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又有如兄妹一般的情谊,这叫他们听闻这样的噩耗,怎能不悲切!
这时候他们见有机会将坤兴公主救出来,如何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即便他们也知道答应鞑子的要求,那就是在帮助鞑子,但是他们还是忍不住劝李起答应。
李起这时候大脑一片空白,只是凭着身体本能,对吴三才说道:“好,我答应。”
吴三才见李起答应,大喜过望,这不仅意味着他性命无忧,还意味着大功一件,回去之后必定升官发财。
吴三才喜不自胜的便是从腰间将那文书取了出来,里面的内容自然是鞑子放坤兴公主,李起承诺放弃火攻,停止攻城之类的。
魏千章将文书从吴三才的手里接过,而后便是送到了李起的手里。
李起看都没看,便是手一扬,刘桃树立即是将那定王玺印交到了李起的手里。
李起接过玺印,重重的便是在那文书上面盖了下去,算是同意了鞑子的条件。
这年头别看兵荒马乱的,谈判这样的事情基本上就是扯淡,今天谈成的事情,明天就可以反悔不认,这样的事情不说这时候,在历史上也是比比皆是。
但是有道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只要谈成了,把文书签了,那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律法和道德上面的约束力,谁反悔,在道义上就站不住脚,也是会受到天下人的指责。
所以如果李起事后反悔,尽管鞑子也拿李起没办法,但是鞑子却也可以以此为由大肆宣传,以使自己占领道义的制高点,同时也可以打击李起的军心士气。
所以如果李起事后反悔的话,李起也不是一点损失都没有,至少一个不讲信义的名声算是坐实了。
尽管对待鞑子并不需要讲什么信义,但是不论如何,天下人在心里对李起的印象是要受到影响的。
而这,也正是多尔衮采纳洪承畴的理由之一。
吴三才拿到盖有李起“定王之宝”玺印的文书后,顿时就是无比激动,不住的给李起叩头谢恩,而后便是喜滋滋的去给他的主子回信去了。
多尔衮和洪承畴他们见李起同意放弃使用火攻,并且还同意暂停攻城十天,也是高兴,没有丝毫怠慢,立即是命人前去将坤兴公主带来。
第两百三十二章 兄妹相见恨别离
不多时,坤兴公主,朱媺娖便是在几个鞑子兵的押送下,来到了多尔衮和洪承畴的面前。
见到坤兴公主朱媺娖,洪承畴不由得是羞愧的低下了头,一时之间没有说话。
这也难怪,洪承畴虽然说已经投降的鞑子,做了汉奸,但他毕竟还没有完全的丧失人性,多少还是有一点羞耻之心的,
所以这时候见到故主崇祯帝的亲生女儿,洪承畴不免想起了崇祯帝。
平心而论,不论是于公还是于私,崇祯帝对洪承畴都是没得说,
于公,崇祯帝对洪承畴是加官进爵,百般信任,把他的官位几乎是升到了臣子最高的地步,蓟辽督师,崇祯帝把大明帝国最重要的一块地方委托给他,可见对他的信任之重。
于私,洪承畴被皇太极俘虏,崇祯帝还以为他战死,亲自为他设坛祭奠,在仪式上,崇祯帝还动情的流下了眼泪。
在古时候,皇帝的一句话就足以让一个人粉身碎骨,搭上全家老少的性命,更不要说皇帝为一个人哭了,
值得皇上为他哭的人,那足可以被历史载入史册,成就流芳万世的美名。
也正因为此,所以天下人知道洪承畴背叛了大明,投降的鞑子后,无不是对洪承畴恨得咬牙切齿,比别的投降鞑子的人更是恨的入骨三分,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崇祯帝对他积极的恩重,在给洪承畴举行祭奠仪式的时候,崇祯帝落泪,这一点被世人反复提起,
指责洪承畴的人,无不是将这一句话挂在嘴边。
也正因为如此,使得洪承畴也是背负了巨大的包袱,这时候如此这般情境下,见到了朱媺娖,这叫红尘愁怎能不羞愧!
不过洪承畴羞愧,但是那多尔衮却是意气风发,只见多尔衮大手一挥,豪气干云的说道:
“坤兴公主,你回去之后就跟你皇兄说,就说我大清以仁义治天下,只要他可以归顺我大清,本王以我大清列祖列宗发誓,不但保他现在的人马不失,而且还保他世代富贵,不但如此,本王还会上奏朝廷,让朝廷给他封个一字王,世袭罔替,继续做他的王爷!”
这时候的坤兴公主朱媺娖也是知道了她的三皇兄朱慈炯起兵,包围了京城,在这样的情境下,鞑子才是不得已将她释放。
所以这时候朱媺娖心里那一股皇家的傲气也是不由自主的出来了,只见朱媺娖昂着头,镇定自若的说道:
“本宫不过是个女子而已,攻与守,战与和,这自有我三皇兄做决断,这样的大事,又岂是本宫这个女子能够多言的,只怕要让你失望了!”
朱媺娖说完,再也是不理会多尔衮,只是将目光看向了多尔衮身边的洪承畴。
只听朱媺娖对洪承畴说道:“洪承畴,遥想当年我父皇是如此那般器重于你,当你殉国的消息传到京师的时候,父皇不但亲自为你祭奠,而且还罢朝三日,以示对你的悼念。
可是你呢?你又是如何待我父皇?古人云,君忧臣辱,君辱臣死,你又是如何报答你的君王!我的父皇!”
朱媺娖的话掷地有声,锵锵有力,只说的那洪承畴是羞愧不已,一张老脸涨的通红,想要辩驳,却是又好半天的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最后,洪承畴羞愧的对朱媺娖拱了拱手,而后便是又对多尔衮躬身致歉,最后羞愧的下了城头。
“哈哈哈,,,”
多尔衮见朱媺娖三言两语竟然就把洪承畴给骂的无言以对,羞愧的站不住脚,不由得是极其的欣赏。
“坤兴公主,本王之前怎么没想到你有这般伶牙俐齿,若是早知道的话,本王一定把你纳为王妃。”
面对着多尔衮这赤裸裸的流氓话语,朱媺娖凤目一凌,怒道:“多尔衮,遥想当年你父亲也不过是我大明王朝一边将之家奴,身份之卑微与猪狗无异!
纵然今日你一朝得势,但也改不了你那卑微下作的出身!
本宫今日虽然受制于你,但也是朱明皇家骨血,身份之尊贵又岂是你可以玷污!今日你若再敢说一个孟浪之词,本宫便撞死在此,你信与不信?”
多尔衮被朱媺娖这话气的是直跳脚,一双眼睛都要冒出火来了,两只手握得死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