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7 章(1 / 1)

丝路大亨 克里斯韦伯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哦?那会不会不方便?要不贫道改日再来?”

“笑话?”那首领笑道:“道长您是殿下的客人,王府死了个小太监您就要改日来?大明朝还有没有体统了,要让殿下知道了,还不怪罪小人?道长请随我来!”说到这里,他看到跟在静音身后的替身,问道:“这位是——?”

“这是我师弟静全,擅长金石丹术,昨天殿下询问这方面的事情,贫道便将师弟带来回答殿下的问题!”

“原来是静全道长!”护卫首领向替身欠了欠身子:“请二位随我入府!”

在护卫首领的引领下,静音带着替身进了王府,往裕王的住处而去。一路上静音可以明显的感觉到王府里多了一股惶惶不可终日的气氛,仿佛下一秒钟就会有什么大事发生。静音意识到李真昨晚说的不错,确实眼下京城夜长梦多,裕王多呆一日便多一日风险。

“道长!”看到静音,裕王脸上现出狂喜的表情:“你果然说的不错,那冯保果然有问题,寡人杀了一个小太监,北镇抚司的人竟然就找上门来。他在寡人身边这些年,真不知道做了多少不利寡人的事情,传出多少消息去!”

“殿下!”静音咳嗽了一声,打断了裕王的抱怨:“贫道今日来是想向您引荐一位师弟,他的金石丹术在白云观乃是第一,远胜贫道!”

裕王也不是傻子,立刻就明白了过来,他点了点头,笑道:“甚好,道长的师弟想必也是有道之士,便让他进来吧!”

“是!”静音向外间打了个招呼,那替身便进来了,向裕王磕了个头,静音擦去他脸上的伪装,向裕王笑道:“殿下,您来看看我这师弟的面相如何?”

裕王不明所以,走近一看不由得大惊失色,指着那替身道:“这,这人怎么——”

“殿下,我师弟面相生的如何?”静音一边向裕王使眼色,一边笑道:“可是有道之士?”

“果然是有道之士!”裕王此时也反应过来,一边点头,一边示意屋里的婢女退出去。待到屋内没有第四人,静音低声道:“殿下,一切都准备停当了,这就是为您准备的替身!”

“替身?”

“不错,您待会与这个人互换衣服,然后您随贫道出了王府,然后就离开京城南下!这个人留在王府,为您争取南下的时间!”

第三百四十一章 逃走

“这么快!”裕王吓了一跳。

“殿下!”静音向外间看了一眼:“别人都找上门来了,夜长梦多呀!”

裕王立刻明白了静音的意思,点了点头:“寡人明白了,一切都听由道长安排!”于是裕王与替身互换了衣服,又用事先准备好的药物改易了面容,然后静音便带着裕王离开王府,替身假做身体不适,回屋休息不提。

两人出了王府,便往城东走去。裕王自出娘胎以来像这样跟着别人在路上行走还是第一次,觉得目光所及之处都是新鲜而又有趣,可刚经过一条街,看到几个“做公的”迎面走了过来,他便以为是来拿自己的,下意识的向静音背后一缩。

“殿下无需担心,是自己人!”静音看到为首的是李真,低声道。

“自己人?”裕王一愣,只见对面为首的向静音点了点头,便散开来,隐隐将自己与静音围在当中,这才松了口气,低声道:“现在我们去哪里?”

“先出城!”李真低声道:“二位跟着小人便是了,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说罢,李真便向东南方向走去,裕王和静音跟在身后,越走越是人烟稀少,裕王本是金枝玉叶,平日里养尊处优惯了的,只觉得两腿如灌了铅一般,越走越慢。

“道长,可否弄顶轿子来,寡人有些累了!”裕王抓住静音问道。

“轿子?”静音看了看四周,只有几间屋子,哪里去找轿子。正当为难时,李真见两人不走了,掉头来询问:“怎么了?”

“殿下累了,想要找个轿子来!”静音答道。

“都怪小人准备不够周全!”李真看了看四周:“殿下,眼下恐怕没有时间去找轿子,只好失礼了!阿猿,你过来!”他叫来一个身材精壮,皮肤黝黑的汉子:“接下来众人就由你指挥,我来背着殿下!”

“阿哈!”阿猿应了一声,打了一声唿哨,本人和那些手下便四散开来不见了,李真将裕王背起,沉声道:“道长,快走!”

静音与李真加快脚步,又走了大约半响功夫,李真已经是汗如雨下,裕王看了不过意,便笑道:“寡人已经好多了,壮士不如放寡人下来便是!”

“不必了,就在前面了!”李真气喘吁吁的答道:“出了城便有驮轿!”

说话间,一行人已经看到前面不远处便是城墙,那阿猿向城墙上打了个唿哨,便看到城墙上垂下一个箩筐来,鱼贯将众人拉上城墙,然后又从另外一面放下去,一切进行的紧张而又有序,显然早已做好了准备。

“李壮士!”看了看身后高耸厚实的城墙,裕王好奇的问道:“我们接下来怎么走?”

“您看!”李真笑着指着不远处的那片小树林:“小人已经在那儿准备好了驮轿,接下来您在轿子里好生休息便是!”话音未落,裕王便看到阿猿便从林子里领着二十几头马骡和驮轿出来,李真背着裕王过了护城河,请其进了驮轿,便与众人上了马,一路往天津卫方向去了。

裕王出城时已经是中午时分,一行人停马不停蹄,换马不换人,到了次日中午时分已经到三岔河口,那儿乃是子牙河、南运河(卫)、北运河(潞)的三河交汇处,有名的水旱码头交汇之处,最是繁荣热闹。李真请裕王下了轿子,又换上一条小船,却没有沿着南运河向南,而是顺流而下,沿着海河入海。

裕王坐在船上,一边轻轻敲打着酸麻的大腿和臀部,一边看着两岸的景色,但随着两岸越来越宽,岸上也越来越荒芜,他的神色也变得惊惶起来。

“李壮士!”裕王叫来李真:“这船是往哪里走?怎么岸上越来越荒芜了?”

“回禀殿下,我们现在是在沽河,再往大沽口走,只要出了大沽口,就是大海了,兰芳社的海船就在大沽口附近等候,只要上了海船,就可以沿海而下,再也没人能够阻拦殿下南下了!”

“什么?走海路南下?”裕王大惊失色:“不是沿着运河南下吗?”

“殿下,运河上船多,也太慢,朝廷知道后若是以快马追赶便坏事了,海船大、速度也快得多,即便朝廷知道了,也无法阻截追赶!”李真笑道:“请殿下放心,静音道长这次从江南回来便是坐的兰芳社的海船,情况如何您一问他便是知道了!”

“李壮士说的不错,兰芳社的海船的确又舒服又安全,殿下不必担心!”静音连忙点头道。

裕王看了看静音,又看了看李真,他也知道自己一出了裕王府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