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章(1 / 1)

大宋好官人 飘依雨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的传播系统和专业“报料人”、“记者”。由于小报的消息新奇快捷,发行面极广,势头甚至压倒了政府发行的朝报、邸报。而且,这小报是很赚钱的,更别说张正书大致知道后世的报纸如何赚钱,这是一条生财之道啊!

  这样的环境,不引导舆论,让北宋回到正轨上,还真的浪费了穿越者的身份啊!

  “看来,是时候弄个报纸了,五日一刊,恐怕都有人买账……”

  张正书陷入了YY之中,这简直就是给舆论绑架政治最大的土壤。

  只是,一旦官僚阶级也学会了这一招,说不定北宋还会变得更加黑暗。但是,这有关系吗?如果没有改变,北宋二十九年之后,就玩完了。既然结果是最坏的,那么怎么弄,估计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现在,北宋内部的矛盾重重,需要来一场对外战争,来缓解内部矛盾了。交趾,就是北宋最好的沙包!

  “小官人,小官人,这茅草棚搭好了,我等也准备告退了……”

  这些营造匠见张正书直愣愣地看着茅草棚,看似在视察,但又不太像的样子,驻足了足有一刻钟之久,他们也拿捏不准,这到底是行还是不行。于是,便有营造匠出言试探了。

  张正书回过神来,心道:“报纸的事,先放一边吧,主编难找啊,这年头的读书人,哪个肯放下身段做这个主编?”

  见营造匠有些畏缩的样子,张正书笑道:“很好,这茅草棚我很满意。是了,你们去领工钱吃饭罢,明日再来我这,还有东西要你们做的。”

  营造匠见还有活干,当即大喜过望:“小官人有所嘱咐,焉敢不从?”

  打发了这些营造匠之后,张正书拿着画了一半的图纸,走进了房中,打算继续挑灯夜战。

  这人啊,有了目标之后就是不一样。

  虽然张正书很想做个二世祖,做个纨绔子弟,但好像做个忙碌的富家翁,也不错。而且张正书觉得现在的生活挺好的,吃喝不愁,用度不愁,累了,想偷懒随时可以偷懒。

  “生活是多么美好!”

  张正书感慨了一句之后,来财又在外面叫道:“小官人,该用饭了!”

第四十三章:三用磨坊

  “你听说了吗,张家小官人又闹出事来了!”

  “怎么回事,遮莫是又和哪家衙内争风吃醋了吗?”

  “非也非也,你若是在张家的墙边石窗望去,便能看到一个茅棚,听说就是张家小官人鼓弄出来的。”

  “张家小官人弄个茅棚作甚,养马驹么?”

  “应当是养马驹罢,不然弄个茅棚作甚?”

  “你们都猜错了,张家小官人弄茅棚,是要冬日种菜的!”

  “甚么,冬日种菜?小官人他也能行么,我听人别个说很是艰难啊?”

  “你莫不是随口乱说的罢,你又不曾亲眼见到,如何得知?”

  “我如何乱说了,这是张家僮仆亲自说的,那日夜晚,整个张家都在忙活,把花木都移走了,专门腾出地方来给小官人种菜……”

  “张家小官人莫不是真的傻了罢,放着高宅大院,家财万贯的日子不过,学我等种地,如何能有出息啊!”

  ……

  这些佃客在树荫下闲聊着,夏末的烈日过于灼热,到了午时晒得人受不住。很多人都为张家小官人惋惜,好端端一个小官人,居然成了傻子。原先还有人不信,但现在已经没有人不信了。若不是傻子,怎么可能放着富家子不做,非得学人种地,遭这个罪?

  最淡定的就是李家村的张家佃客了,他们已经签了租契,不管怎么说,到时候就按月拿钱就是了。租契是十年的,也就是说他们起码能拿十年的钱。有这份租契在,他们根本不心慌。

  此刻,张家宅邸中,张正书拿出了他昨夜赶制出来的图纸。

  这些图纸中,包括了水车、翻车、筒车的联合灌溉系统,还有风力水力畜力三用磨坊,以及花费张正书最多时间弄出来的纺织机。

  磨坊还好,技术含量没那么高。但是,纺织机在北宋来说,绝对是划时代的神器。纺织机有和没有,绝对是两码事,等于北宋的生产效率,成百倍,甚至十倍的提升。所以,张正书对纺织机的态度是,一定要保密。

  新生事物是脆弱的,没有保护,很容易就夭折。

  但如果这纺织机证明了它存在的价值,那么,就会有无数人前来窥视机密,想要弄到这纺织机的图纸。越是藏得紧密,就越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到时候,张正书赚够了钱,适时再建立一个报社,通过报纸吹嘘,让天下人都知道这纺织机的厉害。然后,再故意推出脚踏三锭纺车,让北宋的纺织业,提前进入到工业革命前夕的水平。只要完成了这个,那么张正书穿越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现在,张正书拿出的,不过是纺织机的部件图纸,还有一部分,张正书打算让别个木匠来打造。

  “小官人,这是甚么?”

  这些营造匠,不仅是木匠,还懂得造建筑,可是这水车、翻车、筒车他们看得懂,磨坊和那一堆部件,他们就看不懂了。

  “这是水车、翻车、筒车,你们应该都知道的。这个呢,是三用磨坊。”张正书解释道,“这个是石磨,现在碾磨谷物,尚需畜力。但这个磨坊,是临水而建的,看到这里没有,这是水力转化动力的装置,水流到这,带动板跷,板跷左右来回传动,带动齿轮,齿轮转动,就能带动石磨了。外面那个,是风车。水流平缓不足以带动石磨的时候,也能把这个齿轮转动到风力碾磨的位置,风力带动风车,风车带动齿轮,碾磨谷物就简单了。无风无水的时候,还能把齿轮放下,利用畜力,比如牛、驴皆可,带动石磨……”

  这些营造匠听得一愣一愣的,张正书还以为他们没听懂:“怎么,我说得不够清楚吗?”

  “不不不,小官人,这个……磨坊,也是你想出来的?”

  营造匠虽然专注营造,建筑房屋,但他们也不是不懂农事的。起码,对于碾磨谷物还是知道的。毕竟这白面是有钱人家才吃的,平头百姓吃的麦饭里多少还是有麦麸的。为什么会有麦麸呢?就是因为平头百姓买的,只是下等的麦面。上等的麦面,都给达官贵人买走了。这是因为,很多麦子,都只是经过很粗糙的碾磨后,就拿出来卖了。但如果有这个三用磨坊的话,岂不是家家户户都能吃上白面?

  “额,算是吧……”

  张正书有点尴尬,风力磨坊和水力磨坊,都不是他首创的,但是把两者结合起来,却是张正书的点子。水力磨坊,早在汉朝时已经有人发明了,就算是宋朝时,汴梁城中也有水力磨坊,但是效率不算高。三用磨坊建起来后,估计会风靡一时。

  这些个营造匠听说是张正书首创的,当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