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7 章(1 / 1)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老白猪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就算是死,那也要跟家人死在一起,就算我们死绝了,我们也不敢对殿下有半句怨言啊!”,,,

众人都是一脸期待的看着李起,期望李起可以收回成命。

人群中,开始那个和李起说话的王老汉也是情绪激动,得知定王殿下来了,一股脑的冲到了李起的面前,

王老汉抬头正要说话,猛然一见李起,不由得便是一愣,这定王殿下怎么这么眼熟啊!

可能是因为太过激动,王老汉甚至一下都想不起李起来,直到再看见李起身边的刘桃树魏千章魏万章他们三人,才是把李起给想起来了。

我的天啊,老汉我竟然跟定王殿下说了半天话,还对他发了脾气,这真是死罪啊!

王老汉吓得脚下一软,好些没跌在地上,幸亏被李起眼疾手快的给扶住了。

此时的李起哪里还能不认识这王老汉,把他扶住后,李起连忙关心的问道:“老丈,你没事吧?”

“没没没,,,没没没,,,”

王老汉这时候已经是连话都说不利索了,本来那见人长三分的舌头,这时候也是直打结,伸都伸不直。

“老丈你不必害怕,有什么话你但说无妨。”

诚恳和善良总是容易打动人,李起这诚恳的话语,亲切的态度顿时是让王老汉放松了神经,先不说别的,直接就先一个“扑通”对李起跪拜了下去。

这般的麻利动作,还真看不出来他已经是个年近八十的老人了,连李起都是没有反应过来。

“老头子对定王殿下多有冒犯,还请殿下多多包涵,多多包涵啊!”

“老丈你这是干什么,你这么大的年纪,这不是折煞我吗?”李起赶紧是一把将王老汉给扶了起来。

将王老汉扶起来后,李起看了看他,然后又将目光看向了那些百姓,见他们一个个的深情而又崇拜的看着自己,李起也是陡然感觉自己身上的胆子更重了。

“乡亲们,我知道你们不愿意和家人分开,生怕一分开就是生离死别,但是你们也应该知道我这样做是为了你们好啊!”

第两百二十二章 怀念前朝

“你们想一想,这自古以来,有拖家带口打仗的吗?我们要是就这样过去打京城,那鞑子一个冲锋,你们得成什么样?你们得死多少人!”

要说李起这话岳来他们也不是没说过,但是这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同样的话换了不一样的人来说,那效果就是不一样。

岳来戚正黄廷他们是团长,在大明的官职里面没有这个官号,百姓虽然知道他们是官,但是对这官有多大却是没概念。

所以老百姓在面对岳来戚正黄廷他们的劝说时,还是会固执己见,不依不饶。

但是李起这个三皇子,堂堂定王的名号却是实打实的,那可是具有当皇帝的资格,而且这时候崇祯帝死了,太子生死不明,那他李起这个三皇子就是最正统的皇位继承人,老百姓还能不敬畏!

所以相比较来说,李起的话和岳来他们的话虽然都是一样,但是这话语的分量却是不可比较,这其实也就是古人讲的名分!

你李起的名分摆在这里,听你的话,挨你的训,受你的罚,那都是应该的,别人那就不一定了。

因为老百姓对皇权那是具有与生俱来的恐惧感,敬畏感,所以不管他们怎么想,在他们面对李起这个皇子的时候,李起还没有开口,他们那底气就已经是弱了四五分不止。

再加上这事情谁都知道李起这样做是为了他们好,他们之所以反对,那也只是怕出意外而已,但是李起也说的明白,若是和家小在一起,那出意外的机率好像还要更大!

所以这时候百姓都是不由得底下头,不敢去看李起。

这时候只听李起又是说道:“你们放心,我会派人将你们的家小好好安排,一定会保他们周全,我就问你们一句,你们信不信我?”

李起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老百姓自然也是无话可讲,纷纷是同意了李起的决定,答应让家中老弱先到山东去。

一旁的岳来和戚正黄廷他们见李起不过是三言两语的就把事情给解决了,无不是目瞪口呆,心说这也太容易了吧,

刚才李起说的话我们也说了,而且还说的比李起还要入情入理,但是我们怎么就不行呢!

最后岳来他们也是不得不佩服,直感慨怪不得举事要找宗室当旗子,这宗室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真是没的说。

崇祯十七年九月六日,经过大致的甄选后,本是十三万多人,最后只剩下六万余人。

甄选之所以进行的比较顺利,除了李起个人的影响力之外,还有一个群体的力量也是功不可没,那就是乡绅。

是的,这年头的老百姓许多都是一辈子没出过方圆五十里,五十里以外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另一个世界。

所以这次他们能够成群结队的来响应李起举事,那自然是少不了带头人,这带头人自然就是以乡绅为主。

尽管也有一些族长牵头,但是毕竟见识摆在这里,族长大多上了年岁,行动不便,思维不敏,比之乡绅自然是差了许多。

再加上乡绅有钱有粮,自然是更加具有优势,所以这十几万人大多由各地的地方乡绅牵头过来找李起的。

正是有了他们的协助,才是让岳来戚正黄廷他们管理的方便,少了许多的麻烦。

在明末的历史上,许多的乡绅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他们眼见大明朝廷不行了,于是纷纷串通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给李张送钱送粮,

但是他们很快发现李自成张献忠一遇上鞑子就不行了,于是又转过头来投靠鞑子。

但是等他们看清楚鞑子的嘴脸后就后悔了,鞑子不但是要剃发易服,还对他们进行了大肆的剥削,将他们的财富和田地都是抢个干净。

他们稍有反抗,鞑子就是直接将他举族皆灭。

在鞑子那锋利的屠刀面前,不知道多少的乡绅被杀绝了,这般的惨烈,比之大明朝廷对他们的宽容大度来,那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以至于历史上到了康熙五十年的时候,那时候大明都灭亡六十多年了,还有一个明朝遗老乡绅感叹,说道:“论之富足安乐,当今之世比之前朝,百不及一也!”

由此可见乡绅在大明灭亡后,他们是有多么的怀念大明。

现在,这些乡绅在见识了鞑子的残暴后,心里对鞑子和大明有了对比,以前那个历史那是没办法,没机会,所以才不得不在鞑子的残暴统治下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