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不错, 那只鹰真是可惜了。不过,依主上的意思,似乎有些小毛虫跑了进来, 你我可得替主上守好门户。”
“小虫子而已碾死也就是了,又有何惧?”
两人正在高谈阔论,忽而听到一阵似鸟非鸟,似虫非虫的声响,立刻面色一整。
“是摇光大人!”
二人随后面色一整,忙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奔袭而去,随后, 他们便在不远处的枯树下, 看到了一高一矮两个身影。
“摇光大人!”
二人知道程飞一向没有什么大事儿不会亲自来此的, 这会儿都纷纷慎重的看向了程飞。
武安侯当初并未对程飞用刑, 这会儿洗漱一下也看不出什么异样。
只不过,下一刻, 二人皆将目光疑惑的看向跟在他身边的少年。
徐瑾瑜只淡淡的看向他们, 微微颔首,态度不亲不近, 甚至还有些冷漠, 倒是让二人一时半刻拿捏不清该用怎样的态度应对, 只小声道:
“摇光大人怎么还带了外人过来,您忘了规矩……”
程飞看向徐瑾瑜,遂厉声道:
“你们还有脸问!这是我在军中搜罗到的好苗子, 要不是他, 我都不知道你们竟然铸成那般大错!”
到了摇光这个级别, 就可以为自己寻觅合适的左右手了,这少年还是摇光带来的第一人。
而随着程飞这一番疾言厉色, 二人忙跪了下去:
“摇光大人恕罪,不知您说的事,到底是什么事儿?”
程飞绷紧了脸,很能唬人,他闻言冷笑一声:
“你们倒是有脸问,半月前京城来了一批人是怎么到了玉郡的?这事儿你们是怎么办的?!”
二人连忙解释道:
“这件事本是主上交给青一他们去做的,没想到未曾成事,等我们知道消息的时候,青一他们已经……”
“都是一群废物!你知不知道,因为这批人,武安侯已经知道了军粮之事!
而且,你们在锦州藏粮之事已经被武安侯知道了,你们速速传信让主上拟个章程!
卫家军跟一群饿疯了的疯狗似的,锦州虽然不好找,可谁知道逼急了他们,他们会做出什么事儿?”
程飞说完,抬步便要离去,那二人对视一眼,连忙拉住程飞:
“摇光大人,这事儿您可得跟我们说清楚,什么叫武安侯都知道军粮藏在锦州了?
就算京中来得那些当官的知道些消息,这才半个月,怎么就查到了?”
程飞有些不耐道:
“我怎么知道,这事儿又不归我管!我只管升迁,再怎么也赖不到我头上!”
这二人负责带队守着宁州入口,也肩负程飞与主上的单线通信,这会儿程飞这话一出,他们连忙称是,但脸色都不怎么好看。
确实,程飞传出来这个消息,那是大功一件,可对于他们,这就不是小小的失误可以掩盖过去了。
“阁下这是在担心什么?”
徐瑾瑜头一次开口,声音低缓没有丝毫威胁性,二人看了徐瑾瑜一眼,这少年生的无害,可能弄到连摇光大人都不知道的消息,只怕以后要与摇光大人相辅相成,又是主上座下一员猛将!
“军粮之事,事关重大,倘若真被卫家军找到军粮之所,主上怪罪下来,我二人焉有命在?
不过,武安侯向来莽撞冲动,哪里来得本事能这么快找到地方?这件事还得摇光大人回去后,仔细探查,务必将那出主意之人找出来!”
两人心里焦急万分,心乱如麻。
他们兢兢业业的办事儿,可是却天上掉下来一口大锅,军粮之事若是被主上知道,摇光大人在人前且位高权重自不会有事,反倒是他们必死无疑啊!
现在,他们唯一能想到的法子,就是亡羊补牢,也不知为时可晚?
“我会留意的。不过……”
程飞犹豫了一下,这才有些别扭道:
“到底吾等共事这么久,这件事哪里出了岔子可以慢慢查,但此事迫在眉睫,一旦军粮进了卫家军,卫家军必如虎添翼!
若是耽搁主上大业,到时候吾等万死也难辞其咎。看你们这怂样,我倒是有一计,你们愿听我就多说两句,不愿听就算了!”
程飞这话一出,二人对视一眼,立刻道:
“愿听愿听!还请摇光大人直言,若真可行,他日我二人必有厚报!”
“据我所知,卫家军如今只剩下十来天的粮食,他们撑不了太久。
但十来天的时间,吾等也无法将粮食彻底转移,反而武安侯会因为时间紧迫而孤注一掷——根据最新的消息,武安侯的人已经找到了藏粮地的附近。”
程飞说到这里时,顿了顿,二人面上闪过一片慌乱。
当初那么大一批粮食之所以没有进宁州,就是因为声势太大,生怕被武安侯发现什么蛛丝马迹。
现在,武安侯回过味儿来,只要用心去找,怎么会找不到?
