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9 章(1 / 1)

南明日不落 白面黑厮 2000 汉字|4 英文 字 2个月前

完成了转化工作,现在已经有10万名青年知识干部了,名单本座传给你,自己去玩吧。”

白明修简直欣喜若狂,干部是他现阶段最大的一个短板,各地虽然都有读书识字的士人,但是他们老一套的意识形态对于白明修而言反是更加碍事。有系统一次性为他转化10万名懂得“新学”的青年干部,就意味着他能够投入到更多领域中,将各省非常多的职位填充起来,做成不少的事情。

除了十万个现成干部外,系统还给他加了干部培养速度20的buff,五年内有效。拿到清单之后,白明修立即就想把名单交给理政院,让理政院把这些人都招出来,填充到各省的岗位上去,有了这批人白明修相信他的整体行政效率更够提升非常多。

“现在到了要踏踏实实搞工业建设的时候了。之前基本上工业主要是集中在军事工业上面,现在还是该重视一些民生工业。”白明修如此考虑着,他所谓的民生工业其实是相对非常宽泛的概念。只要是有利于提高改善人民生活的,都是这个范畴。

转化农产品为更高级产品的农产品加工业,比如面粉厂,比如榨油厂,也比如一些副食品厂等等。

给广大民众衣物的纺织厂,成衣厂,整个纺织业可是工业革命的一大核心产业。

促进农业生产的化工厂,提供更好工具的钢铁厂,以及间接支持的钢铁厂、机械厂,这些都是白明修需要搞的。

一年时间内,广东省已经开设了大小工厂2000个,工业革命的早期热潮已经徐徐展开。现在粤人已经对办工厂、机器大生产这类的名词和术语相当熟悉,一些快速投产的工厂已经飞速盈利,致使许多私人格外眼红,从国家买到技术之后,立即跑到各处乡下招揽工人,开始自己办厂。

而上海才不过存在几个月的时间,白明修已经拉起了五百多个工厂,许许多多的工厂甚至已经投产盈利。

“初步我们的工业发展还是要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毕竟我们现在的经济理论可不是欧洲人那些落后的重商主义。我们第一步要通过农业合作化和集约化生产,提高农民的收入,有了收入的农民和市民,就会去消费新的工业品。我们的百姓越有钱,给工业工厂制造的有效需求就越多,就能进一步地刺激他们的生产。哦,同时呢,我们的政府部门也必须做好强力需求方,我们采购钢铁、采购化工品、采购水泥、采购各种矿产,我们需要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啊,这个经济计划就一定要做好,靠着拉动需求来拉动生产,帮助一众的公私企业完成他们的原始资本的累积。”

白明修也毕竟是来自后世的人,经济学也说到底是供给和需求的多样化游戏。他不是不想多往外卖点东西,不过想一想,怎么说这个时候国内也是有接近一亿人口,通过拉抬他们的收入促进新消费,总比让商船远涉重洋,产品卖给人口不过几百万或者千万出头、同样贫苦的欧洲国家靠谱。

236 长乐关大捷(上)

就在白明修完成了系统发布的系列任务,将长江以南地区纳入掌握之时,华东军团的司令苏叔桓还在对穆里玛率领的湖广清军残军穷追不舍。

在布置了大别山防线之后,清军原认为还能够拖延大明复一段时间,为他们北逃争取一些时间。但实际上是,苏叔桓率领的明军没有多少时间就彻底消灭了清军留下的炮灰部队。虽然大别山的清军战斗不可谓不算不卖力,但毕竟双方之间的实力差距太过明显,哪怕清军拼死卖命,也没有真的能够撼动明军分毫。

苏叔桓率领的大军翻过了大别山之后,就抵达了河南信阳。

清军经过信阳时都非常仓皇,甚至穆里玛都不敢在信阳做一下休整,而是立即带领清军北上,留下了防守兵力本来就不多的信阳在身后。

在穆里玛放弃信阳之后八个小时,大明复就已经抵达了信阳南端的浉河边。原本浉河应该是信阳城的天堑,阻挡敌军的前进,但明军一到这里,就快速搭设了过河的浮桥,飞速来到了北岸。信阳方面一看也没有任何的侥幸心理,选择干脆向明军投降。

苏叔桓在拿下信阳后,也未作任何休整,而是率军以急行军之姿追击穆里玛部。终于在淮河边的长乐关赶上了清军。

“明军怎么这就赶上来了?”穆里玛看到大批明军赶来时,自己也非常急切了。他的部队还有四万多人,步骑皆有,但是已经有些人困马乏。淮河上并没有大桥,只能靠着渡船一点点地将部队送过去。

毕竟这个年代的军队没有太强的工程能力,不像是大明复每个团都有自己的工程兵,而且有很强的舟桥假设的能力。

穆里玛赶紧道:“留下一部绿营断后,务必将明军挡在南岸,八旗各营迅速过河!”

他仍是紧抓自己的核心任务,将他手中最后一点满洲战力保存下来。南明的连续多场战役,已经将满洲人的部队消耗得差不多了。本来靠着这么点人口的满洲人统治天下都有些捉襟见肘,更不要说要用最后区区一二万满洲八旗镇压天下十多个省的上亿汉人人口。

白明修对于八旗的屠杀,其实已经从理论上完全废除掉了满清统治天下的可能了。在南明烂泥扶不上墙的时候,墙头草们只能跟着满清走,即便实际上建州女真也不过是外强中干的烂货,但好歹有一点胜利的态势。可是现在时局不同了,大明又展现出来了强霸之姿,连战连捷,更控制了南方各省,只要有一点脑子的人,就能看出来满清根本没有能力来统治天下了。

他们如果依靠大量的汉人官僚和军队,不说满洲人自己能不能信任他们,汉人军队有可能投靠南明。单说就算军权和实力给到了一些汉人官僚和军头的手上,势必会演变成军阀割据,清廷大权旁落的局面。

这时节毕竟跟白明修那个位面历史上清末不同,清末的满清毕竟坐了好多年的江山,汉人的官僚们会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再加上整个社会的陈腐和清朝中前期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和皇帝权威的做法,臣子割据容易,反叛倒是困难。

可这个时候毕竟不一样,绝大多数百姓认的还是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