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李起却是来到伤兵营,看望在此战过程中,在战场上受伤的士兵。
一众将士见这么晚了,李起还披星戴月的赶来,人人都是感动的热泪盈眶。
有那伤重的甚至不顾伤势,便要给李起磕头行礼。
李起自然是将他拦住,李起看到这些身上刀伤剑伤深重的士兵,心里也是感慨。
对他们动情的说道:“你们才是我大明的万里长城,正是因为有你们的无私奉献,才有我大明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你们放心,好好养伤,若是伤势痊愈,还能当兵,军营永远迎你们,功劳自也是不会少于你们。
若是伤重不能当兵了,朝廷也会给你们一个体面,让你们到地方上去管理地方。
当一个里长村长那是最少的,生活绝对不用愁,如果能力出众,便是县令知府也当得。”
那些伤重的士兵听李起这样说,不由得也是放下心来。
之前他们还担心自己因为身体重度残疾,会被嫌弃,毕竟这时候李起身份太高,可能已经看不到他们了。
谁知道李起一直记着他们,一直都没有忘记他们,早已经为他们想好了退路。
“皇上万岁,皇上万岁,,,”
伤兵们发自内心的呼喊,听的人动容。
李起看的也是触动很大。
这还只是伤兵,还有那战死的,李起自然也不会忘记他们。
那大明忠烈祠现在还在建造当中,等建造完毕,他们的灵位将会被请进去,享受大明历代皇帝,皇族,还有天下百姓的顶礼膜拜,香火不绝。
而随着李自成的覆灭,大明国内局势也已经趋于平稳,陕西之地也被李起一道圣旨,传檄而定。
大明很快便恢复了对陕西的统治,使得陕西终于是再度收归朝廷治下。
自此,在大明境内以前被李自成、张献忠他们占据的地方,现在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已经恢复了。
老百姓在感受到朝廷的真心实意后,又对比在李自成、张献忠治下那种苦不堪言的日子,自然他们也是选择拥护大明朝廷。
大明也从这一刻起,正式开始他全面复苏的旅程。
然而作为将军,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两件事情,一件是打仗,另一件是准备打仗。
面对着大明内部局势的日趋稳定,他们还能够获取战功的机会已经是不多,所以他们纷纷将目光看向那关外的鞑子。
第七百三十二章 不必过分看重
这鞑子此时不是鞑子,那就是一个又一个军功啊,那就是他们名留青史的笔墨啊。
试问他们如何会错过。
于是他们纷纷开始向李起建议大举对鞑子用兵,即便一时不能打打仗,至少也要恢复山海关外的几座城池,以免鞑子的威胁太大。
他们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
现在的大明,和鞑子的势力范围也就是靠着一道山海关阻隔,鞑子只要愿意,时刻都可以兵临山海关。
而山海关一旦有失,那对于日行千里的精锐鞑子骑兵来说,京畿之地简直就是一马平川,毫无阻隔。
那时候,京城也就将面临鞑子兵锋的巨大威胁。
面对如此威胁,不但是一众武将要打,文臣也是如此,堵胤锡和顾炎武他们也都是赞成出兵,打鞑子。
朝会上,待到一众武将发言过后,堵胤锡也出班对李起说道:“皇上,如今我大明虽然国力还不足以支撑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但是若真的开战,微臣相信我大明必将取得最后胜利。
微臣之所以下这样的判断,原因有三,其一,虽然我大明国力不足以支撑旷日持久的大战,但是鞑子亦同样不能支撑,他们也不行。
都是国力不行,但我大明却与鞑子又有巨大区别。
我大明幅员辽阔,子民亿兆,再加之皇上正统地位深入人心,百姓皆舍命拥护,此乃鞑子拍马亦不及万一。
其二,我大明上至君王,下至布衣,在经历了鞑子和李闯张贼之祸后,对他们的认识已然是刻骨铭心之深。
若是朝廷对鞑子开战,民心在我,必定全国上下一心,越战越强。
其三,长痛不如短痛,我大明与鞑子,决不无可能共存于天地间,既然迟早要开战,何不趁着现在鞑子兵马剧减,国力大损之机,于他决战。
如此,即便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我大明也当获得最后胜利,待到彻底消灭了鞑子,绝了后患,我大明而后便可一心一意发展了,再无忧亦。”
顾炎武也是附议,说道:“臣亦赞同,如今我大明剿灭李张贼匪,又对鞑子有多场大胜,军心士气皆是高涨。
皇上又正直年少力强,开拓进取之龄,何不一鼓作气,解决鞑子,一劳永逸,彻底还天下以太平。”
李定国,岳来,戚正,黄廷,郭云龙等一众武将见堵胤锡和顾炎武这两位文臣之首,也同意对鞑子开战,不由得是大为兴奋。
这可说是满朝文武之共识啊。
但是不论他们如何共识,最终能够做出决断的只有李起。
李起说打,那不打也得打,李起说不打,那能打也不能打。
李起看着众人期盼的眼神,最后却是摆摆手,说道:“现在还不能打。”
李起这句话一出,众人都是心里低落三分,但同时亦好奇为何李起会和大家想法不一样。
难道他就不担心哪天一睡醒,鞑子就兵临城下。
不打,李起自有李起的理由。
李起慢慢的站起来,一步一步走向众文武,一边走,一边说道:“鞑子看似强大,对我大明造成巨大威胁,但这是错觉,可以说他们一直以来就不曾有资格成为我大明的对手。”
李起这话不由得是让所有人都惊骇,都是没想到李起会这样说。
鞑子连京城都曾经占据过,在鞑子最鼎盛时,甚至占据了我汉家的半壁江山,这样的巨大威胁,竟然还不是我大明的对手,这话如何说得通。
大家都是好奇的看着李起,期待着李起接下来的话。
李起走到众人中间,继续说道:“鞑子自努尔哈赤号称十三副铠甲作乱以来,几十年过去了,他们确实坐大了。
甚至几次兵临京城,看似要将我大明天下推翻,可是又如何?
不论他们是围宁远,还是围京城,亦或是围山海关,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他们指的是刹羽而归。
即便崇祯二年兵临京城,在京城脚下耀武扬威,但他们其实也是付出惨重代价。
崇祯十七年,别看他们占据京城,以为可以坐天下,其实不过也就是沾了我大明内乱的光而已。
若不是李自成和张献忠他们把我大明搅的天翻地覆,最后李自成走了狗屎运,竟然破了我京城。
否则,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