“这么重要的事儿,得告知主上!”
其中一人这么说着,但却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他已经被吓得浑身的血都凝固了。
而另一人也用了许久,才缓过神来:
“摇光大人的话还没有说完吧?您的计策是什么?”
这一回,二人明显变得更加慎重了,现在时间紧迫,他们一心等主上示下只怕也来不及了!
他们必须做出应对了!
程飞看了一眼徐瑾瑜,徐瑾瑜微微颔首,他就知道火候差不多了,这才为难道:
“此计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他们既然知道军粮藏在锦州,只怕不见兔子不撒鹰。
为今之计,最好的办法,是伪造出一批藏起来的军粮来转移他们视线。
等卫家军安分下来之后,则可以慢慢转移剩下的军粮。是弃车保帅,还是等着被卫家军直捣黄龙……二位可以自行斟酌。
对了,这主意就当我没出过,反正这是你们出的岔子,要不是我偶然听到了,哼!”
程飞一幅生怕被沾染的模样,让二人心里一突,这件事的严重性不言而喻,随后二人强笑道:
“摇光大人放心,您一番好意,吾等铭记在心。”
程飞摆摆手,随后大步离去,徐瑾瑜走的略慢一些,他走了两步,又顿住转身看向两人:
“兵贵神速,现在虽然卫家军最缺的是时间,但,阁下也是。”
徐瑾瑜不紧不慢的说着,字字句句却如锤子一样敲击在二人的心间,让他们本就紧绷的神经——“啪”的一声,彻底断了。
弃车保帅,虽有失误,可若是他们操作得当,会将损失降到最低。
可若是被卫家军真找到了全部军粮,就算他们临时将其付之一炬,也不过两败俱伤!
“干吗?”
“先让人去查一查此事是否属实吧。”
不出意外,二人很快就得到了卫家军的小股军队已经在嵯峨山附近进行大范围搜索。
按照他们的速度,不出三日就会找上嵯峨山!
“时间太短了,找主上示意也来不及了!”
一人有些急躁的说着,而另一人也在沉思许久,终于点了点头:
“就按摇光大人的计策办吧,让所有人都动起来,务必在两日之内,将卫家军引至北边!”
“若是所有人都走了,那这里谁来守?要不去请知府大人……”
“你是蠢猪吗?你以为军粮在锦州被截之事,知府大人不会被怪罪吗?
这件事,只能我们去做!而这蛛丝马迹,或许也正是卫家军所需要的。”
那人意味深长的说着,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
赵庆阳在嵯峨山周围转了一整日,这会儿用剑劈了些干柴让与自己会和的卫家军来烧火。
“呦,大人您这一手劈柴的本事还真不是盖的!”
瞧瞧人家赵大人,据说也是出身勋贵,可这柴禾劈那是整整齐齐,跟专门练过似的。
“那是,知道竹子吗?我能劈成头发丝那么细!”
“当真?!”
赵庆阳这话一出,兵将们顿时惊讶不已,赵庆阳直接从怀里掏出来一个造型简陋的竹香囊。
那是瑜弟第一次编制出来的竹香囊。
“给你们看一眼,可别给我弄坏了!”
军粮有了信儿,众人心里的大石放下,加之这段日子朝夕相处,一时也玩笑起来。
“嗬,这手艺真俊!”
“还真是头发丝那么细!”
众人一时赞不绝口,赵庆阳遂得意的扬了扬眉。
等众人围着火堆,喝着热水,啃着干粮时,有人问赵庆阳:
“对了,赵大人,咱们还得在这儿转多久,我瞧着跟踪的人都不见了。”
“瑜弟说,就转这一天,明个去嵯峨山探探,就可以直接搬粮食回去喽!”
赵庆阳这话一出,众人顿时小小的欢呼了一声,随后这才继续道:
“那位徐小大人还真是神了,他怎么知道会有人过来跟踪,要不是牛大力眼睛尖,咱们都不知道这事儿!”
“那是,我瑜弟的本事,寻常人想不来!”
赵庆阳得意急了,跟别人夸自己似的,心里别提多美了,要是屁股后面长着尾巴,这会儿早翘起来。
两日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期间,卫家军似乎真有一支队伍被吸引着去了北边。
二人带领着手下,站在对面的山顶看过去的时候,顿时如释重负。
军粮,他们是保住了!
也不枉他们整整两日不眠不休了!
“没想到摇光大人还有这本事,卫家军还真上钩了!”
