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5 章(1 / 1)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老白猪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生气,要知道在这样的时刻,李起竟然敢命令开城门,却丝毫不担心八旗大军会借此机会直接攻进去。

这是赤裸裸的打脸啊,打他多尔衮和八旗的脸啊,这叫他多尔衮的脸面往哪放。

说来也奇怪,一向茹毛饮血的鞑子,这时候也跟汉人一样开始要面子了。

不得不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力巨大,这些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自然是受到了影响。

见多尔衮勃然大怒,洪承畴这时候也只得是劝道:“摄政王大人息怒,且看这人如何说?”

有道是形势比人强,这时候大明和鞑子之间的形势已经是发生了改变,

以前大明任由鞑子欺负,可现在那样的情况自从李起崛起后,却已经是一去不复返。

所以这时候纵然多尔衮怒火滔天可又怎样,还不得乖乖的忍着。

那骑快马到了近前,众人细细一打量,原来是一个文士。

不过这文士却长得仪表堂堂,气宇轩昂,不错,此人正是顾炎武。

只见顾炎武丝毫不为所惧,直接便是打马进了鞑子大营。

因为多尔衮和洪承畴都想看看这人是来干什么的,所以自然顾炎武也是畅通无阻。

“来者何人?见到我大清摄政王多尔衮大人,还不下马磕头行礼?”

洪承畴见顾炎武到了近前,依然一副安坐于马上,丝毫没有下马的意思,不由得便是勃然大怒,为自己的主子叫屈。

“呵呵呵,,,”

顾炎武一阵轻蔑的嘲笑,只听顾炎武回道:“你想必就是鼎鼎大名的洪承畴了。”

“不错,正是本官。”

顾炎武又说道:“你是洪承畴就好说了,别人不知道礼节,你还能不知道吗?

这次学生代表的乃是大明皇上,一言一行皆如大明皇上亲临,试问我堂堂大明皇帝,见到多尔衮还需要下跪行李吗?

尊卑贵贱一目了然,该下跪行礼的应该是你们才对吧。”

洪承畴被顾炎武说得一阵语塞,无言以对。

“说,你们狗皇帝要你来干什么?”

这时候多尔衮急不可耐,对顾炎武怒道。

顾炎武微微一笑,回道:“吾皇听闻你多尔衮千里迢迢而来,为的就是参观吾皇大婚典礼。

为了给你行方便,皇上,吾皇已经将大婚典礼的仪式选在山海关举办。

明天,吾皇大婚仪式将如期举行,还请多尔衮和洪承畴,还有诸位将军可以进城参观。”

原来顾炎武是请他们进城喝喜酒来了。

不过这样的喜酒是个傻子也知道那一定是有去无回的,这顿酒席比鸿门宴还鸿门宴,多尔衮和洪承畴又怎么可能上这样的当呢。

多尔衮冷“哼”一声,说道:“本王都恨不得生吞活拨了你们狗皇帝才好,想本王去给你们道贺,休想。”

多尔衮实在是气急了,这时候竟然也是失去了往日的威严风度。

不得不说遇上李起这个人,这也是多尔衮的悲哀,同时也是整个清廷的悲哀。

顾炎武笑了,“你们来不就是为了给我们皇上道喜的吗?现在我们皇上请你们进城参观,你们却又是如此这般态度,

都说蛮夷不知礼节,朝令夕改,想来真真是如此。既然如此,那学生告辞。”

说完,顾炎武打马而走。

不过在转身时顾炎武还不忘讥讽道:“没想到闻名天下的八旗,竟然从上到下连一个敢进城的人都找不到,这若传将出去,只怕要笑掉天下人的大牙,满洲八旗,再不复往日威风亦,哈哈哈,,,”

顾炎武仿佛是在刻意激怒多尔衮等人一般,说话的语气和字句那都是嚣张无比,只把一众鞑子气的是龇牙咧嘴。

“杀了他,杀了这汉狗。”

“对,杀了他,把这汉狗五马分尸。”

这时候,多尔衮一众手下文武奴才人人接受大声吼叫,都吵着要把顾炎武就地处死大卸八块,以解心头之恨。

多尔衮也怒火中烧,自然也想把顾炎武杀死,五马分尸,然而却也是被洪承畴阻止。

“摄政王大人不可啊,此人既然敢来,便必定将生死置之度外,甚至于此人可能为留得万世美名,心里还巴不得我们把他处死才好,这样好遂了他的心愿。

尤其此次我大军前来打出的旗号也确实是为恭贺大明皇上大婚,是来道喜的,

若是将他处死,这样不但坐实了我军旗号有假,且以此同时也彻底与大明皇帝无议和可能,这最后的一个台阶便保不住了。”

多尔衮听了洪承畴的劝,心里权衡了一阵,最后无可奈何,只得是眼睁睁的看着顾炎武离去。

顾炎武走后,多尔衮便对洪承畴问道:“洪大人,如今事情起了变化,之前算计落空,我军该当如何?”

洪承畴想了想,回道:“此次我八旗前来,为的就是接回大军将士的家眷,

若空手而回,就此打道回府,不但于摄政王大人声威有损,这往返的所需也是白白浪费,甚是损失海量。

如此,不如明日下官便代摄政王大人进山海关一趟,和那大明皇帝亲自面谈,与他商议议和之事,不知摄政王大人意下如何?”

第六百八十九章 这就受不了了?

多尔衮听洪承畴这样说,心中不由得是有了疑惑。

现在的清廷今时不如往日,以前那是四方来投,多少人哭着喊着要投降,要给他们做奴才。

然而现在大明强势崛起,蒸蒸日上之势越发明显,而反观他鞑子则是日薄西山,一天不如一天,治下许多的人也是在悄悄逃亡。

这时候洪承畴竟然提出这样的意见,难道说他也有了叛清归明的心思?

想到这里,多尔衮自然是不敢同意洪承畴的意见,只听多尔衮说道:

“不过是和大明皇帝商谈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洪大人你是我大清的栋梁之才,国家股肱,身份显赫,又何须有劳洪大人出马。

本王自会指派人选,洪大人不必操心。”

洪承畴老来成精,虽然多尔衮极力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但依然是被洪承畴看得真切,一猜就猜中了他的心思。

不由得,洪承畴便在心中感叹以前的多尔衮是一个多么英明神武,勇敢果决的人物。

而现在他却是变的优柔寡断,疑神疑鬼,越来越没有枭雄的风采。

难道说大清已经走到了尽头?

可到了尽头又如何?自己已经投降了鞑子,卖了祖宗,不知有多少汉人因为自己而死在鞑子手里。

别人也许有退路,而他洪承畴却是毫无退路可言,只能是跟着鞑子一条道走到黑。

为了自证清白,同时也为了鞑子朝的前程着想,洪承畴又是说道:“摄政王大人,下官之所以如此建议,为的便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