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6 章(1 / 1)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老白猪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4个月前

的便是对顾炎武招呼。

这些时候顾炎武不在李起身边帮衬,李起真可谓是日理万机,无一刻休息。

现在他来了,李起终于可以松松手了。

顾炎武见到李起,那也是分外激动。

前翻在山东送别李起,那时候的李起还只是一个亲王,现在再见面,马上他就要当皇帝了,这身份地位一步登天,真真是令人感慨。

“学生恭喜殿下,贺喜殿下,恭祝殿下早日荣登大宝,君临天下。”

”先生,你怎么也跑来取笑我了。”

李起说着,又是看向堵胤锡,“堵大人,岳来大哥那边已经准备好了,你如果手上没什么事,就早日随他去接管刘泽清的兵马,这边的事就让顾先生接手吧。”

堵胤锡答应一声,然后便是从袖间掏出高杰的书信,

“殿下,高杰已经答应了,只要殿下饶他一命,他便甘心甘情愿交出兵权,这里是他写的书信。

信中他便是命手下一干武将听从朝廷调遣,看来高杰此次倒也有几分真心。”

“呵呵呵,,,”

李起呵呵笑了笑,“堵大人,高杰是什么样的德行,你又不是不知道,当年在李自成手下,他就花言巧语把刑氏勾搭到手。

就这种人,你还能相信他吗?他的话,你一分都别信。”

高杰善于花言巧语,他能瞒的了堵胤锡,却是瞒不过李起,他是个什么东西,李起可是看得真真的。

堵胤锡听了不置可否,不过他还是在心里下意识的认同李起的看法。

堵胤锡之所以对高杰大意,估计也是因为感觉自己骗高杰进京,有些对不住高杰,这才会如此吧。

而后李起看了一眼高杰的书信,见里面没什么问题,于是李起对顾炎武说道:

“接管高杰的兵马,本藩希望先生可以替我走一趟,到时先生顺便把高杰的几个亲兵带去,让他们也做个人证。

而且黄得功那边也已经准备妥当了,先生你明天就和他一道启程吧。”

顾炎武自然也是不会推辞,“学生倒是来的巧,正好和堵大人一到出京公干了,”

“哈哈哈,,,”

三人都是哈哈大笑起来。

当天晚上,李起在定王府大摆宴席,一来为顾炎武接风洗尘,同时也为明天堵胤锡,顾炎武,岳来,黄得功他们四人出京,举行欢送仪式。

所以这顿饭既是接风洗尘,又是践行宴,时间太急,也太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宴席中,李起对堵胤锡,顾炎武,岳来,黄得功等人都是频频举杯敬酒,现场气氛异常融洽温馨。

特别是那黄得功,因为他是第一次参加李起设的酒宴,并且因为他也算是经受住历史检验的人,

所以李起有心将他吸收到自己的心腹队伍当中,所以对他也是频频敬酒,热情周到。

有李起带头,顾炎武,岳来,戚正等人自然也是可以体会到李起的意思,

所以为了打好感情,他们也是频频对黄得功敬酒,只把黄得功忙的要死,这边喝完了,那边又来了。

几轮酒下来,黄得功便是有了醉意,精神头也是变得亢奋。

只见黄得功举起一杯酒,对李起说道:“殿下,这一次我老黄虽然是受了堵大人的骗,这才是进的京,

但是我老黄一点都不后悔,因为当年若不是先帝对我的恩德,现在我还是个大头兵,所以为了报答先帝,殿下就是让我去死,我也不敢说半个不字。”

第五百三十三章 事出有因误会生

要说这黄得功,那还真是一个典型的武将,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

这样的人,对于李起他们来说自然是容易接触,也容易接纳。

所以众人听了他这话,都是感到畅快,心说这黄得功还真是一个耿直的人,和大家也是一路人。

“哈哈哈,,,”

李起大笑几声,然后站了起来,走到黄得功面前,道:“黄将军,当年父皇对你的恩德你还能铭记在心,并且还想着报答,本藩很欣慰。

有道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要各安本分,必可相安无事,太平一生。

本藩今日便给你一个承诺,只要你好好为朝廷卖命,好好做好自己的本分,本藩必许你一个前程富贵,封妻荫子,不在话下。”

李起这话自然也是为了安抚黄得功。

如今江北四镇的这四个军头,一个死了,一个基本完蛋了,至于那刘良佐,此时作为“人证”,也被严密看押,不得出房门半步,看样子也得完蛋,

所以这时候的江北四个军头,就只剩下他黄得功一人了。

若是心灵鬼巧的人,这时候只怕要惶惶不可终日,甚至还会做出什么傻事来。

所以李起这番话,就是要杜绝黄得功的胡思乱想,让他可以一心一意为朝廷卖命。

李起这话关乎黄得功的身家性命,顿时便是让黄得功酒醒了三分。

“承蒙殿下不弃,黄得功愿为殿下马首是瞻,效犬马之劳,殿下您就是我黄得功的再生父母。”

说完,黄得功又是要跪地磕头,却是被李起一把扶住。

“黄将军,你我今天干了这杯酒,君臣名分便就此注定,本藩希望我们可以善始善终。”

说完,李起便是将酒杯和黄得功的酒杯相撞,而后一饮而尽。

黄得功分外激动,紧跟着也是一仰头,将酒喝的干干净净,滴酒不落。

“好。”

李起大叫一声好,又是斟满一杯酒,转头看向众人,

“从今以后,黄将军就是我们自己人了。本藩希望你们以后可以通力协作,共同为我大明扫除妖孽,澄清环宇,还我大明百姓安居乐业,还我大明天下朗朗乾坤。”

一众人个个也是慷慨激昂,高举酒杯,大声呼应。

“为殿下效死,为大明效死。”

“干。”

“干。”

是夜,宴席散去,李起和顾炎武两人在书房促膝长谈。

“殿下,如果殿下能够先行登基称帝,而后再着手处置江北四镇,那么我们就更加占据大义名分,他们那些骄兵悍将也更加不敢妄动。

这样一来,局势也将比现在更加清晰和顺畅,却是不知殿下是如何打算的?”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顾炎武,一个尚未登基的亲王,和一个已经登基的皇帝,他们说的话,下的旨意,那是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但不知为何,李起却是放弃容易,而选择艰难。

李起微微一笑,“本藩又如何不知若是我当了皇帝,再收拾他们便更加大义名分在手,他们自然也更加心生畏惧。

但这给天下百姓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是新皇登基,新朝开立,李自成张献忠犹在,关外鞑虏犹在,而我们朝廷内部却依然在相互倾轧,不思一心,这与过往又有什么区别?”

顾炎武若有所思。

“本藩要收拾江北四镇,等把他们都处置过后,再登基称帝。到时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