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8 章(1 / 1)

东汉末年枭雄志 御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上眼睛睡觉,一点也没有为司马懿答疑解惑的架势,这让司马懿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硬着头皮发问,结果就被狠狠骂了。

呆坐了一个上午,到中午饭点的时候,大家都去饭堂吃饭了,司马懿还呆坐着站不起来。

好一会儿,司马懿才站起身子,像孤魂野鬼一样飘到了饭堂,神色呆滞,打了一份饭菜,坐在了一张没人的桌子前默默往嘴里扒饭。

挫败感,深深的挫败感充斥在他的心中。

什么时候开始,在学识方面甚至远在兄长之上,跟随在父亲身边学习牧民知识和处理政务知识大有所成的司马懿,居然会被嫌弃到了这种地步?

我真的适合做官吗?

我真的可以出人头地带领家族走上兴旺发达之路吗?

我真的可以名留青史建功立业吗?

年轻的司马懿严重的动摇了。

他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觉得之前那些夸赞自己的人是不是都在逢场作戏,自己根本没有才华。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端着托盘坐在了司马懿的对面。

“阁下是司马君?”

“”

司马懿有些茫然地抬起头,看向了自己的对面。

一位身着官服面带微笑的美男子出现在了司马懿的视野里。

真是个美男子。

这是司马懿的第一印象。

那么多年来,司马懿还没承认过自己在相貌上输给过什么人,但是眼下,他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位年轻的美男子在相貌上的确胜过了他。

“阁下是?”

司马懿试探着询问。

“在下诸葛亮,表字孔明,徐州琅琊人,现在在内阁为官。”

“在下司马懿,表字仲达,河内郡人,现在在内阁?”

司马懿忽然反应了过来:“阁下是内阁官员?”

“是的,在下是内阁官员。”

诸葛亮微笑道:“司马君似乎是新人?”

“是,阁下是?”

“在下已经在内阁为官近半年了。”

诸葛亮笑道。

“半年?”

司马懿眨了眨眼睛:“那也就是说,阁下之前也是新人?不是内阁创建之初就”

“对,在下也是新人,是上一批的新人,这段时间以来,大王还没有向内阁增补一名阁员,阁下是近半年来的第一位。”

诸葛亮笑道:“看来阁下很得到大王的看重,不是大王看重的人,是不能进入内阁的,这一点,是魏王府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

“这个我也知道但是”

司马懿有些结结巴巴的。

诸葛亮很明白司马懿现在的感受。

因为他也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

这几日,诸葛亮亲眼目睹了司马懿的纠结,感觉司马懿和自己当时非常相像,觉得无论如何都该出手帮他一把,以尽同僚之宜。

而且不知道为什么,诸葛亮总觉得自己和这个人有点莫名的熟悉感。

很奇怪的感觉促使着诸葛亮向他施以援手。

“其实半年以前,我和现在的司马君是一样的。”

诸葛亮笑了:“与我一同进入内阁的,有十人,我们是通过之前的论才大典进入了内阁,刚刚进入内阁之时,我等也和司马君一样,完全找不到办事的方法,也不知道该怎么请教其余的资深阁员。

我等都觉得他们实在太忙了,根本找不到间隙能去问他们问题,总觉得问他们问题就是在打扰他们,而且他们似乎也不是那么乐意为我们解答问题,总是一副冷冰冰的姿态,只和其他的阁员谈笑,不对我等和颜悦色。”

“诸葛君也有这样的遭遇?”

司马懿很是好奇。

七百一十八 奉孝!你真是个彻头彻尾的大坏蛋!

诸葛亮自然也有过这般的遭遇。

不过他的反应比较快,早早的就融入了内阁的氛围之中。

于是诸葛亮点了点头。

“那是自然的,之前,我们都是不懂事,不知道该怎么办事,不了解内阁是一样什么样的官衙,因此闹了不少笑话,类似于司马君所遭到的责骂,我等十人每一个都遭遇过。”

“居然如此?”

“就是如此。”

诸葛亮笑道:“不过后来,我等都反应过来了,内阁,是魏王殿下处理政务的左膀右臂,所做的事情都是魏王殿下亲自交付的事情。

对于我等而言,就是在为魏王殿下分忧,也是在魏王殿下眼皮底下办事,一举一动,魏王殿下都看得见,每一句话,魏王殿下也都听的见。

咱们所做的事情,都是国事,是魏王殿下才能接触到的事情,所以这对于我等而言,就是最大的考验,也是最大的幸运,这样的机会,可不是每一个吏员都能有的。”

诸葛亮架起一块肉放入嘴里,缓缓咀嚼,然后说道:“进入内阁,在整个魏王府之中,乃至于整个魏国之中,都是极其让人羡慕的事情,因为距离魏王最近,最容易得到赏识。

但是同时,这也是公务最为繁忙的官衙,其他官衙都可以按时回家,但是我们不行,我们经常要到繁星满天才能离开,但是天不亮就要来,工作极其繁重,会很疲累,这一点,司马君应该也能明白。”

“是,我知道,内阁的公务的确非常多,非常繁杂,非常忙碌。”

司马懿连连点头:“诸葛君之前是如何挺过来的?诸葛君也被要求十天之内无法适应就要离开吗?”

“是的,一模一样,十天之内不能适应的话,就要离开了,这虽然不在明规定之中,但也是人所皆知的事情。”

诸葛亮点了点头:“当时,我等十人之中最晚的一个人花了五天适应,最快的,花了两天,全都通过了内阁的考验,成功留在了内阁,没有给魏王殿下丢脸。”

“诸葛君莫不就是那个花了两天之人?”

司马懿试探着询问。

诸葛亮微微一笑:“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十天之内适应内阁如此繁杂的政务和复杂的局面。”

“对!这是最重要的。”

司马懿放下了筷子,朝诸葛亮行礼:“还请诸葛君不吝赐教,懿必有重谢!”

“重谢就不必了,咱们都是同僚,不过是同僚之谊。”

诸葛亮微笑着摆手:“其实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关键是时机,还有说话和请教的方式。”

“方式?”

司马懿有些疑惑:“还请诸葛君详细说说。”

“很简单,就是用对待老师的态度对待指导阁员。”

诸葛亮笑道:“阁员对于我等都是有指导之恩,虽然不是老师,但是也对我等有恩,在极其繁忙的间隙为我等指导,这份恩德,需要我等待之以师之道。

另外就是不要在办公时询问,而要注意多看,多听,看看阁员们是如何谈论政务的,从交谈之中学习,然后,在午休时用一点点时间向阁员请问自己的问题。”

诸葛亮如此一说,顿时给了司马懿一些指点,让司马懿对这些事情有了一些想法。

“原来如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