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1 章(1 / 1)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老白猪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时候开始,面对着那些猪狗一般的汉人,自己还要提心吊胆了。

紧张而又漫长的一夜终于是过去了,可怕的明军没有来,负责巡查的士兵无不是长舒一口气,暗道侥幸。

不过这时候他们人人无不是顶着一双熊猫眼,无精打采,路都走不稳了。

昨天的那一晚,这些鞑子可真真是巡查了一夜,没有丝毫懈怠,再加之精神又是高度紧张,不精神萎靡才怪。

换下班来,这些鞑子回大帐去休息,一个闷头睡下,此时心里许多鞑子都是不禁感慨,以前那巡查大营,巡着巡着就去睡觉的日子算是一去不复返了。

“皇爷,洪承畴带到。”

天才刚刚亮,锦衣卫指挥使王孝珍便是前来对李起禀报,说是洪承畴被潜入鞑子内部的人给抓了,如今已经带到了山海关。

李起一听,大为高兴。

洪承畴虽然为人可憎,但他的才能却也是出众的,如今他被自己抓了,多尔衮便犹如断了一只臂膀。

“看来老天爷都是在帮自己啊,一切竟然是进行的如此顺利。”

李起感慨一句,而后命人将之带了进来。

此时的洪承畴五花大绑,身上的绳子将他绑的紧紧地,脖子喉咙上都是有几道勒痕,脸上也是很脏,显然多日没有洗脸。

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就他洪承畴的名声,指望锦衣卫对他有好待遇,那不是开玩笑吗?

要不是他名气大,被李起重视,估计早就在锦衣卫的折磨下变得人不人,鬼不鬼了。

虽然如今锦衣卫权利不如以前,但是这点还是不算什么的。

“洪承畴,上次你我相见是在这山海关,没想到这一次相见又是在这里,看来你我和这山海关都是缘分不浅啊。”

李起一脸戏虐的看着洪承畴,没想到这大名鼎鼎的洪承畴,竟然还混成这样。

洪承畴尽管也是心中火气冲天,但是也不敢在李起面前发,因为李起可不是当年的崇祯帝,那可不好糊弄,

别看李起看起来人畜无害,但是洪承畴知道眼前的这个皇帝,狠起来也不是自己能够承受的。

洪承畴有气无力的说道:“皇上,罪臣洪承畴自知绝无活命之理,还请皇上念在罪臣前半生也是为大明披荆斩棘的份上,可以答应罪臣的两个请求,如此,罪臣虽死无憾。”

“哦,竟然还有你洪承畴放不下的事情,说来听听。”

李起很好奇这时候洪承畴会提出什么样的请求。

洪承畴道:“其一,罪臣家乡尚有年迈的母亲,还请皇上不要迁怒她,顺带着,和罪臣一同被捕的几个家丁,他们跟随罪臣多年,也不曾犯下罪行,还请皇上可以一并饶恕。”

李起没有想哪怕是一分一毫,直接说道:“你的母亲是朕也非常敬重的人,她的境遇你不用担心了,朕不但不会迁怒她,还会授予她诰命夫人的地位和尊荣。”

洪承畴听了很是激动,看向李起的眼睛甚至已经是有泪花在闪动。

不过对于洪承畴的几个家丁,李起却是没有好脾气。

“至于你的几个家丁,他们跟随你,保护你,那就是助纣为虐,死罪绝对少不了,这一点不容质疑。”

洪承畴听了,虽然失望,但是也没有再说什么了。

第七百五十一章 命里有时终是有

而后洪承畴又是提出了他的第二个要求。

“皇上,罪臣不求免死,只求在临时之前皇上可以给罪臣一个体面,让罪臣沐浴更衣,饱餐一顿,最后以三尺白绫了此一生,还请皇上恩准。”

“哈哈哈,,,”

李起听后,仰头哈哈大笑起来。

李起记得历史上记载这洪承畴刚被鞑子抓到后,一心寻死,没有丝毫犹豫和商量。

不管鞑子给他许下如何大的好处,什么高官显贵,金银美女,他都是视之不见,历声斥责,连饭都不吃了,就等着自己饿死。

鞑子上下见洪承畴决心如此之大,以为他是一心抱定了要给大明殉节,对他还颇为有点敬佩。

毕竟不管是在哪里,也不管是什么人,忠义不二,这样的人还是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的。

不过洪承畴的虚伪却还是被那老牌汉奸范文程给看穿了,范文程对当时的鞑子奴酋皇太极说道:“皇上放心,洪承畴是不会死的,他会投降的。”

皇太极不解,一问之下才知道范文程之所以下这个判断,那是因为范文程在劝降洪承畴的时候,房梁上跌落了许多的灰尘,这灰尘跌到了洪承畴的身上。

洪承畴一本正经的将身上的灰尘拍打干净,这个动作被范文程看破。

范文程认为一个一心求死的人,还会在乎身上的一点灰尘吗,

他不过是在等一个合适的台阶下,一个时机刚刚好的台阶下而已。

皇太极听了也是感到有理,于是皇太极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召集了鞑子上下全部重要的贵族,当着他们的面,亲自接见了洪承畴。

大雪飘落在洪承畴的身上,脸上,让洪承畴极是感到寒冷和难堪。

皇太极便走到洪承畴面前,亲切的为洪承畴抚去了脸上和身上的雪,并且将身上的貂皮袄子脱下,为洪承畴披上。

话语也是亲切无比,“洪大人你受苦了,朕之罪也。”

洪承畴登时热泪盈眶,跪在皇太极的面前,大呼道:“皇上您才是真龙天子,天下之望也。”

洪承畴的这一跪,也让他从大明朝的股肱大臣,变成了鞑子朝的一条好狗。

自从,洪承畴成为了鞑子朝廷的一员,为大清效命,彻底的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祖宗。

现在洪承畴对李起提出了这样一个看似极其容易办到的要求,其实是在一步一步的引诱李起。

一开始洪承畴的第一个要求,容易给人留下一个孝子和仁义的好印象。

第二个要求容易给人留下一个洁身自爱,无欲无求,视生死如无物的好印象。

若是这两个要求李起都答应了,那么在李起的心中其实就已经种下了一个意识,那就是承认他洪承畴是为大明效过死力的,是为大明披荆斩棘的,是立过大功劳的。

这个意识一旦种下,那也就等于是承认了他洪承畴的大才,没有大才,何来大功。

既是大才,当然不能轻易处死,得让他发挥价值啊。

要不然,不但失去了一个大才,李起作为君王,可能还要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心胸不够宽广,有才不用的口实。

所以这时候也许李起就会在心里开始权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多想几下,最后也许李起就决定暂时赦免洪承畴,让他将功折罪。

所以说这两个要求看似没什么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