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还价一番了,不会像现在这样,随便一个什么人都可以狐假虎威,向我们随意勒索!”
众人纷纷默然点头,他们都知道今井宗久被松永久秀勒索走重宝松岛之壶的事情,设身处地一想,也难怪今井宗久这么恼火了。
“今井兄!”津田宗达突然问道:“筑城这可是件大事情,请问你打算请哪位筑城大师前来做呢?再说区区十万贯又能筑出什么城来?”
“诸位稍等!”今井宗久站起身来,走到房门旁轻轻的敲了两下,便拉开纸门,露出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来,今井宗久弯下腰向众人一伸手:“这位便是周可成周先生,是这次我请来的筑城大师!”
“筑城大师?”津田宗达也和周可成打过交道,知晓对方的身份,心中生出疑念来:“这位不是兰芳社的大掌柜吗?怎么又是筑城大师?”
“呵呵!”周可成向众人做了个团揖,笑道:“津田先生,在下虽然平日里行的是商贾之事,但对于筑城也略知一二。比如大明的中左所、东番的淡水这两座城,以及城下町都是在下所建的,诸位若是有闲暇,大可前去一游,在下自当扫阶相迎!”
“哦,还有这等事?”津田宗达瞪大了眼睛,惊叹道:“想不到周大掌柜还有这等本事,果然是能者无所不能了!”旁人也禁不住啧啧称奇。原来由于技术的落后,早期日本的城塞主要建筑在险峻高地,即将城塞修建在山上,然后将较为平坦的山坡削陡,在有限的技术和人力情况下尽可能提高防御能力。在平地的庄园一般只有简陋的围墙,像京都这样的大城市是没有城墙的裸城。但到了战国中后期,随着拥有人口的增长、技术的提高,有些实力较为强大的大名便将居城从险峻的山地迁移到交通便利的平原,尤其是河流、渡口、海边旁,以便于发展经济、管理领地、征收赋税。一门研究如何在平原通过改变地形地貌加强防御、保护在城外的商业区、手工业区、发展经济的学问筑城术也渐渐在日本兴起,在周可成看来,这应该是军事筑垒学和城市规划学的雏形,很多知识还没有破除神秘化的面纱,与阴阳学、风水混为一谈,以他对火器和建筑学的了解,为堺这个临水的商业港口设计一套城防系统应该问题不大。
“我倒是不觉得堺需要筑什么城!”一个声音从角落传来,众人的目光转了过去,发现说话的却是茶屋的中岛明延。今井宗久笑问道:“中岛兄为何这么说?”
“再好的城也需要人来守,雇佣野武士砍杀盗匪不难,但是雇佣他们守城怎么可能?花钱且不说,这些野武士本身就是麻烦的来源!”中岛明延冷笑道:“依我看,今井兄失去了重宝之后,被贪嗔念头迷了心,才说出这样的注意吧?”
“你——”今井宗久闻言大怒,正要出言反驳,却感觉到右手的袖子被微微扯了一下,他也是极为聪明的人,立刻知道这不是发火的时候,否则只会坏了大事,便冷笑了一声:“筑城就说筑城的事情,还说其他的作甚?”
第三百一十九章摊牌3
“与筑城相关的事情多了,钱、人、物,还有与近畿各方势力的关系!”中岛明延反驳道:“我们堺可不是乡下的那些地头国人,随便找个山头立个土寨子就是了。这里是诸国的商人往来之所,每天进出的人就有上千,筑城哪有像你说的这么简单的?”
“中岛先生!”周可成突然开口:“你可去过大明?”
中岛明延闻言一愣,答道:“倒是未曾去过!”
“嗯,大明的南京城皆由城墙环绕,光是城墙就有百余里长,皆用巨石为基,青砖堆砌,糯米石灰汁粘合,其缝钢刀不得入,每日出入之人便不下数万人。您说是这堺的城难建,还是大明的南京城难建?”
屋内众人也都是见过世面的,但听到周可成方才所说大明南京城的规模,纷纷失色。那中岛明延苦笑了一声:“自然是贵国的南京城难建,只是大明天子是天上人,其实我们这一群商人可以比拟的?”
“也好,那我就不拿大明天子做比,我少年时家乡有位王举人,家中有上百顷好田,在外面做了十多年州县官,算起来家产也有二三十万两银子,宗族有三五百丁壮。他聚族而居,有三重院落,四角皆有望楼,大门铁叶包裹,十分牢固。墙壁有四五丈高,留有女墙射孔,粮仓中的存米可供五年食用,弓弩火器一应俱全,家中还有好几口甜水深井,您觉得这位如何呢?”
“这个——”中岛明延顿时哑然,周可成话语中的意思十分明显:大明皇帝你们不敢比,这个退休的缙绅在大明这样的太平地方都知道搞出这样一个乌龟壳来,你们这些有钱人在这样的乱世居然不修城自守,岂不是傻逼吗?
“那周先生有什么高见呢?”津田宗达见中岛明延说不出话来,便接过话头去问道。
“我哪里有什么高见!”周可成笑道:“兰芳社虽然是个外来户,但在堺也做了几年生意了,生意是越做越大,赚的钱也越来越多,也结交了不少好朋友。贵国并不是只有堺一个商港,比如平户,五岛、对马、博德等。但是相比起来我还是觉得堺是最好的,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为何?”
“因为堺不是属于任何一家大名,而是属于商人们自己的城市。商业的活力就在于自由,只要买卖双方都同意,谁都可以买,谁也都可以卖,不受管制,这样才是最公平的,也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
“哦,为何这么说?”津田宗达还是第一次听说过这种理论,好奇的追问道。
“就拿我兰芳社做比方吧,我们运来硝石,来换你们的铜,只要我们双方都是自愿的,那么肯定在我眼里得到的铜比拿出的硝石更值钱;而在你眼里得到的硝石比拿到的铜更值钱,这样一来岂不是对双方都有好处!”
“咦!听起来好像是很有道理的样子呀!”津田宗达击掌赞道:“确实,若是双方都是自愿的,那若是有任何一方不得利,那这买卖自然不会成交,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怎么从来没有想到过呢?”
“津田兄,你为何这么高兴?”旁边一个商人莫名其妙的问道。
“你还不明白吗?从前僧侣和武士们都攻击我们商人们一不耕作、二不做工、三不打仗,却能依靠欺诈获得巨大的财富,幕府也以此为理由动辄发布德政令,废除债务。而有了周先生的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反驳了那些武士和僧人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