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6 章(1 / 1)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老白猪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估计便是顾及于此吧。”

这一番分析下来,不论是刑氏,还是李成栋,两人都是仿佛底气足了几分,对以后的前途也是更加看好。

不过纵然如此,但是他们两人都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是感觉有那么一点别扭,不自在。

仿佛哪里不对劲。

其实他们也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绪,只是他们下意识的便是将之排除在外。

不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虚,因为他们在自欺欺人。

他们竟然以为自己即便对上李起的大军,还依然有反抗的能力,甚至还将希望寄托在李自成和张献忠身上,希望到时候打起来,他们两个人也可以来助拳。

好天真啊。

难道他能想到的,李起想不到吗?

即便面对鞑子,李起都是义无反顾,无所畏惧,难道对上他们,李起反而会害怕,反而会变得犹豫,瞻前顾后吗?

这显然不可能。

但是他们却依然相信李起会这样,会因为顾虑太多而不敢对她们动手。

自不量力,这非常完美的解释了他们此时的表现。

却说顾炎武回去后,黄得功便是急切的对他问道:“顾大人,他们怎么说?”

顾炎武叹息一声,道:“学生辜负了殿下的期望,以后真真是无颜面对殿下啊。”

这时候的顾炎武确实也感觉到比较的失败,因为在出发之前李起对他抱有非常大的期望,

还对他交代高杰手下有一个李成栋的人,若是这个人能用则用,不能用则杀,给予了顾炎武在这件事情上的生杀大权。

哪知道现在不但这个李成栋奈何不得,就连这收服高杰部署的计划也是没有成功得到实施。

这怎能不让顾炎武感到愧疚呢。

毕竟此事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准备的都很足,高杰被押入大牢,大军之中群龙无首。

再加之又有高杰的书信,又再加上有李起这无边的威名,可以说收服高杰的部署,这几乎没有太大的困难。

但就是这样,顾炎武依然没有办到。

所以顾炎武感到很内疚,感觉自己对不起李起对他的期望。

黄得功一听这话,哪里还能不知道顾炎武又是碰了一鼻子灰,这也在他的预料之中。

第五百四十四章 奸商小人

“顾大人,你不用如此,既然这些人自己不珍惜机会,那就不要怪我老黄了。”

黄得功又是朗朗着要打过去,不过还是被顾炎武给拦住了。

“黄将军稍安勿躁,稍安勿躁,此事当需从长计议。”

“顾大人,你一天到晚的就只知道从长计议,从长计议,难道从长计议这事情就能解决吗?

难道商议两句话,这事情就能没有吗?我老黄只听说过江山是打出来的,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江山是从长计议给仪出来的。”

“黄将军有所不知,此事切莫草率行事,须知若战事一起,便是牵扯到十几万人的大战,如此这般规模,难道不须要经过殿下的允许吗?

如果是你贸然开战,你将殿下置于何地?”

顾炎武这话说的真真是有理,现在李起那地位可不是盖的,谁敢挑战他的地位和权威?

别说他一个黄得功了,就算马得功王得功全来,那也白搭。

“那好,听你的,你现在就给殿下去信,殿下武功赫赫,连鞑子都不怕,我就不相信殿下还能收拾不了他们。”

说完,黄得功也是懒得在这里多呆,一甩衣袖,便是走了。

这时候的黄得功那还真是有点感觉跟顾炎武不搭,认为他和堵胤锡比起来,真是有点不够杀伐果断。

黄得功走后,顾炎武也是不敢怠慢,立即是取来笔墨纸砚,将此行的前因后果详细诉说。

而后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去给李起。

两份紧急奏表几乎是前后脚的送到了李起的面前

一封是堵胤锡和岳来送过来的报捷文书,另一封则是顾炎武送来的。

李起对于堵胤锡和岳来两人顺利的接管刘泽清兵马,自然是感到非常的欣慰。

而对顾炎武此行,虽然说略感失望,但是想想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这高杰手下有一个李成栋,另外还有一个刑氏在,这两人可都不是省油的灯。

反观刘泽清军中,却是连一个像样的人物都没有,所以说此行顾炎武虽然没有办成事,但是责任也并不全在他。

信中,顾炎武向李起承认了自己办事不力的错误,同时也请求李起可以准许他们用兵。

若是有条件,顾炎武也希望李起可以派出大军予以支援,以确保战事可以一击得手。

李起其实这时候也想出兵,好好给李成栋他们一点颜色看,但是此时的他却是一时之间抽不开身。

因为此时正有数以万计的百姓在定王府外请愿,他们的诉求则是希望李起可以留在南《》京登基称帝。

李起对于百姓的诉求,一直都是认真对待,但是这次心里却是不禁有所疑惑。

老百姓一直以来对于官府都不会有过多的要求,只要能够活命,他们几乎一辈子都不想跟官府扯上任何关系,这是封建王朝老百姓的普遍特点。

但是现在老百姓竟然主动来请愿,并且规模还如此之大,若是没有人带头组织,只怕没有人相信。

而且大明王朝自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在那里已经定都两百多年,现在不光是天下的老百姓习惯了神都在北《》京,就连南《》京的老百姓也已经习惯了,

而现在他们突然提出这样的一种诉求,可想而知,里面必有蹊跷。

于是李起让刘桃树在暗中细细打听,很快就打听清楚了,

原来是那些买田置地的商人在暗中鼓动,为的当然是希望李起可以顺应民心民意。

这样一来,他们在南《》京城内城外置办的田宅土地就可以价值倍增,大赚一笔。

反之,如果李起不在南《》京登基称帝,那么他们手中的这些屋舍土地,就不会有人接手,他们花大价钱买来的这些东西,便一时之间变现不了。

这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打击。

须知他们许多人都已经是将身家全部投入到了这场豪赌之中,甚至有人不惜举债,借高利贷去赌。

所以这些人他们是输不起的,在焦急的等待当中,他们迟迟等不来李起在南《》京登基称帝的消息。

于是他们暗中悄悄串联,鼓动老百姓,让老百姓来定王府请愿,希望李起可以在南《》京登基称帝。

老百姓一直以来都是最容易被人鼓动的,稍稍几句话就可以挑起他们的情绪。

再加之李起本来就在老百姓心中威望极高,李起在哪里,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