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1 / 1)

大宋好官人 飘依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呢?”

  “张管家,这是要在哪里搭茅棚?”

  一个营造匠有点不明白了,这张家宅邸如同深宫大院一样,占地极广,到处亭台楼榭,小桥流水的模样,便是这些个营造匠也是第一次见。如此大户人家,居然要搭茅草大棚,这有点不合逻辑啊,甚至非常诡异,诡异得来又有点搞笑。

  管家张通老脸一红,说道:“是我家小官人,欲要搭个茅棚……”

  “茅棚可是用来养牛马的?”

  另一个营造匠想当然地问道,也是,在宋代的这时候,很多富家子要耍帅,都是要养一匹高头大马,显得身姿挺拔,英伟不凡的。甚至在科举殿试之后,新科状元都要跨马游街,以夸功名,教世人得知。所以,骑马=装13,这是在宋朝不成文的潜、规则了。

  “不是……”管家张通有点难以启齿,这事要怎么说啊,张正书可是搭茅草大棚来种菜的,若是扬了出去,岂不是坐实了张家小官人被打傻的消息了吗?现如今,外面早已传得沸沸扬扬了,如果再有实锤传出去,那张正书还有什么声名可言!怕是脸面扫地了……

  好在,其余个营造匠也懂人情世故,见管家张通吱唔的模样,也不敢再问了。

  他们一路走到小院,已经花去了一刻钟有多的时间。管家张通往里面瞧了瞧,发现张正书正在一棵桂花树下,专心致志地“奋笔直书”。看到这场景,管家张通不知为何,很是欣慰:“小官人也知晓要勤勉读书了,官人见了,定会展颜大笑!”

  这时候,在张正书身旁磨墨的来财突然说道:“通叔……”

  张正书闻言,扭头一看:“通叔回转了?可曾请到匠人?”

  “这几个便是汴梁城中,最富盛名的营造匠了。”

  管家张通有点肉疼地介绍道,这可是他承诺一天两百钱,包吃包住才请来的营造匠。如果不是比市价高了二十文钱,说不定都没人接这活。茅草棚而已,随便找几个身强力壮的青壮就能搭起来了,何须用到营造匠?而且,这几个营造匠过来,做完这活不就是两三天的事情吗?两三天之后呢,没活可接了。要是因此错过了一单大活,岂不是要损失很多小钱钱?好在,“大桶张家”在信誉方面还不错,这些营造匠也就过来了。

  张正书搁下笔,然后拿着那张纸,站起身来。

  管家张通注意到,这笔居然不是毛笔,而是一根鹅毛!

  没错,就是鹅毛!

  “这鹅毛是昨日宰的那只鹅吗?”管家张通有点发愣,“这鹅毛亦能做笔?”

  待他看到那宣纸上细细的线条,他就没有什么话说了。“想不到鹅毛亦能做笔,待会我亦要试一下。”

  张正书拿着的,是他画的茅草大棚的施工图。在前世,他所做的工作内容里面就有勾画图纸,虽然软件画图纸和手画图纸有所不同,但还是能说得清晰的。

  然而,这图纸却把那几个营造匠给看呆了:“小官人,这……这是甚么?”

第四十章:震惊的图纸

  “图纸啊?难道你们建屋造房的,不需要图纸吗?”

  张正书也愣住了,那个倒霉蛋没有这方面的记忆,这图纸是他自己根据前一世的经验脑补出来的。在后世,只要是建筑,不管是什么建筑都好,建造之前一定是有图纸的。没有图纸的建筑,能建得好?反正张正书是不相信的,可能古代的工匠,有特殊的技巧吧?

  “小官人,这法式图我等也知晓,可这法式图,我们看不明白啊!”一个营造匠皱着眉说道。所谓的“法式”,就是标准格式的意思。“法式图”也很好理解,就是标准的图纸。

  张正书一愣,喵喵喵,看不懂?不会吧,他自认这已经是最规范的图纸了,正面图,平面图,侧面图和透视图都有,连规格都表明了,只要是有点经验的人,怎么会看不出来?

  “你们哪里不明白?”张正书也郁闷啊,精心画出来的图纸,居然被人说不认识。

  “小官人,这法式图一般就一个,你这画了四个,难不成要建四个茅棚不成?”

  面对这些个营造匠的发问,张正书明白了,原来不是他画得不好,而是这些营造匠根本不明白这图纸的妙用。

  “你们且看,这叫平面图,意思就是从正面看去,这茅棚是如此模样的……”

  张正书逐个开始讲解了起来,“这个是侧面图,也就是说,从侧面看过去,茅棚是这样的;这个是平面图,也就是从上空俯瞰下来,茅棚里面的这样的;最后这个透视图呢,就是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包括里面的所有东西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个是规格,你们都应该知道的了……”

  张正书讲解完了之后,见这些个营造匠还是呆滞的模样,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怎么,我说得还不够清楚吗?”

  “不不不,小官人,你这法子是从哪里学来的?这……这简直就是为我们营造匠量身裁剪的啊!”

  这些个营造匠很是激动,一窝蜂围了上来,张正书差点以为他们想要来一个“皂滑弄人”了。

  “莫急莫急,此法……是我,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既然你们觉得有用,便授予你们罢!”张正书知道,有宋一代,工匠的地位还算可以。但是到了明清时,工匠的地位就一降再降了。为什么?都怪朱重八朱元璋,他弄出个户籍制度,将天下人分成官籍、民籍、军籍、监籍、灶籍、匠籍,因此,明代工匠社会地位十分低下。而且更要命的是,明代常常把罪犯的家属充为匠籍,造作工役,以囚人罚充。户籍制度,就是打在老百姓身上的烙印,每个人在出生之时,已分成三六九等。这样的一个社会,科技能有进步,那才是怪事。

  所以,中国在唐宋时期,科技还算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但是到了明清时,已被西方赶超了。这里面,除了儒家天生排斥工商之外,就要怪这个户籍制度了。

  现在,张正书把后世的一些成熟的方法传开,或许能帮助科技再进一步。虽然只是小小的一步,但也比古人盲人摸象,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要好。

  于是乎,这些营造匠都忘了此行的目的,先是跟张正书学起了怎么画图纸。

  不得不说,这些营造匠的基本功十分扎实,经张正书一点拨,他们就能举一反三了,甚至很快超过了张正书这个“师父”。

  没办法,这东西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基本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的,这些营造匠的实践经验又非常丰富,结合经验这么一看,就能明白这图纸的画法了。

  管家张通见他们一个教,几个学,兴致盎然,也识趣的没打扰。

  末了,一个营造匠才想起来要做正事的:“哎呀,小官人,我们光顾着学这法式图了,差点忘了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