让人佩服,可是他的算计却让徐瑾瑜不喜:

  “这件事,你本可以直接告诉本官的。本官与周大人的关系,你应当明白。”

  文侍郎呼吸一滞,随后低声道:

  “下官……下官此前为在周世耀面前得到信任,说了大人许多坏话,下官怕,怕……”

  文侍郎吞吞吐吐,徐瑾瑜闻言缺气笑了:

  “文侍郎既然不信本官的人品,又何必多此一举?”

  求人办事儿,就得有个求人办事的规矩。

  最重要的是,文侍郎他又知道多少?

  徐瑾瑜审视的看着文侍郎,文侍郎这会儿也是心中惴惴,他错了,少年身负大才,又岂是那等随意揉捏之人?

  “下官,下官知错,还望尚书大人能不计前嫌,日后,户部之中,下官必定以您马首是瞻。”

  徐瑾瑜冷冷的看了一眼文侍郎,淡漠道:

  “户部的根子已经彻底烂了,你得周大人信任,这双手当真干净吗?”

  “干净的大人!”

  文侍郎急急道:

  “周世耀确实每每中饱私囊后,会让我们分吃羹汤,可是那些银子,下官都留着,不敢花用一分一毫!”

  徐瑾瑜这才淡淡的挪开目光:

  “既然你要告周大人中饱私囊,不知可有证据?根据你们交上来的文书,那账面可干干净净呢。”

  若非是徐瑾瑜此前有目的的突击军费,只怕都要抓不到周世耀的尾巴。

  而文侍郎听后,也不由低下头道:

  “老师便是人证,至于物证……”

  那些赈灾粮早就已经进入腹中了。

  “平州可是在那一年将赈灾银粮的清点文书一一对应核查过的,你应知道,朝中办事,素有规矩,一家之言,不足为据。”

  徐瑾瑜端起茶水抿了一口,他等着看文侍郎如何回答。

  正在这时,老者开口道:

  “大人,若是除了草民,还有旁人呢?草民一家之言,不足以取信,可草民在平州的亲友皆亲眼目睹当年的惨状啊!求大人做主!”

  老者说着,便又要再拜,徐瑾瑜看了一眼文侍郎,示意他扶起老者,随后轻轻摇了摇头:

  “这些还不够,此事人越多,雪容易泄露风声,更会为尔等招致杀戮之灾。”

  周世耀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岂是随随便便一群人喊冤便可以将他拉下台的?

  届时若是不成,只怕所有举证的百姓都会因此丢了性命。

  徐瑾瑜说到这里,文侍郎犹豫了一下,这才道:

  “尚书大人,下官倒是知道有一物……或许有用。”

  徐瑾瑜没有说话,而是静静的看着文侍郎。

  文侍郎并不老实,或者说他谨慎的有些过分了,让人每次都要逼一下,才吐一点儿信息。

  文侍郎咽了咽口水,继续道:

  “此前,周世耀有一次酒醉说起过,他有一本密账,里面记着所有人的一切,让,让下官等都小心一些。”

  周世耀生性倨傲,可是户部的差事又确实是个肥差,故而有追逐利益之辈愿意追捧他。

  酒酣耳热之际,也不知是谁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周世耀直接以此怼了回去,却正好落在了有心的文侍郎耳中。

  “不过,这账册周世耀只提过一次,下官曾去周世耀府上拜访,也并无任何发现。”

  徐瑾瑜听罢,没有作声,之后文侍郎又说了许多周世耀素日的做派等,可都没有什么切实的凭证。

  说到最后,连文侍郎自己都有些不自信了。

  他自知自己不是探查的材料,可到了这一步,他只觉得心痛如绞。

  “此事,本官记下了,如若此事当真于周大人有关,本官必会还尔等清白。

  至于户部之中,文侍郎只需要依照旧例即可,此事本官自有打算。”

  徐瑾瑜这话一出,算是勉强应下了文侍郎的请求,文侍郎顿时喜出望外,可等听到徐瑾瑜最后一句话,他不由蔫儿了下来:

  “尚书大人,这是不想要下官吗?”

  徐瑾瑜:“……”

  “文侍郎此前在朝堂之上屡次抨击本官,如今直接倒戈,是怕周大人反应不够快?”

