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章(1 / 1)

南明日不落 白面黑厮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现一个现象,尽管老百姓比较惧怕军队,但是还是比较欢迎明军的。考虑到琼州这个地方在三藩之乱的时候顺便也叛清了,最终吴三桂倒台后这里又投降回了清廷,不难看出这里对于满清没有多少忠诚度可言。实际上,全国上下许许多多的州县,只要没有八旗镇压着,单纯那些汉人的官员对于再投靠回南明,是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

就像是白明修在后世根本没听说过的这位知府朱之光,被抓之后也很干脆,要了纸笔写了一封降表,求士兵用刀子割掉了他的金钱鼠尾,要“反正”。

“真正困难的不是在战场上击败清军,不是攻占大大小小的城镇,而是管理这些地方,并且真正地将其这个国家从陈旧的封建农业国,转变为思想开化的现代工业国。”

狮姐看着思考中的白明修,露出了笑容,说道:“这些事可以慢慢考虑了,殿下本来不就有一个具体的框架吗?现在夺下了琼州府,该考虑怎么进取广州府了。”

白明修点了点头,说道:“确实,不过对于拿下广州城,我没有什么担心的。现在倒是应该派人去联络晋王和延平王了。”

他自之前李定国击败吴三桂,占领昆明得到了相关的系统任务信息后,并不清楚李定国那边究竟现在是怎么一个局面,而郑成功那一边,虽然之前在占领巴达维亚之后,派了原本郑成功手下的一个探子回台岛,但是此时也没有收到什么音信。

趁着这个时机,白明修准备勾连两大王,特别是郑家那一边,郑家其实兵力雄厚,而且隐隐割据一方,白明修在未来可不希望仍有独立于朝廷之外的军阀存在,所以他需要跟郑成功会个面。

至于李定国,他是非常确定这位晋王是忠于明室的,他并不恋栈兵权,所以白明修当时提出改组大明复的时候,李定国也是一力支持的,也正是因为此,白明修才能放心将大明复的主力留给李定国。

至于海南这边,白明修则没打算放任自流,而是准备好好治理一番。他派出两个团的兵力开始逐一州县进行收取,并且清肃各州县的清军势力。海南的清军都是汉人绿营,几乎没有什么八旗,在遇上明军的时候,都是很干脆的投降的。而在海南还残留的一些南明反清义士,在遇到大明复之后也都一并加入。

白明修根本就没有多长时间,就完全能控制了海南全境。对于大明势力的回归,海南无分汉人还是黎峒都是非常高兴的。海南黎族一直都对清政府的统治不满,尤其是他们有自己的发饰习俗,剃发令引起了他们极大的愤慨,不断地反抗。而明朝对海南黎族的政策还是比较优容的,尤其是明代海南社会发展迅速,农业水利建设变多,商贸也逐渐兴盛,在中期之前,无论汉黎都是比较认同大明的。

白明修在之前给李定国写的“复土三策”,是专门用于夺回地区的安定的。策一治安,保境安民,积极回复治安,保障乡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给他们创造安全感;策二清算,投靠清廷并坐下歹势的士绅和汉奸,乃至为害乡里的土豪恶霸,一并打击,没收财物;策三恢复生产,引导各界别农工商继续自己的生产生活,分配田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给无地无家的流民,并招募劳力,以雇佣的形式进行各种基础设施和军事设施的建设。

现在白明修就把复土三策用在了海南,他能够使用的干部,基本上都是大明复里的,好在这些东西在思想学习的时候就反复灌输了,所以军队人员执行这些东西,还是既有贯彻力,又不会产生特别大偏差的。

而与此同时,南明太子朱慈煊从海外领兵攻占琼州府的事情,也像插上翅膀一样开始在大陆上轰传,加上之前李定国占领整个云南,清廷好像再次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082 郑成功

一点惊雷已经让似乎平静的大地再度开始酝酿着暴风雨,平静中蛰伏的人们也在等待着自己的时机。

金门岛上,郑成功面容严肃,再三地询问下属:“消息属实吗?”

下属道:“从多个消息来源都已经确认了,攻破琼州府的正是太子殿下。现在南方各省都在传言,二百余年前郑和遗部在海外之地澳洲立国,今闻大明国殇,重归大明,奉太子殿下为主。得澳洲人之助,太子和晋王于缅甸败吴三桂,晋王又攻破昆明,亲手将大汉奸吴三桂勒死在篦子坡。太子则携陛下远航澳洲,陛下在澳洲设熙天府为陪都,太子监国则领澳洲精兵远航回中国,一战定琼州。现在天下人心思变,义士们都在翘首以盼大明复归。”

另一下属则拿出一张信笺交给郑成功,说道:“这便是太子殿下书就的檄文《告天下书》,此时已经轰传多省。”

郑成功郑重接过那信笺,一字一句地看下去,却惊奇地发现,这所谓的檄文,并不是辞藻华丽、骈四俪六,反倒是半文半白,寻常老百姓也能看懂。

“……满清鞑子窃据神州国器,由南至北不知已造成了多少人间惨剧,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昆山、江阴乃至四川,清军的暴行犹未停止!去我峨冠博带,易作金钱鼠尾,毁我民族,断我脊梁,汉家男儿如何能屈服?今日降清,难道是有气节和风骨的君子们想要给蛮夷做奴才吗?天下四海,唯有中华屹立不倒,今日矫外夷做中华,事以君臣,实为图私利而忘大道,至万民于不顾。今日朱家小儿慈煊,不能忘祖宗教训,不能忘中华风骨,为正天下心,为图百姓利,使中华傲立于天下,兴威德广四海,起兵于澳洲,愿杀尽鞑虏,救世、救国、救民、救天下!”

这篇檄文前后有八百余言,郑成功看得不由胸腔中热血激荡,猛地一拍,喝道:“好一个救世、救国、救民、救天下,这位太子殿下,端的是惊人气魄。”

在不久之前,他安插在巴达维亚的探子林秀带了一艘大船回到了厦门,说这艘大船是太子送给他郑成功的礼物。郑成功一眼就认出了这艘船是荷兰人建造的大船。郑成功带领郑家,虽然兵广船多,但是郑成功深切地认识到,他们的船体量小,在技术上相比欧洲人还差不少。

之前他与荷兰人在台湾海峡鏖战,虽然他的舰队船只多,有三百多艘,荷兰人仅有12艘舰船,但是最终他也只击沉了荷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