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9 章(1 / 1)

大宋好官人 飘依雨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清这几个朝代中,宋朝的风气其实算是最好的了。哪怕有文字狱,也只是针对政客而言,要不然宋朝也不会发展出那么多儒家学派了。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诱之以利。

  张正书是洞悉人性的,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当学数学有利可图的时候,那么有谁还会抗拒数学呢?

  然而,对于大多数读书人来说,算术不过是闲暇时的一项消遣罢了。跟下围棋,玩象戏是一个道理的。但不会有多少读书人,真的把毕生精力都放在数学上——因为玩数学没前途,也没钱途啊!人都是要生活,要吃饭的,没前途还没钱途的事,谁做?

  张正书现在,就要改变这个看法,他要为玩数学的人,提供大量金钱,还会帮他扬名。工作什么的,自然是不用愁了。张正书想着,如果是有钱人,可能看不上张正书提供的工作岗位。但为了钱而解数学题的,想来不会是有钱人。所以,张正书打算用这一招招揽几个数学人才。别的不说,张正书想要发展科技,发展物理化学,那么数学人才是绝对少不了的。

  想到就做,张正书当即挥毫,写下了一道颇有难度的数学应用题,相当于后世初中的应用题。

  “今有商贾,欲进两种磨喝乐,其一成本两百文一个,售价两百五十文一个;其二成本两百四十文一个,售价三百文一个。商贾欲投入市面百个,成本不少于两万两千四百文钱,但不多于两万两千五百文钱。问商贾如何进货,方能获得最大收益?”

  这道题目其实很坑人,因为不止一种方案,而是有三种方案。

  宋人的数学思维,估计不会想到。张正书却在题目后面加了一句话,若能解出此题,赏金十贯钱。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张正书可以想象得到,这一期《京华报》会卖疯的。

  就在这时候,门外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谁啊,这么晚了?”

  书房里,张正书觉得奇怪,叫了来财出去看看情况。

  虽然宋人有夜市,也会通宵达旦娱乐,但其实多数人还是按时作息的。

  这个时间,起码相当于后世九点钟了,张正书都打算睡觉了,怎么还有人来敲门的?

  “……你是何人,为何要硬闯私宅?”

  张正书一愣,这是来财的声音,难道有人闯进来了?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张正书把一根木棍拿在了手中。虽然他知道,如果有人要害他,以他的身板是没办法的。但拿了一条木棍,好歹也会有一定的安全感。

第两百零八章:何方神圣

  “你不能硬闯的,小官人,我拦不住他……”

  这时候,张家的僮仆也叫了起来,突然又安静了下来。

  张正书悄悄推开门一看,乖乖,那不速之客居然是带着刀进来的。

  “张正书呢,唤他出来!”

  领头一人,看模样像是一个秀才,穿着打扮什么的都是儒衫。但是腰间却别着一把刀,就把彪悍的气质展露无遗了。

  “难道是开封府的巡捕?”张正书想了想,又觉得不可能,开封府的巡捕虽然有武器,但带刀的不多。更别说,来人几乎都是穿着儒衫常服了。要是巡捕,怎么可能不穿巡捕的衣裳?四大名捕什么的,都是温瑞安杜撰的罢了。“到底是什么人呢?”张正书心道,“我好像也没得罪谁啊,不至于犯法吧?报纸的言论,也没有出格啊?难道是无妄之灾?”

  张正书太清楚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莫须有不是宋朝的特色,而是贯穿整个中国历史。在中国历史中,当权者想要碾碎一个人,是很简单的事。要不然,民间就不会有那么多“青天”传说了。甚至乎,很多青天本意并非为民伸冤,而是夹带着政治目的去攻讦政敌罢了。但百姓哪里管那么多,他们所祈盼的,无非是有个相对清平的环境而已。可以说,中国百姓的要求实在是太低了。

  可惜,人总是记吃不记打的。

  一个王朝覆灭前,肯定是民不聊生的多。

  哪怕是北宋,其实也有很多隐藏在深处的黑暗。

  真的以为北宋就是繁华盛世,百姓安居乐业,没有黑暗了?错了,恰恰是因为经济太过发达,黑暗也就更多了。张正书忽然有些明白,为什么历史上朱元璋一定要倒行逆施,把中国重新定义在小农经济上。因为“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才符合中国统治者的期望啊!恢复到这种淳朴的小农经济模式,统治者不用劳心劳力,轻轻松松就能做皇帝了。因为这样的模式持续下去,肯定是不会有什么造反的。可朱元璋忘了一件事,社会是发展的,小国寡民的时候可以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可当人口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模式就等于是自杀。

  明朝是怎么亡的?

  一是自己作死,税收太少;二是文官集团太无耻,党争频繁;三就是官商勾结,侵吞国家利益了。

  其实宋朝也是差不多的,可惜没有一个人有张正书这种历史眼光,因为张正书是“过来人”,宋人却是懵懵懂懂的。所以对于黑暗,张正书看得比谁都多。

  于是,张正书更不敢出去了。

  “你家小官人呢?”

  张正书在门缝里瞧见,那个领头的秀才,脸色有些阴狠。看着战战兢兢的来财,他掣出了腰间的铁尺,挑起了来财的下巴,虽然带着笑意,但却让人不寒而栗。张正书一愣,原来这不是刀啊?那看来,很有可能是巡捕了,哪怕他们穿的不是巡捕的衣服。张正书是知道的,宋朝的捕快,一般都是“编外公务人员”,捕快是“捕役”和“快手”的合称,“捕役,捕拿盗匪之官役也;快手,动手擒贼之官役也”,他们负责缉捕罪犯、传唤被告和证人、调查罪证。性质呢,跟后世的刑警差不多。

  有道是“阎王好过,小鬼难缠”,其实官员在地方上,在具体政务上,基本是被胥吏架空了。像“捕役”“快手”之类的胥吏,搞额外创收,那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因为这些捕役、快手都是没有固定“工资”的,只能滥用职权搞创收了。

  “难道是来收‘保护费’的?”

  不仅是张正书这么想,就连见惯了风浪的郑时弼也是这么认为的。

  “这位官人,小老儿有礼了,敢问诸位官人因何事而来?”

  郑时弼这句话说得很有艺术,他不去问这个拿着铁尺的阴冷秀才为什么要胁迫来财,而是问他为何事而来,避免了正面冲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张正书本来都想出去的了,听得郑时弼这么一说,他连连点头,心道:“姜还是老的辣啊……”即便他两世为人,也是年轻人心性,沉不住气。可这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