  周世耀并不是蠢人,此前只不过是他没有预料到自己行军还会去看文书,这才失误一次。

  况且,文侍郎这个贴心人的角色便很好。

  文侍郎听了徐瑾瑜这话,这才松了一口气:

  “是,大人若是有事,只管遣人来老师这里知会下官一声便是了。”

  “不可。”

  徐瑾瑜语气冷淡的说着:

  “一丝蛛丝马迹也不可提前泄露,否则将功亏一篑。文侍郎应该知道,周大人可不是能任你算计的。”

  文侍郎只觉得一阵脸热,随后,徐瑾瑜看着老者还是有些不忍,故而又劝慰了其几句,随后这才离开。

  等徐瑾瑜离开后,老者看着文侍郎,忍不住道:

  “呈明啊,你说,徐大人会帮我们吗?”

  “会的,老师放心吧。若是徐大人还不成,那……他日我便死谏金銮殿,三品官员之命,总能为当初的平州,换一个昭昭天明!”

  “胡闹!活人比死人重要!若真如此,那也是桃娘他们,命该如此……呈明,咱们就试这一次,你答应老师,莫做傻事。”

  文侍郎默不作声,老者抓紧了他的手腕,让他发誓,这才作罢。

  而徐瑾瑜出了院子后,外面一架马车早已经静静停在巷子的一端,其后更是带着一群兵将,寂静无声。

  “思武兄,久等了吧。”

  徐瑾瑜上了马车,闭目养神的魏思武睁开眼睛,道:

  “还在等瑾瑜摔杯为号,没想到……这是谈成了?”

  “勉强算是谈成了吧。”

  徐瑾瑜如是说着,随后简单的解释了一下当年之事,而魏思武听后却不由眉头一皱:

  “当年之事,现今只有户部文书留底,若要重查二十余年前的事儿,可不是一桩容易事儿。

  最重要的是,那文侍郎在朝这么多年,都没有摸到周世耀一二把柄,啧!”

  魏思武不由撇了撇嘴,对于文侍郎的做派有些看不上眼。

  先抛一个引子,再来一个钩子,这计策瑾瑜玩的可比他要花多了!

  “这也算有所收获了,若是此事能查实……周大人应要伏首就戮。”

  “可此事不好证实,那账本便是周世耀的死穴,岂能随便寻到?”

  “谁说要找账本了?”

  徐瑾瑜盘膝而坐,垂眸沉思,片刻后,他的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了两下,徐瑾瑜随即道:

  “劳烦思武兄让人去查平州当年官府衙役的去向,周大人高居庙堂,再如何手眼通天,可也盯不到一些微小之处。”

  “好,我这就去做,不过此事只怕还有的磨。舅舅那日赏那周世耀十仗实在太少了,只怕再过半个月,他便要回来了。”

  魏思武有些郁闷的说着,他当日已经尽力了,可是十仗的威力还是有些欠缺。

  徐瑾瑜只笑着摇了摇头:

  “思武兄,若是再重些,两朝元老废于廷仗之下的消息传出去,只怕圣上和你都会被千夫所指,此事急不得。”

  魏思武还是觉得有些气馁。

  翌日,因不必大朝,徐瑾瑜早起后便慢慢悠悠的朝户部衙门走去。

  按理说,他这样的品级,便是坐轿也是应当的,可是徐瑾瑜经历了几次精疲力尽的堵轿之后,直接选择步行。

  一来一回也不过半个时辰,何必与人多费口舌呢?

  等徐瑾瑜在签押房里分配好今日的事宜之后,众人归置整理好文书,便去一旁的膳堂准备用饭了。

  以往徐瑾瑜都是提前在家里吃过的,可今日他却出乎意料的自己带了饭。

  “于郎中今日带着的小菜,看着颇为不错呀。”

  徐瑾瑜坐在了桑州使司郎中于平的身旁,于平先是一愣,随后暗道:

  哼,这徐尚书是看到了他递上去的文书,知道谁才是厉害的了吧?

  现在这是准备来亲近自己?

  自己岂是那么容易上钩的?

  随后,于平看了一眼为徐瑾瑜斟茶的李直,眼皮子不由跳了跳。

  一月一次的面圣机会,徐尚书竟是那般大方!

  他跟了周大人那么久,除了些金银俗物,又得了些什么?

  随后,于平舔了舔唇,恭声道:

  “尚书大人谬赞了,您先尝尝,下官方才取出来,还未动筷!”

  随后,于平殷勤的将自己面前的小菜端到了徐瑾瑜的面前,还索性与徐瑾瑜同座下来。

  李直见状,不由眉头一皱,正要说些什么,可却对上徐瑾瑜的眼睛后,便又坐了回去。

  这一顿饭,于平妙语连珠,徐瑾瑜也笑颜不休,只一顿饭的功夫,众人都知道,新来的尚书大人似乎对于郎中颇为欣赏。

  他,或许是下一个李郎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