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2 章(1 / 1)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老白猪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他在位了五十四年,国家便打了五十四年的仗,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煌煌武功,赫赫军威,打出了汉朝几千年的威风。

但是在他取得赫赫武功的背景下,生活在他治下的老百姓却也是苦不堪言。

不说边远地区,便是在汉朝的国都附近,在没有发生任何天灾的情况下,竟然也出现易子而食的惨事。

这还是在国都附近,天子脚下,竟然也出现这般情况,边远之地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那时候早已是没有了文景之治的光辉,

丰衣足食对那时的百姓而言,早已是一个梦想和遥远的回忆。

现在李起凭着赫赫武功,登上了皇帝宝座,但是他并没有一味的迷信武力,反而是将民生看在第一位。

这个时候还能拥有如此清醒的头脑,不得不说是一件极其令人佩服的事情。

这时候李起那明君的光辉,也是更加耀眼显现,看得众人也是更加热切。

堵胤锡便是第一个激动的站出来,说道:

“皇上英明,如今我大明纷乱数十载,天下十室九空,百姓家破人亡,死难者不计其数。

而今皇上减免天下赋税,三年时光可使我大明百姓喘息过活。

待得商税征收,农税更可减半不止,此等仁政,实乃盘古开天辟地未有之事,

此,足以使皇上彪炳千秋,英名永流万世。”

顾炎武也道:“不错,皇上仁义无双,恩泽天下,苍天必将保佑我大明浴火重生。”

岳来,戚正,黄廷三人也是纷纷附和。

听着他们赞扬的声音,李起并没有得意,更没有迷失自己,有的只是忧伤和感慨。

若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自己还巴不得可以做一个悠闲皇帝。

甚至做一头被皇帝高高供养起来的猪,那也可以。

谁又愿去操这份心思。

“商税要收,但是李自成、张献忠他们也不能不管。”

李起说着,便是将目光第一个看向堵胤锡。

“堵爱卿,你之前也和李闯打过几次交道,虽然没有发生什么大战,但也算是老熟人。

如今李自成兵出潼关后,便在陕西、山西,河南等处作乱,这样的势头不得不压下去。

所以朕希望你走一趟,朕不求你灭了李自成,只求你可以牵制住他,把他的势力再一次压制在陕西。

只要他的势力不出陕西,你的任务就完成了。”

堵胤锡信心满满,激动无比的说道:“臣必将不负皇上希望,倘若李自成失去控制,臣必当以死谢罪。”

“没有那么严重,尽力就好。”

李起宽慰了一句,而后又对岳来说道:“岳大哥,朕许你三万精兵,你随同堵爱卿走一趟,受其节制。”

岳来郑重抱拳道:“末将遵命。”

岳来虽然是厉害,但能力不像堵胤锡那般的全面。

再加之堵胤锡凭着一己之力收复京城,名满天下,李起自然是将这一此陕西之行全权委托给他。

便是岳来,这个李起的结义大哥,也是要受其节制,可见李起对堵胤锡之信任。

一旁的堵胤锡见此,自然是心中感动不已,莫名的,一股热血便是在心中翻滚。

“君王待我如此,我堵胤锡复何求?”

交代完这边,李起又看像顾炎武,说道;“先生,目前张献忠盘踞四川,虽然没有出川的迹象,但是也不得不防,所以四川那边朕希望你可以走一趟。”

顾炎武见李起将这么重大的任务交给自己,心里也是非常感动,不敢怠慢,立即郑重回道:“臣领旨。”

李起欣慰的点了点头,“四川秦良玉秦老将军虽是女子,但却是我华夏少有之巾帼英雄,公忠体国,可托大事。

你到了四川,需以她多多配合,须知秦老将军乃四川土著,对四川地理人情,风土产物极是了解,爱卿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当向她多多请教才是。”

“皇上放心,臣明白。”

李起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又对黄廷说道:“黄将军,朕也给你三万兵马,你随同顾先生一道出发,朕希望你们彼此配合,圆满完成任务。”

“末将遵旨。”

黄廷大声唱诺,心中激动。

这时候正是大好男儿精忠报国,建功立业之时,李起又委以重任,这怎叫黄廷不激动。

看着他们一个个的都是一心报国,勇于任事,李起心中也是高兴好。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第五百六十二章 使者

李起又开口勉励道:“只要你们把李自成张献忠势力扼制住,那么只需给朕三二年时间,朕便可将我大明财政整顿一新。

待我大明财政通畅,收支自如,朕便可有足够的本钱对他们用兵。”

李起说的自信满满。

事实也确实如此,李起也确实是有这个底气。

李起认为只要能够把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势力限制住,那么其他地方便可再一次的实现统治,有序的恢复生产和建设。

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勤劳,最聪明,最富有忍耐精神的人,只要给他们一点政策,他们就可以爆发无限的热情。

君不见后世政策一起,不过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天下便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是经济还是其他方面,都是实力急速增长。

并且一举超越岛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强国。

而且这发展的势头还越来越红火,成为世界第一也是必然的事情。

从一穷二白,到举世瞩目,不过短短的三十年,这三十年我们就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路,可见我们中国人的能力和精神。

现在李起相信只要自己的政策有利于百姓发展,那么这个奇迹必将再一次的上演。

免税免徭役只是开始,以后利国利民的政策还多着呢。

虽然三两年的时间就让大明财政回到正轨,这话为了给众人大气,说的有些夸张。

但是让大明再一次爆发蓬勃生机,这一点,三年时间足以,李起对此还是有这个信心的。

众人听了李起的话,也是深受鼓舞,皆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李起正要再对他们鼓励几句,提振人心,不想此时却是有一个老宦官进来禀报,说鞑子使者进京,请求面圣。

对于太监这个特殊的群体,李起在心中也是比较同情他们的。

毕竟舍得进宫当太监,那绝对是家中极度穷苦的人家,要不然,不会走这一步。

还从来没听说过有哪一个富贵人家,会把家中小孩送进宫里当太监。

这些人大多静身的时候都很小,大多在十五岁以下,小的,甚至三四岁就被家里人净身了,那时候他们又知道什么。

哎,但凡有一点出路,试问哪个为人父母又会让孩子走上这条路。

所以对他们的遭遇,李起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