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的人,仅仅智力上的衰退就意味着人生的结束啊,鱼乐水苦涩地想。
两年后的六月份,婴儿宇宙实验的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姬人锐从SCAC借来“宇宙虫”号,拉上楚天乐和鱼乐水,来到月球背后六万千米的地月引力系统第二拉格朗日点,代表“乐之友”总部进行实验前的视察。三十二艘无人飞船已经在那里泊好,船身上漆着各艘船的名字:“盾构机”“深潜”“寂寞之心”“矿工”“新伊甸园”“天国之门”等等。由于新飞船都装有尾部天线,它们仍然酷似金鱼,不过是小尾巴金鱼。三十二条金鱼头对头围在一起,尾巴拼成一个巨大的花球。实验将在北京时间当晚零点进行,到那时,三十二条金鱼将同时吐出水泡(二阶真空泡),三十二个水泡将连缀成一个封闭的球面,而被这个球面封闭的球形空间(一阶真空)将从它原属的三维宇宙中分离,飘走,消失。
泡利陪同视察。这家伙一向不修边幅,这两年中太忙,连理发也省了,现在淡黄色的头发和胡子都很长,乱蓬蓬的。姬继昌和埃玛私下称老师是“白毛雄狮”,应该是一个贴切的绰号。近来他没时间去游泳和洗澡,身上的味道也像雄狮一样刺鼻,不过参观者秉持绅士风度,对此佯作不知。泡利指着飞船,对鱼乐水笑着说:
“看,这就是你的足球。”
三十二艘飞船的外观一模一样,仅尾部天线的形状分为两种。飞船制造过程中,有些好事者私下串联,做了如下分配:十二艘飞船的尾部天线做成正五边形,黑色;二十艘做成正六边形,白色;合在一起,一如足球的三十二个拼块。考虑到这点小改动无关大局,姬人锐当时一笑放行了。所以从远处看,这些飞船围出一个逼真的大足球,只是尚未拼拢,黑白拼块之间留着间隙。
鱼乐水笑着摇头,“这个足球也忒大了点。”
楚天乐也笑:“要想踢它,得有夸父那样的大脚板。”
泡利指指这个足球的中心,有一个网格状的东西悬停在那里,“那就是放射源,用来校验实验是否成功。月球背面放置有灵敏的探测仪,如果泡泡激发后探测仪的指数忽然回零,我们就可以开香槟了。我把放射源做成网格状,一共一百二十五个节点,每个节点固定着一百克镭。这样的结构可利用太空的低温对镭块进行冷却,避免因放射能造成中心过热。”
楚天乐说:“但只有激发的瞬间可以测量,因为放置仪器的月球很快就远离这片空间了。”这个解释是针对姬、鱼二人的,他俩毕竟不是专业科学家。“过去人们一直把‘星体坐标’和‘空间坐标’混在一起,观测宇宙时只记录星体的坐标,从未尝试确定特定的空间点,因为真空就是虚无,处处皆同,没有什么特征可以定位。但在我们的激发之后,宇宙空间就有了特定的一点,它就像海洋的肚脐眼儿,会使周围空间出现流泻。因为地月是运动的,会迅速远离这个静止的特定点。打个比方吧,就像是在一辆飞速行驶的汽车尾部点燃爆竹,在地面上炸出一个小坑。小坑将很快远离汽车,那是因为汽车在运动,而小坑是固定不动的。”
鱼乐水有些不解,“那你怎么验证激发是否成功?如果镭块儿并未掉落到婴儿宇宙中,它也会随那个特定点迅速远离月球,月球上的探测仪同样会失去读数。”
楚天乐笑了,“错!如果镭块没有掉进婴儿宇宙里,而是仍待在本宇宙,那它就会受地月引力作用,仍会跟地月坐标系一起运动。所以综合结果是,只要月球上探测仪读数回零,就意味着可以开香槟。泡利,我说得对不对?”
“对。”
姬鱼二人仔细琢磨了一下,点点头说:“对,是这么回事。”
忽然,那三十二艘飞船中有一艘的尾部冒出两团蓝光,船身微微动了一下。其他飞船尾后也相继冒出两团或四团蓝光,船身也微微动了一下。随即蓝光熄灭,船身恢复稳定。泡利解释说:
“三十二艘飞船是联动控制,以中心放射源为原点,保持严格的球面形状。如果有微量飘移,电脑会自动指挥飞船的微调系统点火,精确校正飞船方位。”
对现场的视察很满意,姬人锐和楚天乐都没提出什么意见。于是,一行人乘“宇宙虫”离开这里,前往六万千米之外的月球背面,实验指挥所就设在那里。这会儿,日、地、月不在一条直线上,月球背面(即永远背对地球的那一面)大部分沐浴着阳光,像一只亮闪闪的金盘悬在天幕上。不过,这只金盘上满是疤痕,有众多环形山,但更醒目的是众多的“海”,如科罗廖夫海、齐奥尔斯夫斯基海、门捷列夫海、阿波罗海、莫斯科海等,它们都撒在金盘的盘面上。楚天乐贪馋地看着,熟练地为妻子指认着各个地方,一边由衷地感叹道:
“我观测天文三十年,这是第一次看到月球背面,不过我早在月面图上把它们背熟了。”
飞船在月球背面的中心停下,这儿是一处无名平原,离艾特肯环形山不远。一艘简化版飞船停在这里,上面显示的名字是“女娲”号,它就是三十三艘飞船中备用的那艘。“宇宙虫”号关闭虫洞飞行状态,利用尾部四只“小蜜蜂”的动力,降落在低重力的月球上。走下飞船后,众人才看见指挥所,这是一栋全透明建筑,似乎溶化在阳光中。它呈完美的球形,球体下半部分埋在月岩下。球体里面有二十几个人和一些设备,一架带摄像机的小型望远镜直对着天顶。泡利领着三人穿上太空服,下了飞船,从地道进入指挥所,又脱下太空服。里面的姬继昌、康不名、世通社摄影记者兼播音员霍普斯等迎上来,同客人紧紧握手,埃玛也在远处向这边招手。泡利指指透明的球形房屋,赞赏地说:
“看,康老的功劳。他巧妙借用已经成熟的船壳制造技术,在月亮上因陋就简,用‘女娲’号的激发系统弄出了这个实验室。”
几个人同康老握手致谢,姬人锐说:“你这老家伙真是闲不住啊,跑月球上又鼓捣出这个大泡泡。”
八十五岁的康不名依然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他激情洋溢地说:“欢迎各位来到科幻时代。这些天在这儿工作,我总觉得自己是在某部科幻电影的场景中。我想,即使人类的最终结局不可改变,我也要感谢二十几年前那锅沸水,让一群渺小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