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4 章(1 / 1)

大宋好官人 飘依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人关心他们吃没吃饭。幸好吃了,不然都要挨饿。

  “郎君,你这是要做什么?”

  曾瑾菡见张正书一回到房间,就翻开行李找到了包起来的鹅毛笔,不禁有点惊讶。

  “我要做学问了!”

  张正书半正经半开玩笑地说道,他还真的打算利用这段时间把那几本能改变世界的书给抄出来。

  “郎君要做学问了?”曾瑾菡先是一呆,然后掩嘴偷笑起来:“那郎君打算做甚么学问,儒家么?”

  “呵呵,腐儒的学问,我是断断不会做的。我要做经济的学问,做宋朝的计然家。”张正书笑道。

  曾瑾菡却是知道的,计然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经济学家,博学无所不通,尤善计算。这人在历史上可能名声不显,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他的徒弟却大大有名——那就是颠覆了吴越的范蠡,他的厉害就不说了,被称作陶朱公的存在,相当于商圣一样,手段能差到哪里去?别的不说,范蠡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成功复仇吴国,就足够名留青史了。

  计然之策这个成语,就是出自吴越争霸这里的。可见,计然到底有多厉害了,在春秋时就明白了要根据生产规律来决定经营方式,还会根据市场供应关系来判断价格的涨落,注重商品的质量、加快商品和资金的周转,这些思想甚至到了后世,一样是至理名言。最让张正书惊讶的是,计然之策里最关键的一条,居然是要国家用调节供求的经济办法来控制物价,让物价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幅度之内。

  这等宏观调控的手法,后世也才认识了不到两百年啊!而且,还是老马提出来的。

  所以说,老祖宗的智慧不容小觑,汉人的灿烂文化,不是西方人能明白得了的。可以说,在先秦的时候,各种思想井喷,很多到了后世都有借鉴的意义。在中国如此漫长历史中,中国人几乎试过了已知的人类制度和组织。在远古时,玩过“选举”、“共和”,甚至还玩过“宗教国家”(太平天国),只要是想得到的,中国人都玩了一遍。这就要归功于先秦诸子百家实在太能折腾,思想太多太杂了。

  以至于中国人不是不想创新,而是古人太厉害了,什么都能从老祖宗那里扯一套。后来呢,中国人就偷懒了,开始玩起了崇古的把戏,把自己给玩死了。

  所以说老祖宗太强了也不是什么好事,后人会感觉很憋屈的。就算不憋屈的,也会觉得祖宗都那么厉害了,我干嘛还要努力?大概这就是儒家的心态了,都“独尊儒术”了,没有忧患意识了,儒家哪里还需要进步啊。就算是“进步”,那也只是把孔孟的话掰碎了,再强加附会,最后形成了新流派——“理学”。

  估摸着孔夫子从棺材里爬出来,都能被这些徒孙再气死一遍。

  因为宋朝的儒学,已经不是先秦时的儒学了,更不是春秋时的儒学了。

  那时候的儒学,还能海纳百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充实自身,达到进化升华的境界。如今的儒学,已然走入了一个死胡同。

  可以说,宋朝是儒家的巅峰,也是儒家走下坡路跟不上潮流的开端。

  张正书无意再儒学上再下功夫,历史早就证明了,儒家不适合做执政思想,太过狭隘,言过其实,没有方法论。儒家最好的归宿,就是做道德规范,但如今儒家还在神坛,是因为没有人挑战他的地位。张正书要做的,就是慢慢掘断儒家的根基。

  于是,张正书召唤了一本神书——《资本论》。这本书,比计然之策更完善,也清楚的阐释了资本的规律,揭示了财富的奥秘。最厉害的,是把资本的血腥、贪婪都展露在世人面前。

  第一篇,就是商品和货币。

  曾瑾菡以为张正书在说笑的,可看到几段干巴巴的文字之后,却觉得句句是真理,直击心灵!

  “郎君,你这……这学问……”

  曾瑾菡吓得魂不附体,她有种错觉,张正书要把一头怪兽放出来了!她甚至预见到,这会产生多大的风波,甚至会因此被打死的!

  孔子诛少正卯,不就是因为理念学术的冲突吗?这么明显揭示真理的学问,和儒家的“仁礼”相违背,儒家能放过张正书才怪了!

  “是不是很吓人?”

  张正书却苦笑道:“确实很吓人,因为它将颠覆这个世界。不过,大宋不能没有它。只靠儒家,那大宋是死定了。”

  没人比张正书更清楚,满朝都是貌似君子的小人,那将会有多么可怕,简直是把一国的百姓往坑里带啊!

  “可是,郎君你写了这本书,会被害死的!”曾瑾菡害怕了,在宋朝,别说计然家了,就连法家都不敢随意抛头露面。儒家的排外,在这一刻显露无疑。

  张正书笑道:“假托名字,说是西洋之学就行了。”

第六百七十五章:造儒家的反

  此时,在市面上早就有不少“西洋之学”卖了。有些闲得蛋疼没事干的宋朝读书人会买来看一下,真正引起轰动的并不多。只有不少商贾为了钻研张正书作坊的秘密,才下了苦功去研究。这些书籍,其实都是技校的教材,被张正书印了出来到处卖的。

  也就是说,这样的“西洋之学”,已经慢慢的形成了风潮了。

  不是在读书人里形成风潮,而是在商贾之中形成了风潮,不少商贾居然从中找到了不少商机。

  这一传十,十传百的,甚至有不少秀才都买了来看,想从中找到发财的契机。

  好在宋朝不像清朝那么闭塞,对于外来的学问也欣然接受了。

  最好的例子,就是在汴梁城中受到阿拉伯数字的影响,已经有人开始使用它来代替汉字数字了。“西洋之学”蔚然成风,不少标新立异的读书人也就接受了。

  张正书就是要他们猎奇,所以准备把《资本论》、《逻辑学》、《国富论》全都抛出去,轰炸儒家的根基。只要儒家动作稍慢,这些书就成潮流了,再想禁绝,那是难上加难的事。

  而且,最关键的是张正书有铅活字印刷术,印刷成本也低,书籍的价格也低。即便是以成本价卖,也不会亏钱。

  再说了,宋朝的文字狱并不明显,只要不涉及到政治的学说,其实并不会被禁绝。只有在党争失败后,才有可能被禁书。从这个角度来说,张正书还有不少操作空间。就算查禁也好,随便推说是西洋之学,难道堂堂中国,还怕夷狄之学入侵了不成?

  这也是儒家的可爱之处了,即便再自大,再排外都好,对内残忍,对外却是极力忍受的。

  所以,张正书有很大把握在宋朝宣扬资本学说,彻底把商贾盘活,把作坊盘活。

  说不定,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