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1 章(1 / 1)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老白猪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了,当即是向李起辞行。

李起自然也是亲自将谢升他们一行人送出队伍数里,临别之时,李起对谢升叮嘱道:“赵应元之事能为最好,不能为,便自作罢,却不可强行冒险。”

谢升见李起字里行间皆是充满着关切,不由得又是一阵感动,一番拜谢,谢升这才是告辞而去。

送走了谢升,李起便是继续带着队伍行进。

此时李起的队伍多达十五六万人,一路上那真可谓浩浩荡荡,遮天蔽日。

这还不算,又是走了七八天,李起和之前先走一步的老弱七万余人汇合,这一汇合,整个队伍就是达到了二十三四万人,

具体有多少人李起也不知道,反正这队伍前后相连十几二十里,好似一条长龙在大地蜿蜒前行,壮观之场面,着实是令人吃惊。

这般的场面浩大是浩大,但是同时也是意味着另一个问题越来越迫切,那就是队伍的粮食实在是消耗太大,如今粮草只够维持队伍三天了,再不补充粮草,只怕就要断粮了!

这个问题着实不小,要知道大军行军在外,最怕的一件事情不是敌人有多强大,也不是道路有多难走,而是怕断粮啊!

一个人断粮,随便打只山鸡野兔什么的也行,实在找不到就饿一顿肚子,最后实在是饿的急了,随便一把野草树叶也能吃,反正只要能对付过去就行。

但是大军绝不然,历史上所有的兵书都有两句话被反复提起,第一句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二句就是“断其粮道,必可不攻自破!”

这两句话出现的次数就直接反应了粮食对一只大军的重要性,所以说这断粮不是开玩笑的,那是确确实实的致命威胁啊。

韩信牛吧,当年也差点因为粮草翻船,那时候韩信奉刘邦之命率一万大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急行军,意图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以此达到扩张实力,削弱项羽的目的。

当时的赵王命陈余统帅二十万大军迎战,陈余将二十万大军屯驻在太行山的井陉口,占据了有利地形,准备和韩信决战。

面对着陈余的二十万大军,韩信丝毫不放在眼里,但是陈余帐下的一个将军却是差点要了韩信的命。

这个将军叫李左车,他了解了一下韩信大军的情况,便是对陈余请命,说道:“汉军长途千里,必是军疲粮少,且井陉谷窄沟长,车马不能并行,我军可谓是宜守不宜攻,只要严守大营,便可万无一失。

若是再给我三万兵马从间道出现在韩信大军后方,断其粮道,韩信必败,尽歼其军易如反掌。”

面对李左车的建议,陈余竟然是没有采纳,你说他手上有二十万大军,韩信只有一万,即便是李左车的意见不好,但是分他三万人又有什么很大关系呢,分出去了这不还有十七万吗?

但是陈余就是没有采纳,反而是和李左车的意见反其道而行,主动邀战。

最后结果可想而知,陈余二十万大军竟然是被韩信一万人杀的大败,死伤不计其数。

但是当战后韩信问起陈余如何带兵的时候,有人对韩信说了李左车的意见,韩信感慨道:“天意啊,若是陈余用了李左车的计谋,我韩信必死无疑!”

李左车的意见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断韩信粮道,让韩信大军粮草断绝,军心动荡,最后稳操胜券。

韩信面对粮草断绝的局面,都如此感叹,可见粮草对一支大军的重要性。

二十多万人若是粮草断了那是什么情况,打山鸡野兔?

你就是把方圆百里的山鸡野兔全打了也不够塞牙缝。

吃野草树根对付一下,一顿两顿的还凑活,吃多了会死人的!

这些倒还是其次,问题是军心啊,这是最要命的,粮草一断,手下人什么心思都冒出来了,

一个断粮的将军是个好将军吗?当然不是,那跟着他还有前途吗?当然没有!

那就走呗,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难不成还在这里等着饿死,老话说宁做撑死汉,不做饿死鬼,不走干吗?

你说这将军的人头到了对面那边值多少钱,有没有一万两,没有一万两也该有几千两吧,会不会还能换个官当?

这些个胡乱心思足可以在数天之内将一只大军摧毁。

在生死面前能够坚守底线的人本就不多,你再指望每个人都是不畏艰险死难的英雄,最后能陪着你一起挨饿一起死,那就不能怪别人要离开你,要杀你,只能怪你自己太天真了。

李起自然也是明白各中的道理,他可不会天真的以为这二十多万人会心甘情愿的跟着自己一起饿死,这不是笑话吗?

于是李起立即是让人叫来了岳来,戚正,黄廷,刘凤成,吴天明等人,大家凑一块想想办法,看看能够有什么法子解决。

开玩笑,这可是事关二十多万人的吃饭问题,李起就是再能耐,那也变不出粮食来啊,一个人两个人的还好办,这么多人,你以为李起真是神仙啊。

第两百三十八章 出外靠朋友

很快,众人便是来了,李起将此时大军即将要断粮的事情告诉了众人,征求众人的意见。

大家知道大军即将要断粮,也是心惊不已,但是这可是事关二十多万人的粮草,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一时之间,他们也是不知该往何处筹措粮食。

见大家都是一时没有主意,李起说道:“我有个提议,你们参详参详。”

说着,李起将一副简易的地图摊开,指着自己的位置说道:“老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们出门在外,自然也得走到哪,吃到哪,要不然,一路上路途遥远,哪里有那么多的粮草供我们筹措。”

李起这话的意思已经是不言自明,那就是要就地筹措,如今自己大军离开了应天府,来到了河间府,难道李起的意思是要攻打河间府?

见众人投来了询问的目光,李起微微一笑,道:“京畿之地尽在鞑子之手,这河间府又是京畿之地的重要府州,还算富裕,若是我们去跟那河间府“借点”粮草,再加上河间府的义绅一定也会慷慨捐助,两者相加,想来筹措大军十天半个月的粮草还是不成问题的。”

众人听了李起的话,哪里还能不知道李起嘴巴里面说的“借”是什么意思,

他们也都是认为可行,毕竟这时候河间府在鞑子治下,打河间府,那就是打击鞑子,这样一来,既可以削弱鞑子的实力,又可以补充自己的粮草,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岳来首先赞同道:“殿下说的不错,有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