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6 章(1 / 1)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老白猪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广如何受得了。

在至交同僚的期盼目光中,姜曰广面对皇权威压没有退缩,毅然决然的站出来说道:

“皇上,吴三桂叛明投顺再投清,山海关在他的手中一再易主,最后招致鞑虏入关,悍据京师,此乃我皇明未有之大劫也!

因此獠的投清,鞑虏入关,我大明多少英勇将士白白送去性命,我大明多少无辜百姓横遭劫难,此笔笔血债怎容他吴三桂逃脱干系!”

说到这里,姜曰广一撩官袍下摆,跪地叩首道:“皇上,天下人在看着我们啊,那数不尽的亡魂在看着我们啊,还请皇上三思啊!”

姜曰广一带头,其他的一些正直大臣,这时候也是纷纷跟着对弘光皇帝跪拜叩首,哭求道:“吴三桂必须明正典刑,以告慰英灵百姓,还请皇上三思啊!”

开始那些赞同押后审理吴三桂的大臣,他们也知道这件事情是不光彩的,所以这时候他们见姜曰广带头抗辩,自然也是理屈,不敢争辩,偷偷的缩到了一边。

弘光皇帝见刚才还形势大好的局面,因为姜曰广的带头抗辩,一下便是冷了下去,不由得便是对姜曰广怒目圆睁,那模样,就差公开打击报复了。

阮大铖见弘光皇帝动气了,赶紧是跳出来对姜曰广指着鼻子骂道:“吴三桂之事牵连甚广,干系甚大,朝廷将之压下,留待细细审理,这有何不可!

难道你要皇上不顾事实真相,大加追索,以至于数不尽的人员牵累其中,落得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你才高兴吗?”

阮大铖说这话的时候,那是极其的大声,义正言辞,真不知道他这良心被狗吃了的底气,那是从哪里来的。

姜曰广既然敢站出来带头抗辩,那自然是不怕弘光皇帝的报复,更加不会怕他阮大铖了。

只听姜曰广反唇相讥,道:“阮大人,当初吴三桂押解进京,你也是对吴三桂明正典刑赞同的,怎的这才区区两三日功夫,你却是如此这般反复,难不成你是收了吴三桂的金银好处不成!”

姜曰广这话,那可真是有些触犯了官场禁忌,是一句得罪众人的话。

大家都知道大明官员俸禄极低,所以官员们为了维持体面生活,那都是靠其他的额外收入来过活。

这当然就免不了收人钱财了,这是大家都知道,也都默认的事情。

所以拿了好处,给人办事,大家都是知道他拿了银子,但是碍于大家都是如此,所以大家都是看破不说破,

即便你要反对他,也只是找其他的理由来说,而不能拿收银子来说事,这也是在维持彼此的体面。

第三百八十八章 这能行吗

但是这时候姜曰广却是公然把这事情拿出来说,可见姜曰广为了将吴三桂明正典刑,那也是什么也不顾了。

朝廷虽然腐烂透顶,但是烂船也有三分钉,这姜曰广倒可说是朝廷为数不多的忠臣了。

“姜大人,你说本官拿了吴三桂的好处,你可有凭证?若是没有凭证,本官非要向你讨个说法不可?”

阮大铖也是被姜曰广骂的气急败坏,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好似自己受了天大的冤枉一般。

“皇上,姜大人无凭无据,信口雌黄,诬陷微臣,还请皇上给臣做主啊!今日微臣若是讨不得一个公道,那这朝堂之上也是再无微臣容身之处,微臣也只有辞官归隐了!”

阮大铖痛哭流涕,便是对弘光皇帝直接叩拜,重重的几个响头磕下去,只把自己的脑门磕的出了血。

弘光皇帝早就是和阮大铖商议妥当,这时候被姜曰广横插一脚,自然也是心中恼火,便是借着姜曰广说阮大铖收受吴三桂钱财一事展开报复。

“姜爱卿,你说阮爱卿收受吴三桂钱财一事,可有凭据?若是没有凭据,朕少不得要治你一个诬陷同僚,诽谤朝廷重臣清誉之罪!”

这事情本来就是姜曰广一时之言,自然是没有证据的。

不过这事情也不需要证据,要知道如果阮大铖没有拿吴三桂的好处,那他是不可能为了吴三桂,而将自己的名声败坏的。

这道理便是三岁小儿也是知道的。

但是这时候弘光皇帝要姜曰广拿出证据来,拿不出来,就要办他,这可就让姜曰广为难了。

“皇上,微臣,,,微臣没有证据。”

“哼!”

弘光皇帝冷哼一声,而后对姜曰广道:“没有证据你就诬陷阮爱卿收受他人钱财,亏得你还是阁老重臣,怎的办事如此不知轻重,你叫朕以后如何放心将朝中大事托付于你!”

“臣,,,臣知罪,请皇上责罚!”

在弘光皇帝的咄咄逼人气势下,姜曰广也是没有办法,最后跪地伏首,向弘光皇帝请罪。

这时候包括史可法在内的其他几个正直官员,见姜曰广要被弘光皇帝降罪了,纷纷便是给姜曰广求情。

“皇上,姜大人一心为国,朝廷上下有目共睹,今日即便失言,也只是一时心急之下所犯的过错,并不是有心而为止,还请皇上念在姜大人以往为朝廷办事兢兢业业的份上,且饶过他这一回吧。”

“是啊皇上,姜大人年事已高,可受不得刑罚加身啊,还请皇上开恩啊!”,,,

几个大臣都是言语一致的为姜曰广求情,其他的一众官员毕竟对吴三桂之事感到惭愧,自然这时候也就不好意思再出来咄咄逼人,

于是很意外,也很应当的,整个朝堂上下的大多数官员,竟然是对是否惩罚姜曰广少有的达成了一致,那就是不要追究了,只当他那句话没说。

弘光皇帝见此,心中不禁是十分失望,自然也就没有再过多的为难姜曰广,

只是说道:“今日朕念你年事已高,而且又有这么多人为你求情的份上,便罚你禁足十天,十天内,不得出府门半步!”

弘光皇帝之所以没有直接趁机惩罚姜曰广,而只是罚他禁足十天,那也是不奇怪。

要知道皇上要杀一个人,亦或是要惩罚一个人,那一般都不直接出面,而是让别人提出来,然后他再去做决定,是不是要杀,是不是要罚。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作为皇帝,以后若是事情起了反复,他不用负责,因为这事情是别人提出来的,他不过是受到了别人的“误导”罢了,

你要是不服,你要是想为人报仇,你去找那个提议的人,别来找我,我这个皇上没有半分责任。

这一点,也是封建挖王朝皇帝的一个普遍德性,他们从不担责任。

不过弘光皇帝罚姜曰广禁足十天,那也是足够推动这件事情的发展了,因为没有姜曰广的带领,想必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