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8 章(1 / 1)

南明日不落 白面黑厮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大明复国军横空出世,将清军打得亲爹不认,清军一直都在想办法尽可能地了解大明复国军,从他们的武器装备到战术战法,进而找出破解之道。可显然,大明复国军的一切都是超越这个时代的组成,于很多层面上,清军都没办法理解这支军队。更不要说,迄今为止清军都没有弄明白很多基本的大明复国军元素,比如政委,比如枪械原理。

从洪承畴到赵布泰,他们都曾经想过许许多多的手段来对付大明复国军,可是大都不起作用。实力的悬殊,不是靠简单的战术和阵型一类的东西就能弥补的。

可惜,满清理解不了,也终究没机会理解了。

大沽口要塞中的洛讬此时心情是十分紧张的,他知道几乎每个月都有一封封“奇策”呈交给朝廷,声称有办法对付大明复国军,但大部分都只是痴人说梦、哗众取宠。明军历次对清军的战斗,基本以歼灭乃至全歼为结局,特别是鞑子,能够逃回去的很少,一般的士兵带回去的情报都是碎片化的,所以导致清廷其实这么久来都没有拼凑出一副大明复国军战斗的全貌。

自然,白明修带领下的大明复国军其实打法也是很多元的。

可仍旧有几个标签是满清格外重视的,其一是火力,其二是运动力。明军枪炮犀利,尤其是重机枪等武器,简直可怕。所以清军统一思想,坚决不能形成一个密集的方阵作战。满清还对明军快到让人崩溃的行动力印象深刻,强行军的速度、部队机动的能力,都让满清往往还没意识到,明军就已经扑上来了。

最新的清军“军事学术成果”,大概就是洛讬现在安排的这个进攻方法了分为几十股队伍,士兵们推着厚重的新式盾车,举着近乎一人高的大盾,缓慢地前进。另一面,则是由同样四十人为一队的骑兵,也分为多路,进行冲击,目的是掩护清军的“重甲车步兵”前进。

李万看懂了清军的打算,也是笑了起来“这手段,倒也算是新颖别致了。”

很快,团部就向各连队下发了命令,这应对谈不上什么精妙,明军立即从纵队行军转分割并进,将清军各个击破。

明军的陆军战术,基本上是在炮火支援下的灵活机动的散兵线战术和班组战术。团级火力就是18门75步兵炮,清军的盾车可能勉强能够挡一下步兵子弹,但是对付炮弹一定就不成了。

明军炮火一响起来,高宁就带着自己的连队也开始了进攻。完全没有站定设立防线的做法,明军就是典型的以攻对攻。

明军对于重机枪的重视是非常大的,每个连队都设有武器排,下设两个机枪班,共四挺重机枪,这个火力简直就是豪华了。

“机枪班,优先打掉敌军的骑兵。”

高宁深知,虽然清军派出的骑兵不多,但是让骑兵在战场上横冲直撞,对于他们这些步兵的威胁就太大了。显然其他的连长们的考虑也都是类似,他们优先进攻的对象就是敌方的几个骑兵队。

机枪一扫起来,骑兵队就遭了秧,尽管他们努力地想要调整方向,躲避着明军的火力,但是明军火力就是超标配置,些许骑兵他们完全不放在眼中。甚至步兵们也直接朝着他们投掷手榴弹,手榴弹的爆炸效果堪比小炮,炸在马队中,直接人仰马翻。

而步兵炮在攻击那些似乎解锁了“复合装甲”奥义的盾车时,也是游刃有余。清军的盾车是新造的,为了抵挡明军明显威力很大的枪弹,清军也是绞尽脑汁,这盾车的正面底层是附了一层生铁,并不算厚,外面则是用布袋蒙了沙子,厚厚的一层,用来阻止弹丸,甚至在外层,还是怕不保险又使用了竹篾、棉片,增加对弹丸的制止力。这样的盾车,在面对普通的步枪子弹的时候,还真的有一定的阻挡效果,碰上重机枪弹,就得看命。

不过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十分的重,需要八名清军士兵在后面推,还行进得很慢。其他的士兵就躲在盾车的后面,以防被命中。

不过,有个东西叫做曲射火力。

南明日不落

269 面对要塞

“射角增加,目标是那些盾车!”

明军使用75步兵支援炮技术含量上比起二战时期德国、日本使用的步兵炮自然要差了一些,不仅威力小,而且射程近,但是放在这个时代中,绝对就是无敌的杀器。

火炮出现技术演进之后,就立即成为了塑造陆地战争的重要元素,虽说机枪的作用也非常大,但真正让地面战争的战术和形态发生变化的,还是越来越密集、威力越来越大的火炮。

在白明修深受穿越前的p战术的影响下,大明复国军也显然走上了一条大炮兵之路。强调火力密度,强调步炮协同,强调炮兵的机动能力,可以说大明复国军的炮兵一定程度上来说才是大明复国军的精华所在。

一发发炮弹划出曲线,直接越过了低矮的盾车,直接砸在了盾车的后面。明军炮兵们炮术虽然神准,但也不至于说能够恰巧落在盾车的正后方,可是只要打在什么地方,爆炸造成的波及,也足以非常好地杀伤躲在盾车后面清军士兵。

盾车这个科技树,在明朝的士气比较昌盛,但后来清代之后就不发展了,显然人们是有了认知,知道这东西发展下去也只不过是一条死路。可轮到现在的清军,他们是绝望的,想要用一切可以用的办法,来抵挡强大的明军。所以发展出现在这种盾车,是理性的。

只是,清军对于明军的战术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其实正常的战争中,双方的科技水平不会差距这么巨大,而且相互的往来,乃至俘虏的拷问、人员的叛逃,都会让双方了解足够多的情报。可这场已经打了快两年的明清战争中,清军根本没有取得一场针对大明复国军的胜利,连局部的战胜都没有。加上明军建设上的高组织度,更使得清军不可能轻易地将明军官兵策反。

在明军火炮的掩护之下,步兵们开始发动冲锋,战斗很快就结束了,洛讬派出的寄予厚望的迎击军队,干净利索地就被解决掉了。

而这时候,洛讬在大沽口的要塞中,是看不到了。

城头的炮火实在太过猛烈,洛讬不得不从城头转进到要塞之中。大沽口要塞的当面,是十二艘大明复国军海军的主力战舰,几百门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