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2 章(1 / 1)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老白猪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长珍小心的看着李起,一边说,一边随时注意李起的情绪,只要李起一不高兴,他便会立即住口。

“呵呵呵,,,”

李起满不在乎的呵呵笑了笑,“爱卿,你的意思朕知道,朕也只知这“陵”的含义,但就是因为如此,朕才是要将他命名为“大明烈士陵”。

李起说完,便是站了起来,向着书房外面去。

范长珍自然也是赶紧站起来,落后李起半个身位,亦步亦趋的跟在李起的身后。

到了外面,李起从上至下俯视着皇宫大内,这巍峨雄壮,雕梁画栋的皇宫很是给人震撼感觉。

李起指着面前的宫殿,道;“爱卿,我大明幅员万里,子民亿兆,但是这个帝国的统治,却是全赖这占地面积与帝国相比,小到完全可以忽略的皇宫来支撑。

子民亿兆,统治他们的却是朕一人,朕一人,驭天下。

如此,何故。”

范长珍不明白李起的话,但也似乎已经感觉到李起话里的意思,朦朦胧胧的,似乎体会到了,又似乎没有,隔的很远。

“因为人心。”

李起没有让范长珍想太久,便是对他说出了答案。

“因为人心所向,当天下人认可了皇宫,认可了朕这个皇上,朕从这里说出去的话才是至高无上的圣旨。

若是天下人不认可,朕便是占据皇宫又如何,还不是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吗。”

李起一边走着,一边漫步在这悠长而又恢弘的皇宫御道上。

“然而人心易得,也易去,若是朕不珍惜,便是再多的人心,也不够朕来挥霍。

所以朕要爱惜人心,更要珍惜他们。”

说到这里,李起转头看着范长珍,接着说道:“只有朕可以给天下百姓一个太平活命的世道,天下人心才可以归附,而这太平世道如何来,还不是要靠那无数的将士吗。

没有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天下如何安定,外敌如何安分,百姓又何来太平世道。”

“一直以来,我大明文贵武贱,以至于百姓流转着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话,试问一个帝国存在这样的氛围,如何能不衰弱。”

李起的话说到这里,范长珍如何还能不明白李起的意思。

李起就是要以天子的威权,来大幅度的抬高武将和士兵的地位,让他们从此不再被人看不起,以天子的身份,为他们正名。

而安葬他们的墓地以“陵”来命名,便是傻子也知道个中含义,试问一个可以躺在“陵”里面安息的人,谁敢小瞧。

安葬于“陵”,那可是只有皇上才能享受到的待遇啊。

“皇上将百万将士看的如此之重,我大明文贵武贱之局面必将彻底改写,不假数年,我大明必将重现洪武永乐之赫赫盛世。”

范长珍无比感慨,情不自禁的便是再一次对李起恭敬下拜,叩头俯首,态度恭敬到无以复加。

这一刻的范长珍知道大明一直以来文贵武贱的局面,从这一刻开始,将要彻底改变了,大明又将焕发生机了。

李起对范长珍能够明白自己的意思,那也是欣慰,让他起身。

“你能够明白朕的意思,朕很欣慰,一个帝国可以不好战,但绝对不能没有战的能力,否则,便是帝国倾覆之时,也是百姓万劫不复之时。

朕只有将武将士兵的地位抬至与文人一样,甚至于更高,彼此配合,而又能彼此制衡,天下才能太平,百姓才能有太平世道。

而那时,天下人心才能在我,才能向我,个中深意,朕希望爱卿可以明白。”

“微臣明白,微臣必将竭尽所能,为皇上建造“大明烈士陵”,为我大明千秋万代,便是微臣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

“很好,爱卿,这件事情便拜托你了,你记住,陵园规模越大越好,气势越雄伟越好,不要担心没银子,朕便是扫国库,也将为你提供一切所需银两。”

第六百零七章 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说到这里,李起不忘对他鼓励道:“陵园一旦建成,必将名声大噪,经久不衰,成为我大明最负圣盛名之地。

爱卿你作为陵园的建造人,亦必将随之青史留名,成为后世建造者最崇拜的师爷。”

巨大的荣誉感,对于一个出身良好,物资条件不缺的人来说,比之金银富贵更加能够让他们心驰神往,更加能够让他们为之奋斗一生。

所以这时候李起也是用着青史留名的诱饵,来激励范长珍,让他可以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建设当中去。

李起这话也不是虚言,要知道这“”大明烈士陵”一旦建成,不光是大明,即便是华夏整个封建王朝有历史记载以来,那都是第一座啊。

而且所有为大明战死的人,亦或是做出重大贡献的人,这些人不论身份高低,都可以安葬在这里,享受这独一无二的尊荣。

这些人全部安葬在这里,那么他们的后人必将每年都来凭吊记念,

而如皇室也将对他们每年进行祭祀典礼,以官方的身份将这陵园抬高到无与伦比的地位。

试想一下,这样的建筑物即便想不盛名那也难。

而作为这个陵园的建造者,范长珍自然也将随同陵园一道名留青史,成为后世顶礼膜拜的建筑大师。

果然,范长珍听得李起这话,顿时便更加是热血沸腾,猛然便又是对李起俯首下拜,坚定无比的说道:

“臣必将不负皇上所托,“大明烈士陵”必将成为我大明有史以来最恢弘最雄伟的建筑。

若此事办不成,臣无脸面见皇上,必以死谢罪。”

巨大的荣誉感,催生的巨大的动力。

这时候范长珍只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使命感降临在自己头上,便是让他豁出命不要,他也会毫不犹豫,只想着一心一意建造这烈士陵园。

“好,有爱卿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李起将范长珍扶起,而后欣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此事便拜托爱卿了。”

被李起拍着肩膀,这小小的一个举动,透露出无比的信任和亲切。

这更是范长珍无比的感动,对李起更加敬服了,

心里不由的,范长珍也是拿李起和先皇崇祯帝比较。

崇祯帝他也是见过的,虽然以前他的官职不高,但毕竟他的父亲范景文是工部尚书,他的地位自然也不低。

所以在一些典礼仪式上,他也是见过崇祯帝的。

对于崇祯帝,说实话,他的心里印象并不好。

因为在崇祯当皇帝的十七年中,光内阁大臣就换了五十多个,其中被杀,被囚者更是近半。

这些人,你要说每一个人都有罪,每一个人都是酒囊饭袋,才不堪用,那也不尽然。

毕竟能够坐上这个位置,个人的能力还是有的,省时度势的一点眼光也还是有的。

要说勾心斗角,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