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9 章(1 / 1)

南明日不落 白面黑厮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大帅还是很生气的。

作为军师和行政人员的文和听了承麟的解释,也不由点头,说道:“承麟大人的说法,恐怕是真的了。”

费扬古怒不可遏,说道:“这李定国,真是欺人太甚,以为我的大军,真的奈何他不得吗?”

承麟是有自己的用心的,他作出非常为费扬古打算的样子,说道:“大帅,也许我大军确实能够击败李定国的大军,但是我军要承受多少损失呢?八旗的种子还能剩下多少呢?大帅想要东山再起,基业在欧陆,于南明身侧,总是难以闪转腾挪的。勾践能卧薪尝胆,忍耐别人给他的耻辱,才最终能够复仇成功。今日大帅需时常记得,身上背的并不是个人的一时之意气,还有我大清我满洲族人的未来啊。”

费扬古听了承麟这番话,大为感动,说道:“承麟,多谢你的规劝了,是我太感情用事,差点坏了大事。”

他想了一想,又道:“不过,就这般离开漠北,未免太给李定国和朱慈煊便宜,首先我们要将草原上的蒙古诸部全部吸收,带往欧罗巴,其次,必须使南明付出一定代价,让他们失去继续追击我们的想法。”

文和也说道:“李定国的大军近日也分头行动了,吃掉李定国大军的一部,能大涨我军士气,更能让李定国知难而退。”

费扬古道:“没错,文和先生,劳你继续收拢蒙古诸部的人丁和物资,我们要踏上向西的路,不能缺少这些。另外,我们不与李定国决战,但必须跟他保持战斗,让汉人知道,漠北也是会让他们流血的地方。我吃不掉李定国全部,但只要拖住他在漠北,对于南明来说都不是一个很好的结果。”

承麟听了费扬古的决断,心中也是感慨。这费扬古也果然不是寻常人,虽然他已经用了法子鼓动费扬古赶紧离开,但是费扬古终究不会甘心在被李定国这样收拾了一顿,灰头土脸地撤走。只要漠北的战事延续,对于南明的损害比对于他满清更大。他可以让八旗大部离开漠北、漠西,直接进入中亚乃至东欧。可是他也打算留下一部新军,让被奴役的蒙古人带着牛羊供养他们。这样一来,留驻的清军能够相对自持,但是对南明而言,就必须不断向草原输血。

承麟也知道,就算是留下一部新军,费扬古也不可能长久地经营漠北,因为新军是一支近代化的部队,是需要武器弹药的,而费扬古虽然有大量的储备,但是没有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和兵工厂之前,是不可能制造新的物资来供应的,所以留驻新军很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变成了无根之萍。

“也许对大明而言,应该先将晋王大军撤回漠南,放费扬古离开,再来收拾他们?不过晋王大军已经在漠北了,这番回归,等于无功而返,肯定也难交代。这个事情,难不成已经变成了一个死结?”承麟想着其中的细节,也不由头疼起来。

359 追击和反追击

漠北的形式变得越发风波诡谲,也越发纷杂难解。

费扬古为了保障自己的八旗不被消灭,开始将八旗所有的旗帐、甲喇集合起来,并划拨出来两万多新军随行护卫,往西进行迁徙,为了尽可能地保证这支规模不下数十万的庞大队伍的行进,费扬古做了周密的计划,包括车马的行动、后勤补给、侦察探哨以及护卫军队,确保他的基业不被李定国损毁。率领这支迁徙部队的是戴鹏和承麟,文和作为辅佐。

而满清新军的主力,则由费扬古亲自率领,继续在漠北行动着,费扬古的目的也很单纯,就是为自己的大部队断后,让他们迁徙到相对安全的地方,并且给李定国一个比较严重的损失,阻挡他们继续前进。后续他也会留下一支人马,继续在漠北,消耗南明的实力。

于是乎,漠北的形势从大明陆军骑兵集团军对于满清余孽的袭扰破坏,变成了费扬古新军对明军的反游击。

吴三省率领的骑一师一部在之前完成了对镶蓝旗的攻击,明军为了行动便利,也制定了攻略计划,分成了三路,分别攻打满清旗部。吴三省所部原计划在袭击敌人之后继续向西行动,寻找可能的目标,并在十五天后回返,到制定位置跟李定国集团军本部汇合。

不过吴三省所部在这个时候遇上了清军主力一部。

“敌人有多少兵力?”

“没有来得及仔细计算,不过规模至少在两个师以上。我们的侦察小队立即就被清军发现了,然后立即撤退,为了避免师部被发现,所以侦察小队迂回了几次,并且分了兵,躲避清军探马的截杀,这才成功的将消息带回来。”

吴三省有一些紧张,他手中的兵力满打满算也就三千多骑兵,如果对上敌军主力,他会很难应付。

“侦察显示,敌军是不携带非战斗人员的纯部队,看起来目的就是为了对付我们的。现在敌军距离我们非常接近了,很有可能会于我军发生遭遇。”

吴三省道:“迅速进行转移,避免跟清军发生正面的战斗,尽量掩盖我们的痕迹。”

他也知道,就算掩盖痕迹也掩盖不了多少,他毕竟是三千多人的部队,还是骑兵,走过哪里肯定会留下蛛丝马迹给敌人进行追踪的。

吴三省是非常清醒的,他明白这一支清军跟在关内的那些货色是不同的,武器精良,基本已经快赶上大明军的水准了。在兵力还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如果贸然与对方决战,想着靠以往的方式以少胜多,是不现实的。

“给集团军司令部派出迅鹰,通知我们这里遇到的情况。另外,增强我们的侦察,如果清军露出任何机会,我们必须抓住,改变我们现在的局势。”

吴三省已经跟随大明复多年,在李定国麾下也学习了非常多的战术战法和军事思想,与从前的那种将领形态已经很不一样了。

就这样,清军吊在吴三省的身后三四天,吴三省也多次故布疑阵,故意通过虚假的草原踪迹迷惑清军,企图摆脱清军的追击。在第四天,吴三省通过迅鹰收到了李定国的回信,李定国表示,另一部明军也遭到了清军的衔尾追杀,他将派出大军接应吴三省,令吴三省率部想尽一切手段,前往鄂尔浑河附近,与集团军本部汇合。

“这两天另一部清军也出现在了我们身后,我们现在战士们都有些人困马乏了。”

吴三省很清楚自己的部队是什么状况,“这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