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过大明复的军纪还是非常好的,并没有出现士兵作乱的行为。
倒是有一些士兵拿着各种小玩意跟当地的村民们交换珍珠和玳瑁一类之前的珠宝,军官们对此也并不制止,但是三令五申不得巧取豪夺。大家都知道太子殿下治军之严,在太子殿下的眼皮子底下也没有人敢乱来。
苏禄王国是有三个王的,其中以东王权力最大。这一次为了面见白明修,三王一起来了。
一番非常程式化的寒暄之后,苏禄东王向白明修说道:“……太子殿下,苏禄世代向大明朝贡,尊崇中国。可是自几十年前开始,西班牙人屡屡进攻我们,杀伤了我们许多的人,抢夺了我们许多的财物。我们想要请求威能的大明王朝能够体察小国苏禄的痛苦,帮助我们打败西班牙人,恢复这片土地的宁静,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白明修倒是有些意外了,不过心中也有几分了然。苏禄以前对于大明的认知就是处于大陆上的强大国家,不过朝贡本身也就是讨好一下,顺便从中原王朝拿一些好处罢了。永乐年间的苏禄王访问中国的情况,想必也是苏禄看到了强大的郑和舰队,从而心生仰慕和敬畏了。
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间,苏禄再没有进行过朝贡,这件事也就放下了。不过现在正好大明太子带领强大的军队路过,就死马当成活马医了。
白明修稍作思考,说道:“诸位,大明虽然处于天下之中央,以王道教化人民,以威德震慑外藩,苏禄也确实曾向大明朝贡,但百年来并未再朝贡过,你们的封诰仍旧是我朝永乐皇帝时期的。欲获得我大明的保护,首先要在地位上进行明确。苏禄需重新取得我大明外藩朝贡国的地位,与我国签订正式的盟约,并得到我大明皇帝新的封诰,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我大明才有相应的义务来保护自己的外藩朝贡国。”
苏禄东王忙道:“要签订盟约吗?我们愿意的!”
白明修微笑道:“先不忙,这朝贡盟约是比较复杂的,你们先一桩桩一条条地看完里面的内容再做决定吧。我也不回在苏禄停留太久,不过其后我国的商船会来苏禄进行贸易,礼部的使节会跟你们进一步商讨。”
白明修早在澳洲的时期,其实就已经开始设计大明新的外交模式了。许许多多的明穿着眼的,更多就是杀鞑子、当皇帝一类的事情,想到开殖民地的人也不少,但是白明修却具有更大的格局,他希望建立的是以大明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就如当年美国在二战之后做到的一样。
他没有理由去建立一个类似后世那种联合国架构下各国一律平等的世界体系,因为这根本就不适用于当前的形势。很多地方都没有国家,而且统治方式也很原始。西方的征服者们听不懂人话,只懂得黄金和大炮。
所以在白明修看来,朝贡体系其实还有自己的生命力,是可以进一步发挥的。
如缅甸这样的殖民地,属于跟大明看不顺眼直接被灭掉的。白明修可以直接建立宣慰司进行治理,在良好的秩序和善政的情况下,也能取得发展和慢慢融入大明的体系。至于像苏禄这种吃了还嫌费事的国家,让其成为外藩倒也很合适。
白明修设计的朝贡体系拥有非常多非常多的规定,与旧有的朝贡体系几乎完全不同了:
首先,朝贡国承认大明帝国为其宗主国,其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更替必须得到大明的封诰和认可。而且大明的宗主地位、对朝贡国朝政的指导,要入宪。没有宪法的话,大明可以帮着搞一部。
其次,大明国民可自由进出朝贡国,在朝贡国经商、生产、生活、置业。大明商旅在朝贡国的贸易,朝贡国关税由大明海关协助订立。未来如果有大量的统一在大明帝国的朝贡国,可以建立关税同盟,执行统一的关税和形成统一市场。
相对地,朝贡国居民也可来大明进行经商、生产、生活和置业,贸易时关税优于普通外国。
再次,大明军队有权使用朝贡国的后勤设施,并进行驻扎、演练等行动。朝贡国有义务协同大明进行军事行动,大明也承担对朝贡国的保护。
倒是好像最核心的朝贡这个过程,在整个盟约中就不重要了。白明修也不会让大明吃亏,朝贡国进行进贡,大明在物品上的回礼要等值,就算超过也不能超过许多。
人们常认为朝贡中国是一只吃亏的,但实际操作中,中国皇帝总是让朝贡国少来,还美其名曰体恤舟车劳顿路途遥远,实际就是为了少给钱。实际上,就算回赠,其实也是样子货多一些。
时人曾曰:“今诸夷所进贡方物,仅有其名耳,大都草率不堪。而朝廷所赐缯、帛、靴帽之属尤极不堪。”朝廷给点丝绸绢织,意思一下就完了。
到了白明修这里,彻底就将朝贡变为了一件礼仪上的事情。
080 南沙
离开苏禄之后舰队仍旧向北,经过南沙群岛的时候,白明修有了一个奇特的发现。
“居然跟澳洲一样,地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吗?”白明修望着眼前星罗棋布的群岛,发出了感叹。
“这里是南沙群岛了吧。”狮姐站在他身边问道。
白明修点头说道:“经纬度上看,没错了,就是这些岛有点大了些。”
也不怪白明修奇怪,他缩减到的南沙群岛个头都似乎大了不少。舰队进行了一番大致的测绘,发现面积最大的美济岛、渚碧岛等,面积都在一千多平方公里,南沙诸岛加起来的面积比夏威夷群岛还要大了。
在这些岛上,白明修还遇上了来自大陆上的大明渔民,他们都没有剃发,当发现官兵上了岛,都一个个十分害怕。当发现这些军爷是太子殿下带领的明军时,有一些人甚至还痛哭流涕。
白明修才知道,有一些人其实也根本不是渔民,就是不愿意受满清通知出逃到这边的,很多人就直接在在南沙这些岛屿上结庐为居,最远的有人跑到了曾母岛,也就是纳土纳大岛。
这些人里面还有一些读书人,其中有个叫周慎思的举人,是佛山人士,说是不愿意委身鞑子做官,带着全家老小坐船跑到了美济岛上。
周慎思得见太子殿下,长泪沾襟,三跪九叩,说道:“闻听太子殿下率王师,兴舟海外,匡扶社稷,重造大明,喜不自胜。学生周慎思身无长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