一人虽然困的不行,但这会儿却是语气欣喜的说着。
而另一人闻言只是冷笑一声:
“摇光大人固然在行军打仗上有几分本事,可这事儿,我看不像是他出的主意。”
“啊?那是谁?”
“是那个少年。这下子,摇光怕是要如虎添翼了,只可惜,他半生戎马,兢兢业业为主上办事,孰不知……”
那人好似叹惋一般的说着,当日他还因为少年没有内力,并未放在心上,可今日他才知何为智计双绝,惊才绝艳。
就是可惜了摇光。
而身旁之人看着卫家军真的走进了他们伪装出来的山洞,然后一脸欢喜的冲出来的模样,嘴角都咧到耳朵根了。
“啧,难怪主上喜欢玩弄人心,这滋味真他娘的舒坦!看这群傻子那高兴劲儿!”
“少说两句,这两天兄弟们也累着了,都回去好好歇一歇吧!”
“那,关口不守了?”
“这批粮食横竖都是要进卫家军的,守什么守?不过,也要看他们有没有福气消受了。”
那人怪笑一声,随后挥袖而去。
……
嵯峨山确实如程飞所说的,并无看守之人。
依主上的意思,人只要守着,就要吃喝拉撒,哪里能不留痕迹?
是以为了保险起见,这批军粮除了被一面石墙封住了入口外,并再无阻碍,任人取用。
当然,前提是能找到对的入口。
赵庆阳等人用了老鼻子劲儿,终于将入口打开,一进去,他们便不由发出一声惊叹。
他们是知道这座嵯峨山是空心山的,可却没想到其能这么精妙绝伦。
这会儿,里面一边堆满了粮食,一边则是成箱的官银,赵庆阳举着火把打开一个箱子,立刻映的整座山洞都分外亮堂。
原本,赵庆阳以为这样的山洞会是潮湿无比的,军粮在里面只怕损耗不小。
但,谁能想到,这里面十分干燥,进去还有一股风流吹来,既干燥又通风,简直是一座天然的巨型粮仓!
难怪那幕后之人会将粮食藏在这里,赵庆阳啧啧称奇一番后,随后便与众将士一道准备将这些粮食往宁州去运。
这一回运粮而归,所有人都浑身干劲儿,干的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有了这些粮食和银两,他们可以过一个富足的冬天了!
两日后,从锦州至宁州多了一支浩浩荡荡的运粮队伍,一眼看不到头。
他们将要在这条官道上,行驶十日,但一想到还有源源不断的粮食银两进入军中,众人兴奋的恨不得直接就飞回军中。
与此同时,武安侯难得焦躁的在主帐里转圈圈,而一旁的徐瑾瑜却很淡定的看着手里的《越国民俗文化录》。
“我说,徐小郎,你就一点儿也不急吗?你就不怕那些杂碎把军粮一把火烧了吗?”
虽然武安侯从程飞的口中知道,确实存在一大笔军粮,可是这会儿他自己反而焦虑的厉害。
只要军粮一日不到军中,他就吃不下,睡不着。
“他们没有那个胆子。那日我与程飞一道见过那两个主事人,一个有勇无谋,一个有谋无智,且二人都不是有担当的人,他们……会走在既定的道路上。”
程飞交代了与边境联络的方式后,徐瑾瑜和武安侯经过商讨,最终还是决定由徐瑾瑜跟着程飞走一遭。
临行前,程飞服下了武安侯早年得到的一丸毒药,解药也只有武安侯有,所以武安侯并不怕其反水。
毕竟,他心里还有那个不知生死的阿月作为执念牵绊着,舍不得死。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而且,这一招瞒天过海虽然可以称得上精妙,可若是对方杀一个回马枪……”
武安侯说着,就不由紧张起来,而徐瑾瑜看了一眼武安侯,笑了笑:
“侯爷这兵书倒没有白看,不过,这里头可不止瞒天过海一计呢。”
徐瑾瑜这话一出,武安侯微微一愣:
“你让程飞给那群杂碎出主意,不就是为了瞒天过海,将真正的军粮偷出来吗?”
“那侯爷信不信,这批军粮进入宁州边境,绝对不会受到一丁点的阻拦?”
徐瑾瑜不答反问,武安侯安静的坐下去,冥思苦想了许久,这才眼前一亮:
“是时间差对不对?你让赵家小子先带人给其造成了压迫感,迫使其必须用最快的速度造一批假军粮出来。
而另一边,赵家小子他们已经开始搬粮运粮了,等他们造完假军粮,正是人困马乏的时候,需要休整,最起码我们可以领先他们三天的时间!
更何况,若是他们真的赶回来,也是困顿不已,不足为惧!”
