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和杂胡青壮做劳动力,缓缓进行建设,村乡县郡格局一如内地郡县。
因为没有豪强地主和士族的插手,郭鹏对并州的掌控力度是全方位的,轻轻松松就把自己的意志贯彻到底,又以被俘获的四五十万牲畜为底气,郭鹏正式布置任务给臧洪,让臧洪开始筹备马政,在并州养马。
以前郭鹏获得马匹都是从乌丸人手里买,然后运到中原去,好的留给自己打仗,差一点的就当作运输之用,再差一点的就卖给袁术刘表还有江东人,赚取高额利润,坏得很。
这一回,郭鹏不再需要继续花大价钱向乌丸人买马,而可以自己经营自己的养马场了。
有一片广阔的草原用来养马,郭鹏筹备在并州训练大批量的骑兵,为自己之后进取关中关西和凉州,以及北伐鲜卑做准备。
北边养马,南边操练水军,努力屯田储存粮草,郭鹏的战争准备从来没有一刻是停下来的,他努力不止,战斗不息。
拥有这方面的优势依然不是郭鹏的终点,并州的建设还需要时间,因为被破坏的很严重,恢复起来难度比较大。
比起并州,幽州各方面都保存得比较完好,他自己也是在幽州起家,比较熟悉幽州的情况。
所以下一步,就是针对幽州延边的鲜卑人。
幽州的情况还是比较特殊的。
他对幽州的统治更多的是进行名义上的治理,以幽州本地豪强鲜于辅为幽州刺史,表面上掌握大权,实际上还是多家豪强大族的联合。
袁绍争取到了一部分人的配合,郭鹏就灭了那一部分人,剩下来一半还好端端的存在着,更为他『掌握』幽州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受到了郭鹏的回报,继续过他们的日子。
糜氏和李氏那种拥众一万以上的豪强在幽州比比皆是,他所委任的鲜于氏本身就是拥众两万的大型豪强。
大的小的,算在一起林林总总一百多家,掌握着的人口数目比官府名册上的自耕农数目要多两倍以上。
还真别小看了幽州的人口,黄巾之乱和董卓之乱以后的中原混战之中,从中原河北之地逃到幽州避难的人口近百万。
虽然之后返回了一部分,但是依旧有好几十万留在幽州,大大扩充了幽州人口。
这部分人口中相当一部分为了活命投靠了幽州本地豪强以求生,幽州本地豪强的势力为此大增,占据辽东自立为王的公孙度就是这波移民潮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所以幽州的问题还真不小。
郭鹏实际上也就保持着对涿郡、上谷郡和代郡以及广阳郡的影响力和一部分掌控力。
上谷郡和代郡还有相当一部分难楼的势力,广阳郡则主要依靠鲜于氏的力量掌握,综合算下来,他一点也不占优势,除了涿郡之外。
四百九十一 裂变的天下
在涿郡,郭鹏以杜袭担任太守,魏国镇北将军张飞担任涿郡守备,驻军五千,对涿郡的掌控还是很到位的。
经过杜袭的努力和乡村基层政府的努力,涿郡的屯田也发展的不错,现在涿郡囤积了相当一部分的粮草,道路也修缮的比较出色,对于之后出击公孙度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攻伐并州好解决,理由也好找,而且也不用担心什么,因为并州主要都是外族势力,郭鹏等于是在驱逐蛮夷恢复汉土,说得过去。
幽州就不同了,单纯的军事手段不行,若要削弱这些豪强宗族的力量,郭鹏需要动用政治手段。
但是政治手段需要军事手段为借口,对于幽州,有两个借口可以使用。
其一是鲜卑,其二是自称辽东侯平州牧的公孙度。
有公孙度的存在,郭鹏还是很开心的。
他野心勃勃,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只要稍微宣告一下,立刻就能把公孙度定义为大汉的逆贼,扣一顶逆贼的帽子,然后顺理成章的讨伐之。
鲜卑人也差不多,鲜卑不臣服汉室,与汉室敌对,什么时候讨伐鲜卑都是一句话的事情,不需要什么大义名分。
有了公孙度和鲜卑人这两个借口,郭鹏才能方便在幽州动兵。
这和之前为了帮难楼复仇而干掉丘力居的时候是一样的,有了那个借口,郭鹏则下令鲜于辅组织幽州兵和难楼一起进攻丘力居,彻底剿灭了丘力居的力量。
这一次,郭鹏的目标就是以攻打公孙度或者是鲜卑人为借口,征调幽州兵作战,还要号召幽州豪强出力,在消灭威胁的同时,还能消耗幽州豪强的力量。
一路过去,还能顺手灭掉一些不长眼的辽东属国的胡人。
消灭敌人,让豪强和士族的力量衰弱,则再也没有谁有借口有资格有能力阻止自己登上天下至尊的地位。
魏公国很快就可以升级为魏王国,乃至于魏帝国。
郭鹏心头火热。
而就在这个时候,程昱派人送信,将郭鹏讨伐并州匈奴之时所发生的事情一一讲述给了郭鹏听。
首先当然就是弘农方面发生的事情。
段煨和张济利用恐怖手段和军事压迫压服了士人们,杀死了一些暴露出来的保皇党,彻底占据了主动。
于是在郭鹏抵达太原郡的时候,九月上旬的时候,他们动手了。
他们对外发布天子诏令,说天子有感袁术造反之事中段煨和张济力保汉室不失的功劳,又想到段煨和张济曾经保护皇帝车架,有救驾之功,天子十分感动,于是决定封赏段煨和张济。
天子晋升张济为公,封号『雍』,准封邦建国,建立雍公国,为雍公国国君。
然后天子又晋升段煨为公,封号『虞』,准封邦建国,建立虞公国,为虞公国国君。
雍国和虞国的建立将关中之地一分为二,汉天子仅名义上保留了弘农城附近的一块地盘,而实际上这块地盘也是张济和段煨分掉了的。
天子什么都不剩了,就剩个名头,百试百灵的名头。
弘农朝堂上得知此事的时候,还是掀起了一阵风浪的。
不少士人无法接受这个局面,无法接受这个和掀桌子没什么两样的彻底背弃了士族利益和内心感情的局面,他们当堂跳起来怒斥段煨和张济乱国,怒斥权臣误国。
有两个年龄较大的老臣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孤注一掷拿着手里的笏板尝试击打段煨和张济,冲过去喊着要为国锄奸,结果激怒了张济。
张济武将出身,哪里是这些士人可以对抗的,于是张济拔刀向前,刺死一人,劈死一人,血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