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2 章(1 / 1)

南明日不落 白面黑厮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体下面不能动弹。

“也罢,待贼军冲过来,大刀片子跟他们拼了!诸君报效朝廷的时候到了。”

这游击将军又恫吓道:“都给我拼了命打,贼军凶顽,江宁和杭州的绿营弟兄都给他们给屠了,这伙贼军已经中了海外妖人的妖法,现在是无君无父的恶棍魔鬼了,落入他们手中,要把你们下油锅的!”

不少士兵们吓得直哆嗦,握着鸟铳和刀枪的手却更紧了些。

这一套虚假造谣,是最近开始在清军中流传的。因为湖广清军也从来没有接触过明军,所以很多事情也并不清楚。洪承畴这头老狗就索性开始抹黑明军,指鹿为马说白明修屠鞑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乱杀,而且明军残暴,会虐待俘虏。这才吓得这些清军士兵只能在他们的军官带领下盲目地对抗明军。

不过这一套也是有效,至少湖广清军被穆里玛带出来后,像是江南清军那样大规模地向南明投降的倒是没有了。

终于,大明复102团的士兵们冲上了高地,越过了清军的掩体工事。清军绿营士兵们也嘶吼着操着各种武器冲杀过来,一场明军步兵不太常见的贴身肉搏展开了。

出身澳洲的谷里青年士兵彭鲁,已经被提升为下士,这一年多来他已经随军征战了很久。从海南到广州,再去到台湾,重编之后来到华东军区,这名当年谷里小子已经是一个战争经验丰富的战士了。

他和小伙伴霍元侠,看着迎面杀来的清军,并不慌乱,身体内大量分泌的肾上腺素让他们十分迅捷,但长期以来的军事训练和理智,告诉他们越是在这个时候越不能莽撞。

被压着打的清军在这个时候甚至没有装填好所有的鸟铳,在明军士兵冲上来的时候,只有少数的清军士兵开枪了。而明军士兵却十分直接,看见上来的人,直接枪口顶着对方打一枪。

彭鲁开了一枪,击中了一名清军士兵的肚子,他一个箭步上去,直接把刺刀插进了敌人的胸膛。他的身边又冲上来了两个敌人,彭鲁拔出步枪,架起来,挡住了两名清军士兵的大刀片子。后面的霍元侠和其他战友左右护住了彭鲁,有战友开枪击毙了敌军,有战友则直接刺杀动作将敌军杀死。

霍元侠则赶紧装填了自己的第二发子弹,再次开火。这也是明军士兵进行肉搏战的惯用手段,肉搏并不是单纯地拼悍勇的。肉搏白刃战更是需要士兵们的基本配合,明军士兵最少是三人一组,互相照应,出刺杀的就有人进行保护,大家轮替着保障战友们的安全。一有时间就有人装填子弹,而其他的小组战友就护着他完成这个装填的动作。

“杀啊!”这一声叫喊是来自于102团的现任团长的,连团长都冲到了这么靠前,其他士兵哪有理由慢哪怕一步?

一个并不明显的优势,102团的士兵们的气力也明显比清军更大。这是因为明军有着更好的营养和保障,这使得同样的动作较量,明军士兵能够轻易压倒清军,再加上更好的配合,清军仅仅战斗了没十分钟,就从山头上溃退了。

“弟兄们,给我杀,给我杀啊!”那游击将军红了眼睛,他以为来到了近前,不能倚仗火器之利的明军,应该很好对付了。可是一支成熟坚韧的军队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战斗中,都是难以战胜的。

229 大别山麓

“司令,62号高地和109号高地已经被102团给拿下了,102团在之前的袭击中以及刚才的战斗中受到了一些损失,伤亡是26人。”

苏叔桓点点头,没有说什么,这样的损失属于正常范围之内的。大明复自建军一来,也打过不少硬仗,但是实际每场战斗的战损都是微乎其微,甚至还造就了好几场无伤胜利,和零减员占领城市的神话。这显然是超出时代的军事科技带来的优势,并没有什么值得特别夸赞的。

是打仗就肯定会死人,对此不管是太子殿下还是司令苏叔桓都有很明白的觉悟。但如何让这牺牲变得有意义,如何让战斗以最少损失获得最大战果,都是学问了。

苏叔桓作为白明修麾下b级战役指挥,更是精于在大战场尺度下的运筹帷幄。尽管他的敌人是羸弱的清军,但苏叔桓仍会全力以赴。哪怕是实力与大明复相当的敌人,苏叔桓也擅长以强迫强。

这是写在他的角色面板里的,看上去比较像是一位儒将的苏叔桓,特性居然是“钢铁贯穿”,他所率领的部队冲击力提升10,擅长在野战中正面冲破敌人的坚固防线。

简而言之,苏叔桓是一名善攻的大将。在被白明修放在总参谋部呆了一段时间之后,放到部队里带兵任军区司令,在白明修基本不插手的情况下,苏叔桓快速地准备好了华东军区的力量,以主力之姿向湖广发动了攻击。

夺下了两个山头,明军站稳了武胜关一侧的防御,不再会被清军的炮火攻击了,这也看出了清军在布置防御上还是太过新嫩,即便是大别山区山峦起伏,相互之间都有勾连,但是他们仍不擅长形成交相防守的阵线,而不像是明军在云南和贵州做的那样,将山峰变成了自己的堡垒,固若金汤,不可撼动!

苏叔桓的参谋部很快拟定了新的作战计划,围绕着武胜关以北大别山的山谷地区,明军做出了新的部署。

“工程部队加紧清理武胜关,我们需要更多的火炮通过。同时,各部队多点联动,抢占有利高地,对清军发动全面性的打击。我们需要清理出一条安全的进军路线,直通中原,消灭湖广清军最后的有生力量。”在最后的战斗动员会上,苏叔桓面对着他的高级军官们做出了指示。

清军是明确了要依靠山谷峰峦的地形,限缩明军的先进武器的使用,但是清军打的仗终究还是呆仗和死仗,一点都不够活泛。有三四万清军被撒在大别山中,占据不同的山头,搞了一些似是而非的防御工事,乃至是准备打游击。指导大别山战斗的是周昌周培公,他以一介书生统管绿营的兵将,也算是颇有手腕。

而靖南将军穆里玛则彻底地抛弃了这部分清军,在周昌设计出大别山防线之后,穆里玛大加赞扬,然后带着他苦心从南方收集回来的一万八旗兵(含汉军旗和蒙古八旗),以及作为附从军的绿营五万兵将,撒丫子往河南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