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6 章(1 / 1)

大宋好官人 飘依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正的科学,原因就在于没有总结和整理。这固然和儒家有莫大关系,毕竟儒家一直讨厌,甚至可以说是极其憎恶机变械饰,认为这些工匠都是怀诈机心,用奇技淫巧来迷惑君王的。

  张正书估计,这是在战国时,儒家被墨家、法家、杨朱学派打得抬不起头来,甚至还被秦始皇坑了腐儒,所以才天然对工匠有仇恨,要不是社会脱离不了工匠,儒家甚至能把工匠彻底除名。

  这个念头,甚至还间接传给了百姓。好在现在宋朝重商风气已经兴起来了,商贾也开始意识到了工匠的作用,工匠的技术也有了用武之地。

  “我的作坊比较特殊,我要求的工匠,不仅能在香水作坊里做工,还能在冶铁、冶铜作坊里做工。若是工匠想要调换作坊,随时都可以。”这才是张正书的目的,他不仅要培养工匠,还要培养出发明家,培养出科学家来。

  可惜,宋朝的科研土壤实在太贫瘠,张正书不得不从头开始培养。希望这个技校,能为中国留下一个科学的种子。科技树这东西,不是张正书开开金手指就能升上去的,而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关键的,就是人才的传承。没有人才,科技也是空中楼阁,一碰就碎,一点用都没。

  只是这些武人都不能理解,只当张正书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做。

  谁不知道办一个书院花费颇大?

  且不说什么,就单单是笔墨纸张,每个学生一个月都要花费掉一贯钱。再加上这技校还要包吃包住,书本、聘请老师……这些费用加起来,每个月支出数百贯钱那是轻轻松松的事。这不,单单是一个技校,都把汴梁城郊的经济都盘活了起来。每日往来运送粮食、菜蔬的农户,每人脸上都是带着笑意的。也是,有钱赚谁不开心啊?这张小官人怕是真的傻了,教他们的孩子识字看书不单止,还包吃包住,最重要的是还要买他们的粮食和蔬菜,这样“好”的小官人哪里找?、

  所有人都当张正书是疯了,可张正书却知道,投资教育永远是赚的。

  别的不说,培养出一个十五岁的工匠,也用不了几年时间,但却可以用他十年。再说了,过了十年后,他哪里去做比张正书更好的老板,比这种“大作坊”更好的待遇?所以,张正书只用几年的小恩小惠,就网罗了一个工匠的一生,甚至这个工匠的儿子、女儿都会为他所用。这样的买卖,绝对是稳赚不亏的。

  现在张正书最缺的就是人才,最缺的是时间,而最不缺的是钱。能用钱买来时间,买来人才,这是最划算的事了。

  这就是大商贾和普通人的区别,普通人的时间不值钱,所以他们用时间去换钱。而大商贾,这宁愿用钱去换时间。换句话就是,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是事!

  “小官人,那我等就是护着这些作坊,还有这书院么?”刘忠小心翼翼地询问道。

第三百三十六章:产、学、研一体

  “不错,这里是重中之重,就拜托你们了。”张正书严肃地说道,“契约上也讲得明白了,你们要是玩忽职守,可别怪我翻脸不认人了。咱们可是先小人,后君子,签了契约的,你们也签字画押了。所以,你们务必要护得这里周全。对了,既然你们到了这里,就要制定规矩。这也是全新的管理办法,现在我暂时不宣布,来财,你先把作坊的头都给我叫来,我们开个会。”

  来财应了一声就跑开了,张正书率先走进了技校的大门。

  “小官人!”

  “小官人,吃过饭了么,食堂里还有些饭菜……”

  “小官人,纸张又不够用了……”

  ……

  不同于汴梁城,技校里的每一个人,都对张正书很是尊敬。特别是那些孩童,不论是几岁的鼻涕虫,还是教书的秀才,都对张正书有种发自内心的尊敬。因为从古至今,就没有一个乡绅敢全额免费,供十里八乡的子弟读书识字。就算是在纸张还算便宜的宋朝,也不会有人做这等“傻事”。偏生,张正书做了。哪怕他的目的,只是培养工匠,可在尊崇“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儒家主导的价值观里,这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不忙不忙,你们且去上课。”张正书挥了挥手,让围上来的众人散开。

  这些武人也是发愣,他们确实没想到这张小官人居然会这么受人尊敬。虽然,他们也很感激张正书,可从来没把张正书当成值得尊敬的人。毕竟这些武人最小的就是刘忠,那也有二十多岁了。叫他们尊敬一个商贾,十几岁的商贾,他们也做不来。

  “看来这张小官人在乡里,声望不低啊!”

  这两个皇城司亲事官好像看出了什么,互相对望了一眼,点了点头。

  张正书径直把他们带到了大礼堂之中,这个大礼堂,也是张正书模仿后世建起来的,目的嘛也很简单,就是用来开会的,或者说是用来洗脑的。张正书深谙后世洗脑之道,这不,对科举已经失去念想的秀才,都被张正书洗脑成了他的死忠粉,还有什么是张正书做不到的?

  很快,技校的教导主任、各个作坊的负责人都到齐了,列坐完毕之后,张正书走上讲台,拿起了石膏做就的粉笔。

  “今日,我要宣布一个改革。之前,技校和作坊‘产、学、研’一体的模式运转得很不错,但是有一个缺陷就是,我们被人盯上了。据我的消息,已经有某些势力,想要夺取我们的秘方……”

  张正书的话还没说完,香水作坊的负责人,我们可敬的郭骞道长猛地起身,面色发狠地说道:“谁,是谁这么大胆,竟敢觊觎香水秘方?小官人,你无须担忧,只要老道有一条命在,老道誓死捍卫这个秘方!”开玩笑,要是秘方泄漏了,他就要赔一万贯钱的,把他卖了都赔不起啊!当然,最重要的是,因为香水的大卖,这老道已经拿了不少奖金了,甚至都超过了他的工钱,让不少人羡慕得眼红。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道士郭骞有这么大反应也在情理之中。

  有了郭骞的表态,其余作坊的工匠也纷纷表态,都义愤填膺,愤恨难平。

  也是,在宋朝商业间谍也很常见了,这只关乎道德问题,因为《刑统》上没有明文规定这是犯法的!就算是犯法,有了千百倍的利益,也会有人前赴后继地冒险。所以,很多人都理解了,为什么张正书一定要招募武人来护院。

  “安静,听我说!”

  张正书做了个安静的手势后,“树大招风,这是在所难免的事。但我们要做的,是未雨绸缪。我决定了,以雇来的护院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