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1 / 1)

南明日不落 白面黑厮 2000 汉字|6 英文 字 2个月前

然比吴敏这种a级人才差得多,只是一个e级人才,但是花费不多,仅有500币。白明修便委任了齐尔放担任游骑兵第二团的团长。游骑兵第一团团长则是李定国的儿子李嗣兴。

至于两个山地步兵团,都是白明修蛮族兵的底子,两个团长分别叫山乙、洪勉。

复的训练正在紧张地展开,要将完全没有太多近代军队战术意识的明军打造成战场上的雄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白明修在系统中兑换了一些资料,其中一本名为《西陆兵法》,原本是一本不存在的书,其取材来源于很广泛的西方军事战例和理论,很关键的一部分就是普鲁士人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只不过《战争论》成书于19世纪,其中很多重要的战例都是拿破仑战争时期的。

这本《西陆兵法》总结了欧洲15世纪一直到17世纪上半叶的一些军事战例,甚至用春秋笔法对于“未来”的军事发展也做了预测和准备。比起中国传统的兵法书,这本兵法很少涉及谋略方面的东西,更多是事无巨细地在讲训练、兵种、武器、后勤等极为细致的东西。

尤其此书对于至今欧洲几大国家的陆军情况作了详尽生动的描述,讲解他们的编制和作战模式。对于古斯塔夫二世的军事改革,以及欧洲国家的军事发展进行了点评。

白明修花800币兑换这本书的时候,也是有些迟疑的。不过当他大体浏览之后,觉得这次的兑换反而是赚到了。

谎称是澳洲那边的一位奇人在游历欧洲国家之后著称的书,白明修将《西陆兵法》赠给了李定国。

李定国在初获此书的时候,大为震惊,读之数日,如获至宝。甚至他连夜读书推演,几乎夜不能寐。

最后白明修也是干脆找军事理论也不错的赵旭,整理这本《西陆兵法》,直接开设军官学校,培训这群大明的新军官们。

虽说李定国为复主帅,但实际上白明修本身对军务插手很多,很多政策甚至都是出自他手的。

白明修甚至编写了复的训练手册,安排了各部队的训练日程。不仅部队有早操、晚操,白明修还带有后世人特色地给复安排了思想政治课,内容还是他自己亲手编纂。基本上是讲述清军在中原的残暴行径,教授官兵们一些中国传统的道德道理,甚至还会灌输一点朴素的红色思想理念。

总之他的思想政治课目的很明确,让士兵们知道敌人是谁、为什么要打这个敌人,并且增强士兵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性,同时提升他们凝聚力。

为了提升士气和团结,白明修还安排给复一些文娱活动。他请那些难民中有本领的艺人,为复说书、唱戏,还让复自己进行文体活动。军中蹴鞠很快就流行了起来,规则自然还是现代足球的规则。

李定国也是颇为惊讶,为何年纪轻轻的太子居然如此全能,甚至将偌大一个复,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安排得妥妥当当、人人归心,这般本领是他也自愧弗如的。

复的军官们在这个阶段会累一些,白天要组织士兵们进行训练,下午到晚上的时间,还要接受总教官赵旭的讲课。军官们往往前一天晚上学到的东西,第二天就会应用到士兵身上。

明军的队列训练也逐渐慢慢有了样子。装备燧发枪的第一团、第二团已经初步地可以使用“三段击”,也就是半回旋这样的射击技术。

装备火绳枪的第三团,则是配合长矛兵进行改进版西班牙方阵“莫里斯方阵”的训练。

在这个时候的明朝将领们,是不存在像后世一些人一样,强自辩称中国的战术和技术是最好的,洋人处处不如中国。李定国他们非常灵活和自然地在吸收着来自西方和其他国家的成果。这个时候,明人还没有故步自封到那种变态的程度。

敢于接受不如别人的现实,能够虚心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和一个民族强大的体现。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白明修一边练兵,一边在缅甸搞建设,同时还不断地派出探子前往滇缅边境进行打探。

在训练的队伍里,并没有他的蛮族兵。因为不同于另外的部队,白明修的蛮族兵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山地部队了。蛮族兵出没于山林之中,隐蔽性强。白明修特意派出了两个山地步兵团,在缅北高原活动。

一个个关于清军动向的消息传来,白明修已经探知,吴三桂和爱星阿果真分两路共十万大军从云南出发,直扑缅甸。按照这个速度,清军将于十一月末抵达阿瓦,摆在白明修面前有两个选择,据守阿瓦城打一场防御战;或者主动出击,野战歼敌。

在得知清军即将到来的时候,白明修还没有什么震动,反倒是一些大明小官和亲眷们变得害怕起来,甚至永历皇帝朱由榔也传旨召见监国太子,要商议圣驾迁跸之事。

022 迟疑的吴三桂

永历十五年十一月,满清平西大将军吴三桂与定西将军爱星阿,率领右路军五万,取道南甸、陇川、猛卯,与马宁、王辅臣带领的2万左路军出姚关,最终在木邦会师。

此时已经有越来越多有关南明“残军”的消息传来,清军一路上走来,并未寻获任何明军,进占木邦也没有什么阻碍。

吴三桂浓眉深锁,明军的动向让他有些吃不准。这一次清军大举进犯,意欲捉拿永历皇帝,彻底消灭南明的反抗势力,其实吴三桂本人的决心是要比满清更大的。在吴三桂平定云南之后,满清曾认为逃入缅甸的永历已经不足为虑,即便要处理掉他,也可以留待之后。况且满清连年用兵,财政十分困难,甚至横征暴敛。但是吴三桂却坚决地认为,应当追杀永历,彻底扫平南明余孽。

吴三桂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向清廷上疏,力主用兵。这封上疏最终还在三藩之乱的时候被清廷拿出来diss吴三桂,使得吴三桂全无立场扶植明朝宗室,更为天下人唾弃。

吴三桂原本认为,从云南出兵攻打南明残军,是易若反掌之事。李定国在磨盘山虽然重创了清军,但是已经难成气候。吴三桂这次领七万兵马,相信能一举消灭南明余孽。

可是从不断反馈过来的消息,原本他指望能够将永历直接交出来的缅甸政权,居然被南明给灭掉了。而且据说南明太子朱慈煊,年仅十四岁,却带领明军作战,颇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