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的旗人作为你们的随从,听你调遣指挥,以便假戏成真,扩大成果,不知堵大人意下如何?”
堵胤锡一听这般重大的使命,竟然是落在了自己的肩上,那自然是激动的不能自己。
“殿下智谋无双,竟是想出这釜底抽薪之计,殿下将如此之事交于我堵胤锡,堵胤锡敢不从命!”
没有丝毫犹豫,堵胤锡便是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毅然决然的接受了李起的这个任务。
堵胤锡知道,若是李起的这个计划真的顺利得到实施,那么别说收复京城,便是他清廷鞑子,也可以说是活到头了。
就算是退回关外,那也是秋后的蚂蚱,长不了。
“很好。”
李起见堵胤锡答应下来,也不意外,毕竟这样的事情作为一心为国的堵胤锡来说,那绝对是会义不容辞的答应的。
不答应,那才是有鬼。
而后李起便是又立即命人将那一百余旗人带了过来。
这一百余人乃是以前李起几次战斗过后,被俘虏的。
这一场又一场战斗后,李起俘虏了不下一两千的鞑子,这些鞑子有的是当场跪地投降,
有的则是战斗过后,一时不死,李起念在他们有心悔过,抱着不杀俘虏的政策,给他们医治,最后把他们给救了下来。
对于李起的仁义和恩德,他们刚开始也许不是很真心的感恩。
但是在接下来的救治和感化下,他们渐渐的也是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罪恶,并且也真心悔过。
当然,也不是每一个鞑子都能被感化的,被李起俘虏的一千多将近两千鞑子,被感化的也不过只有这一百多人而已。
其他的,李起感觉到他们都是些虚情假意,说话也有点口不对心,便是也没有在他们身上过多的浪费时间,直接便是让他们去做苦力赎罪了。
而对于这被感化的这一百余人,战斗力有也有,但是李起一时之间也不敢用,生怕他们突然反水,给自己捅刀子。
特别是像今天这样的大战,容不得一丝马虎,李起就更加是不敢用他们了。
不过现在李起要实行对多尔衮的釜底抽薪,不用他们,只怕是很难骗得过人,
毕竟出发的时候堂堂十万大军,现在却是只有“多尔衮”一个人回去了,身边连个亲卫奴才都没有,这不得不让人产生怀疑。
第四百五十六章 也许是冲动了
看着眼前的百余被感化的旗人,李起心中也是比较忐忑。
老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这百余鞑子虽然是让李起感到他们确实是受到了感化,是真心想要悔过,是真的想要为自己做事卖命。
但是他们毕竟是旗人,长久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信仰,使得他们的行为和意志都是极容易发生改变,极容易出现再度反叛的事情。
再加之他们也不是三两个人,而是一百多人,不说有多少再度反叛,便是其中有一人出问题,那么堵胤锡和龚长发都是回不来了!
想到这里,李起也是为自己一时激动之下,想到的计策感到有点不妥。
一旁的堵胤锡见李起不说话,再联想到这一次的过程,便是一下猜到了李起的顾虑。
堵胤锡道:“殿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危险越大,收穫就可能越大,左右不过一死,去也就去了,无妨!”
堵胤锡这慷慨激昂的话顿时便是让李起再无顾忌。
“堵大人高义,待得你我再度相见之时,本藩必与堵大人喝个一醉方休!”
“好,下官谨记。”
“好。”
李起言罢,便是对那百余旗人大声道:“我相信你们是真心忏悔自己的罪过,今天,我就给你们一个机会,让你们再一次有机会拿起刀!
但是,你们再一次拿起刀后,是选择做人,还是选择做禽兽,便只有看你们自己了。
我对你们只有一句话,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你们要好好把握!”
这百余旗人经过这些时间的感化和相处,多多少少的也能听明白一些汉语,
这时候他们虽然没有完全听明白李起的话,但是凭着感觉,他们也能知道李起在对他们寄予厚望。
这让他们不由得是眼眶湿润了。
他们曾经也俘虏过汉人,甚至也俘虏过他们自己的鞑子同胞,但是他们是怎样对待俘虏的,这些自是不必多说。
正是因为自己做过了,才是知道李起优待俘虏,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胸怀,这也是他们最为受到感化的原因之一。
若是真的一点都不感动,他们也不可能出现在这里,早就是和其他的那些人一样,去做苦力去了。
现在,真正的考验来了,说什么都是虚的,只有看行动了。
一个叫做马巴里的旗人当即对李起跪道:“殿下,奴才,不,属下一定不敢辜负殿下,请殿下放心!”
说完,马巴里重重的便是一个响头磕了下去。
在李起大军之中,他们不需要称呼奴才,只需自称一声属下,这样的称呼自然也是让他们感到颇为有些自豪和感动,感觉自己也像一个人了。
别说什么在鞑子那里,对主子自称“奴才”,这是一种身份和体面的象徵,有的人,想自称“奴才”,也没那资格。
这是胡扯,难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尊重,什么是侮辱,他们还真的心里没数吗?
不过是因为没有办法,他们才是这样安慰自己,在这样自欺欺人罢了。
在李起这里,他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尊重,被别人当人一样的尊重,这份感觉,难道他们还不知分辨好坏吗?
马巴里带头一跪,其他的百余旗人也是纷纷跪地,高呼,说着不敢辜负李起的话。
李起也是心里感动,这一刻,李起感觉到他们真的对自己归心,这一刻的感觉,比之从前的任一时刻,都要来的真切。
“都快起来,都快起来。”
李起将他们扶起后,便是最后好言叮嘱一番,让他们注意安全,并且一定要听从堵胤锡的调度,不管堵胤锡让他们做什么,他们都要奉命执行。
最后李起这才是送别了堵胤锡,龚长发,还有这百余旗人。
他们走后,李起也是不敢怠慢,立即是命令大军对多尔衮的大军围追堵截,将他们尽量拖在山东,时间越久越好。
这样一来,就可以为堵胤锡他们争取到足够的时间了。
却说堵胤锡辞别了李起,带着龚长发和一百旗人便是一路急速打马,和日夜抢时间,和风雨争分秒。
现在的堵胤锡比任何一个人都知道时间的重要性,只要可以比多尔衮早到京城,哪怕是早到一天,那局势都有能发生天翻地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