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3 章(1 / 1)

南明日不落 白面黑厮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们的清军,现在是步兵们也陆续进入城中,火光映照着他们的身影,坚毅果敢的101团战士们如同他们的团长一样,动若猛虎,打得清军喘不过气来,直接溃散掉了。

整个攻城的战斗没有持续多久,一个多小时后,明军就已经完全肃清城内的敌人,并占领了府衙。清军守备和几名军官都被101团士兵们击毙,在宁波城上,当第一缕清晨阳光洒下时,飘扬的已经是大明日月金龙赤旗了。

白明修也在上午时进驻宁波城,对于自作主张占领宁波城的聂冠勇,白明修态度也非常直接,决断可嘉,但是擅自行动是过,两相抵消,攻占宁波的功劳就不记在聂冠勇的头上了。

马走日则直接去探看了对入城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锦衣卫暗线特务冯二,冯二仍在昏迷之中,并未很快醒过来。

“被属下认为比较可靠的乐安,被何仲荪给杀了,反倒是没有特别在意的冯二,成了这次行动的功臣。一个普通的桑农,硬是靠着我们锦衣卫的有效教导,凭借着殿下传播的那点思想理论,坚持下来了这个艰巨的工作,并且领导着民夫们发动了一次起事,这也真的是令人刮目相看了。”马走日发出了这样的慨叹。

白明修则笑着说道:“往往是最被人忽视的,反倒是最有力量的。这个冯二不错,他坚信当普通老百姓的力量爆发出来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能够完成。这个能力,单纯做一个情报暗线却是屈才了,也许基层组织方面倒是挺适合他。”

马走日道:“希望冯二能挺过来吧,另外殿下,这次行动中阵亡的民夫,卑职希望能够为他们谋求一个烈士的身份。”

白明修点头:“这是自然的,所有在此次行动中伤亡的民夫,都获得大明复的烈士身份,并且给他们的家属分发一笔特别慰问金。我们大明,决不能亏待任何为国家捐躯和奉献的人——士以忠报国,国以恩酬士。”

176 士子投效

收复宁波周边的几个县城都没有花费太大的工夫,清兵数量不多,抵抗也不甚激烈。

让白明修印象十分深刻的是,当打着大明旗帜,袍服右衽的南明士兵和官员入城的时候,不少人都是长泪沾襟。

相比广东那边,满清的统治时间还不是特别长,并且风气有不同,所以尽管白明修入粤的时候,也受到了民众的欢迎,但是与现在大明王师入江南的感受是完全不同。

白明修是亲眼看着那些平素性格内敛的江南百姓士子,在街上手舞足蹈如狂欢一般,更有人甚至兴奋喜悦,哭泣到昏厥过去的。江南这块土地究竟是受到了鞑子巨大的压制和破坏,不仅是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样的血腥暴行,让繁华梦幻的江南血流漂杵,更还有一诛心的压制让文风鼎盛的江南丧了脊梁也丧了心志。

特别是士子生员这个阶层,尤其是如此。他们对于大明的追忆,更多是停留在自己还是特权阶级,泛舟秦淮狎妓和干政的旧事里,而在满清统治下,他们不仅是失去了峨冠博带,剃发如蛮夷的可怜人,而且说白了就是外夷的奴隶。

南明逐渐丧失了希望后,他们也就幻灭了,浑浑噩噩起来。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名节,也绝不出仕,专心从事商业或者寄情山水的人也不少。

现在天下轰传大明太子真龙降生,天下归心,西南五省尽归大明,鞑子屡战屡败,甚至曾经让所有汉人痛恨的三藩也一个个被大明太子枭首,如今明清大势似乎已经有逆转的迹象,江南人心自然出现浮动。

宁波府衙外,已经陆续有毛遂自荐的士子,前来归效,其中甚至还有不少白明修在历史上看过名字的名士,也有一些士林中颇具名望的先生。白明修倒是对这些人没有什么特别兴趣,他对所谓的名士和读书人反倒觉得用得不顺手,倒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开了窍之后反倒是很有才干。

只是白明修对那些大事不成,经史子集倒是精通的士子不感冒,可是宁波士子们倒是对白明修格外热切。白明修入宁波的第一天,就跑去天一阁去参观,并且找张煌言派驻义军在此守卫天一阁藏书。

太子殿下当时说:“我大明汉家江山之所以锦绣千年,是因为自古传承教化,圣人之言,精义道理代代传承,薪火不息。天一阁富藏书卷,堪比宝山,贵重无比,哪怕战火席卷江南,只要如天一阁这样的藏书之馆不倒,传承道理的先生死不完,我华夏便可屹立不倒,鞑子杀掉多少我汉人,我汉人都能重生,带着我们的怒火,再将鞑子统统杀绝——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匈奴、柔然、突厥、羯氐不外如是。”

白明修还祭奠了当初抗清的义士郭京第等人,按照他的习惯,殉国的烈士不管出身,不管成就,都是要追封的,郭京第就给封了一个子爵,当年义士的子孙亲族,如有留存的,只要没有投靠满清,白明修都发了告身,让他们继承爵位。

自然,白明修给的便宜爵位就是一套衣裳,一道诏书,甚至连俸禄都无,连爵爷们的印鉴,都得自己去搞定的。

不过即便如此,太子的一番行动已经赢得了宁波士林的极大好感,说明太子是有道明君,果然跟行止凶顽的鞑子不同。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跑来投效,比较有名的人包括万斯大、万斯同兄弟,甚至还有那位在野史中地位很高的吕留良,江南隐士如高斗魁,两日之内就有近百士子前来。

“怎么整,还是按照广东那边的办法,先开国子监,送进去培训一段时间吧。”白明修还真的不太敢信任这些人办事的能力,即便如万家兄弟等人出身于“浙东学派”,已经是讲究经世致用的儒学学派,但是在白明修看来,根本也没有多少实务,是不堪用的。

原本的干校体系,已经彻底地因为士子们私下传播,被认为是国子监,现在连白明修自己也管干部学校叫做国子监了。

张煌言对于士子们的投效是很激动的,他对白明修道:“江南英贤,十之六七都不愿出仕满清,殿下大军甫至,仅宁波一地便有近百士子前来为国解忧,何愁天下贤才不尽入殿下之毂。”

白明修对于张煌言倒没有什么遮挡隐瞒,这位苍水先生是个能人,这段时间以来都在很努力地研究“新儒术”,接受程度也比较好。

“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