武安侯飞快的说完,随后一拳砸在掌心:
“以逸待劳,此法甚妙!本来老子还准备再派一支队伍去干他娘的,没想到……”
“卫家军不能在少人了,否则恐会让越军乘虚而入。”
搬开那两块“守关石”容易,但如何平衡前后夹击的威胁才是重中之重。
卫家军现在需要的是补给,猥琐发育,强大自身,而不是用自己那遍体鳞伤之躯去硬碰硬。
“你说的对。”
武安侯随后冷静下来,重重的点了点头,但下一刻就忍不住一巴掌拍在椅臂上:
“天杀的杂碎!这种腹背受敌的憋屈老子这辈子都没受过,都给老子等着!”
徐瑾瑜看到这一幕,也不由摇了摇头。
啧,侯爷这火气还真大。
从锦州至宁州,这条路徐瑾瑜来时走了小半月,不过对于归心似箭的赵庆阳等人来说,他们直接将这个时间缩小了近三分之一!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一场意外的来临,让原本面上足够支撑的军粮,一下子缩水。
事情发生在五日后,将士们照旧在营地附近巡逻,但随后就发现了一个老迈的身影,犹犹豫豫的靠近。
因为将士们都知道自己这段时间之所以可以苦苦支撑,也离不开百姓们的帮扶,是以很是和善的上前询问:
“老人家,这冰天雪地的,你这是要去哪儿?”
老者看着将领,嗫喏了两下,想要说什么,但随后一个老妇人就从后面赶了过来,拉住老者的衣裳:
“老头子,你还真跑过来了!快跟我归家!军爷,我家老头子这里傻了,他说什么你就当没听到!”
将士有些不解,那老者看了一眼老妇人,小声道:
“我,我不傻。”
“闭嘴!说你傻了你还当自己聪明是吧?往回走!少给人家添麻烦!”
老者却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任由老妇人踢拉硬拽,将士连忙上去劝道:
“婆婆,婆婆,您别生气了,有什么话您慢慢说就是了,要是有我们能帮上忙的,您只管说!”
而也就是将士这句话一出,老妇人眼泪一下子溢了出来:
“你看看,你自己看看,这么好的孩子,没有他们我们能不能活着还不知道,你怎么能,怎么能……”
老者沉默着,随后缓缓道:
“我,我不说了,咱回,咱回家。”
随后,二人便相携着离去,将士看着两位老人家的背影,百思不得其解,随后将这事儿报于武安侯。
武安侯遂命人前去探查,这才知道,原来在前日的夜里,因为风雪过大的原因,导致玉郡一部分靠山百姓的房屋被滑落的积雪压垮。
虽然百姓们众志成城,将被压百姓救了出来,可是玉郡百姓的粮食本就不充足,这些受伤的百姓现在正面临无粮可吃,无房可住的境地。
而那两位老人家,则是因为外嫁的女儿遭受了这场劫难,被夫家直接送了回来,不得不来军中看看能不能将借出的粮食讨要一些,度过危机。
武安侯得知这件事后,第一时间便让主计将军中的余粮从上到下统计了一遍。
“现在,所有粮食都在这里,因为一部分做成干粮,让兄弟们带着赶路了。是以剩下的这些足够将士们撑三日……”
这个撑,指的是汤泡饭,汤多饭少的度过这五日。
而根据武安侯的人调查得来的信息,本次受灾百姓已逾千人。
等到当日下午的时候,玉郡太守来信,询问武安侯可否还一批粮食,让百姓度过难关。
玉郡,是宁州当初捐粮捐的最多的一个郡。
而且玉郡本就是最受越军所害的一个郡,每年产出的粮食除去税收,也不过堪堪果腹。
之前捐粮,更是百姓们在心里算了又算,除了留下足够自己活下去的粮食外,都一股脑的捐给卫家军。
他们清楚的知道,若无卫家军,则无万家人。
一边是粮食紧缺的大军,一边是有相助之情的百姓,武安侯愁眉不解,迟迟无法决定。
而之后,玉郡太守也觉得自己这个请求有些过分,毕竟卫家军有没有粮,他太清楚了。
于是,他又再度来信,告知武安侯不必理会上一封信件。
可武安侯却知道,能让太守如此,也是玉郡到了极限。
“徐小郎,依你之见,粮食还有多久可以运到?”
“最多五日。”
徐瑾瑜在心里估算了一下时间,如是说道。
武安侯深深的看了徐瑾瑜一眼,道:
“好!来人,先运三千斤粮食给受灾百姓送去,告诉玉郡太守,卫家军不会让任何一个百姓饿死!从今日起,卫家军全军一日两餐!”
再难撑,也要撑到粮食送到。
只不过,这一次和他们一起撑的,还有一群可怜的受灾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