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5 章(1 / 1)

东汉末年枭雄志 御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么时候脱离苦海,就是看马超的发挥怎么样,马超发挥得越好,凉州人民越早脱离苦海。

事实证明,马超的发挥很不错,和当年的董卓一样,几乎是超水平发挥,完美的顺应了郭某人对他的无限期待。

他对阎行的欺辱和压迫几乎是全方位的,那种欺辱和压迫郭某人都看不下去。

当然了,马超自己也是有恃无恐。

郭鹏派人来册封马腾的时候,所有凉州的割据军阀们都被郭鹏打怕了,生怕郭鹏起大军来攻,所以战战兢兢,一看郭鹏立了新皇帝,又遣使来册封,这很明显是要和解的讯号。

他们觉得郭鹏要做权臣了,要把所有精力放在政治方面而不是军事方面了,他要退居二线了,不打仗了,于是选择和大家和解。

和解需要一个代表,这个代表就是马腾。

郭鹏选择了累世豪门的马腾作为自己的和解对象和凉州人的代表,与他们达成了和解,一改高压的政策,进行了一定意义上的怀柔。

作为怀柔的象征,郭鹏把直面凉州的三辅之地的驻军削减了一半。

三辅各留五千兵,长安大营留兵一万五千,削下来的三万被郭鹏征调,在古函谷关以西一百四十里处,修建了一座新关,命名为潼关。

古函谷关在西汉时期就逐渐被废弃,新函谷关在古函谷关以东,靠近雒阳的位置,失去了秦朝时扼守唯一通道的地位,新函谷关只能扼守两条道路的其中一条。

郭鹏就曾经利用过新函谷关的缺陷,成功突破了函谷关防线进攻董卓在关西的防线,要不是袁绍偷家,郭鹏还真不知道以什么理由回去。

于是郭鹏在进攻马腾韩遂的同时,也在关中之地勘探地貌,寻找适合建立潼关的地方,想着把潼关建立起来,作为未来保卫雒阳的一道防线。

未来雒阳作为自己的帝都,虽然历史底蕴足够,但是雒阳之地的形胜不如长安,也不如未来的北京,可这个时代去北京定都纯属脑袋坏了,他可以选择的地方只有长安雒阳,邺城在形胜上也不如长安和雒阳。

郭鹏放弃了长安,选择雒阳,重要的原因就是雒阳距离青兖二州更近,距离自己的起家基本盘更近,更便于就近控制关东,发展关东。

雒阳以东有险要关卡数座,足够防御雒阳之用,这都是东汉帝国留下来的遗产,郭鹏只要修缮就能使用。

而西边,新函谷关已经不足以承担这个重要的使命,所以郭鹏决定新建立一座险要关卡。

潼关。

选址的时候,郭鹏选在了古函谷关以西一百四十里的位置,这里与古函谷关之间的一百四十多里的道路蜿蜒山间,深险如函,因此称为函谷,函谷的东头便是古函谷关,西头,便是郭鹏选定的潼关地址。

设立潼关,派兵驻守,将潼关以东的土地作为雒阳的战略缓冲,以此增强雒阳的安全范围。

这三万军队抽调走去修建关隘之后,更加确定了凉州军阀们对郭鹏行为的认知。

他们认为郭鹏征战十数年,已经累了,想停下来休息,享受权力和荣华富贵,郭鹏不想打仗了,郭鹏很疲劳了,这个怼天怼地的家伙已经没有继续奋战下去的雄心壮志了。

他们安全了。

于是他们纷纷大喜过望,又一起前来恭贺马腾和马超,庆祝他们撑到了最后,撑到了郭鹏累了,决定要休息了,于是他们一起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从此凉州无忧矣!

他们可以放松的做土皇帝,在地方上作威作福了!

六百七十一 被欺负的韩遂

马腾和马超当然是得意洋洋。

他们认为他们父子是凉州人可以获得如今地位的重要功臣,是在他们父子的努力下,才逼迫郭鹏不得不用怀柔政策来对待凉州。

都是马氏的功劳。

这些大小军阀的恭贺与顺从无疑助长了马腾和马超的气焰,他们也很快就忘记了这些事情里也有韩遂的努力在其中,也有韩遂不惜一切的努力为他们添砖加瓦。

他们甚至选择性的忘记了凉州的政治军事生态是双核制而不是单核制。

对于此,韩遂自然非常不满,非常嫉妒,非常恼火。

但是他还是万万没想到,马腾父子居然会那么快的就得到了凉州几乎全部的军阀的支持,坐稳了凉州一把手的地位。

他以为凉州大小军阀多少还是会维持之前的局面,大家各自为政井水不犯河水的,但是韩遂还是低估了正统和大义名分的重要性。

马腾父子掌握了大义名分,做什么事情都是有大义名分的,小军阀们都不傻,知道马腾父子才是凉州真正的话事人,能代表凉州在郭鹏面前说话,那自然赶着巴结马腾父子,把韩遂扔到了一边。

哪怕韩遂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凉州二把手。

别驾的地位也是很重要的,安西将军也不是可有可无,甚至可以说很重要,是二把手。

但是在凉州刺史和征西将军的名位之下,谁会去在意韩遂翁婿两个?

郭鹏选择了马腾,那很明显应该去巴结马腾,马腾想要打击韩遂,那他们肯定也要跟着打击韩遂啊。

在大义名分的帮助之下,很快,马腾就架空了韩遂。

在凉州刺史府里安排的官员也都变成了马腾的亲信,所有人直接向马腾汇报工作,而不是向韩遂汇报工作,连韩遂的本职工作都有人代劳了。

韩遂直接就被架空了,政权是一点儿没捞着,天天坐冷板凳。

而在军队方面,凉州大小军阀都表态要听从马腾和马超的指挥,一个字儿也没提及韩遂和阎行。

于是很快,韩遂这边原有的军事力量和仆从势力就面临了大分化,纷纷选择背弃韩遂投靠马腾和马超父子,最后除了自己的亲信军队,全都听了马家父子的。

韩遂是没想到大义名分居然那么恐怖,居然那么能收拢人心,眼看着自己就要变成光杆司令了,眼看着曾经双核心的局面就要被马氏单核心取代了,韩遂是着急万分。

偏偏马腾拿了好处还卖乖,表面上对韩遂还是十分亲近,内里却对韩遂十分不善。

架空他的权力,收买他的亲信,一步一步要把这个最好的兄弟给搞死,多管齐下,一时间韩遂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还手之能。

这还不算,马腾年龄大了些,相对更喜欢实际利益,而不是口头上的逞能。

马超就不一样了,年轻气盛,又做了征西将军,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