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5 章(1 / 1)

大宋好官人 飘依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样?非把零件弄报废了不可。

  虽然说,张正书根据系统的建议,弄出一个稳定流速的装置。其实很简单,就是造一个大水泥池,好像后世拦洪大坝一样,能手动调节水流速度。水流先储存在水泥池里,控制好流量。需要大流量的时候,就拉起挡水的铁板。这个铁板,是用弹簧做连接的,就好像后世的多级开关一样。

  流速的问题解决了,可传动又出问题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传动问题。张正书不想插手这个传动原理,因为这是车床技术的核心,弄不懂这个,以后车床难道都需要用系统来计算不成?造车床,虽然也是张正书的目的,但张正书最终的目的是培养人才,研发技术,这样技术才会传递下去。

  一味开金手指,只会造成基础不牢固。

  这也是为什么张正书宁愿兴办技校,自己培养技术人才了,人才才是最重要的!

  而科学技术,虽然张正书可以利用系统开金手指,但是基础不牢固,对以后并没有多少好处。张正书宁可花多点时间,夯实基础。

  所以,张正书也没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只是笑呵呵地说道:“那就多点尝试嘛,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反正,多学点算术,以后也用得着……”

  胡工匠却哭笑不得:“人老了,脑子转不动了……”

  “没那个回事,这活到老学到老呢,技术不断进步,你也要跟得上去才行。不然的话,等技术评级变更的时候,你跟不上评级也就下来了哦?”张正书可不是在开玩笑的,他的技术评级一直是这么干的。其实,这也是一种鞭策,目的无非是让这些个工匠不要懒惰,要继续进步。

  更何况张正书是知道的,一旦基础夯实了,许多新生技术就会井喷一样涌现出来了。

  对比一下西方工业革命前后就知道了,技术也是会不断被淘汰的。要是跟不上时代的节奏,那张正书只能降低你的工匠等级了。没办法,多少技术拿多少钱,这是张正书的原则,也是最公平的规则。没理由你在吃老本,却比掌握了新技术的工匠更多钱吧?这本身就不公平,张正书崇信的是“多劳多得,多技术多得”。大锅饭,排资论辈什么的,在张正书这里行不通。

  一切,都要凭实力说话。

  胡工匠也起了危机意识,愣是咬着牙说道:“也成,我就以后晚上抽空出来,恶补算术,怎么都要把传动带给弄好了……”

  张正书点了点:“这才对嘛……”

  又勉励了一番,张正书才离开了冶炼作坊。

  没办法久待啊,里面就好像蒸炉一样——不,就是蒸炉,所有工匠都是光着膀子的,就张正书他们穿着衣裳,已经浑身是汗了。

  车床没能造出来,张正书也有点失望。不过,这才是常态。一台能令工业腾飞的车床,要是这么容易就弄出来了,那才是怪事。倒是刘忠不太理解:“小官人,这冶炼作坊也造了那么多铜钱,为何你都不关心,却对那一台铁疙瘩这么上心哩?”

  “铜钱我关心什么?银行都要建好了,到时候新钱换旧钱就是了……”

  张正书说的是实话,老刘工匠现在正赶工呢,估摸着再有两三个月就能完工了。

  银行一成立,把新铜钱发布出去,那样就会缓解铜荒了。别的不说,银行一成立,就是朝廷收回铸币权的时候了。那时候,宋朝才算是把经济武器拿在了手中。至于铸币,那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还需要关心么?

  再说了,有了银行,张正书才能放手去实行货币改革。

  别的不说,现金和存款这里面,就大有文章可以做。换句话说,就是银行有了足够的信誉之后,张正书就能撬动杠杆了。虽然不敢玩得太过,可银行家利用存款做文章,那不是很正常的事吗?留足准备金,收上来的存款拿出去放贷,这才是以钱生钱的最佳办法啊!

第六百九十八章:技术活

  不是张正书瞧不起张根富这类型的钱民,他们放高利贷,都是用自己的钱,弄得名声不佳不说,还有损阴德。张正书就不一样了,银行一成立,就是用别人的钱来放贷,赚到的钱却是自己的。要不怎么说,开银行比抢钱还快呢?再配合铸币权,这个银行的威力,堪比后世米国的美联储!

  张正书很确定,一旦把张家绑上了银行这条船上,赵家就别想再动张家一根毫毛了。

  没办法动啊,那时候银行已经遍布大宋州府,发放的贷款业务何止亿万贯?而张家赚到的钱,肯定会转移的。如果没有这么多现金,遇到挤兑,赵家怎么收场?那肯定是一场金融地震,别的不说,受到影响的辽国也好、女真也罢,是会发疯的。这是一定,确定,以及肯定的事。

  只要银行顺利成立,一切的结局就注定的了。到时候,恐怕连改朝换代都难。张正书会利用银行的影响力,慢慢给朝政中增加商贾的话语权,一如后世被资本家操纵的米国国会一样。当然了,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张正书也无法预料。不过怎么都好,不会比历史上差就是了。

  哪怕是宋朝被推翻了,张正书也能凭着银行的影响力,新生资本家的影响力,建立起一个类似宋朝却比宋朝更完善的朝代,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这就是资本的力量,一旦成长起来,它可是能颠覆世界的!

  当然了,这些事就没必要让刘忠、史陌他们知道了。反正张正书对银行的信心,比任何人都要强。

  对了,三酸两碱的发明,很大程度上也是张正书为纸币的发行做准备。

  为什么这么说呢?

  了解过纸币的人都知道,这纸币用的纸是钞票纸,这可不是一般的纸张。首先,这木浆就不一样,造纸的流程也不一样。说白了,这个木浆叫棉浆,用的是废弃的棉料和棉短绒等为原料,用烧碱法才能制造得出来。瞧见了吧,这三酸两碱的用处大着哩!

  除了棉浆之外,还要掺杂麻浆、化学木浆等等。麻浆就不用说了,就是麻类纤维制成的纸浆。化学木浆呢,就比较复杂了。虽然也是木浆,但是要用硫酸盐法或者亚硫酸盐法才能制造得出来。瞧瞧,这三酸两碱又派上用场了吧?

  钞票纸的强度,不是一般的纸张能比拟的,最差的钞票纸都能折叠几千次,还能抗水。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凹版印刷!

  在宋朝,想要印制钞票,除了要做个隐形水印之外,还需要凹版印刷才行。

  说白了,就是一张钞票上要凹凸不平,人家才无法模仿。

  假钞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