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3 章(1 / 1)

东汉末年枭雄志 御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和她生下三个孩子,也不会想着尽早限制曹氏的势力,避免到最后失衡,不得不下杀手。

于是在兴平元年九月底,郭鹏正式纳夏侯氏女夏侯琳和田氏女田柔为妾侍。

她们两人都是十七岁,是各自族中最优秀的女子,身怀着家族中人的期待,无论如何也要为郭鹏诞下一子,稳定自己的地位。

郭鹏也就此立志,要以最快的速度让她们怀孕,完成自己作为主君的任务,让田氏和夏侯氏,还有无数对此感到在意的部下们安心,放心,然后老老实实的办事。

她们有了孩子,娘家人才会更放心,更忠诚。

做主君,其实也是很累的。

紧张,疲乏,枯燥,腰也很容易酸。

最近的饮食大概需要好好的安排一下了,安排一些比较不错的补品之类的,比如郭鹏很喜欢吃的羊肉之类的。

作为一个快要三十岁的男人,在这个年代已经可以算作中年,并且是老年预备军了,的确,青春一去不复返了。

不过还是稍微有些愉快的。

夏侯琳和田柔,相貌都是不用多说的,郭鹏很满意,当然她们背后的家族也不敢让郭鹏不满意,百依百顺,说什么就是什么,恭敬谨慎的有些过了头。

不过在那些事情上,就算已经四十岁可以自称老夫了,也还是要老夫聊发少年狂一下下的。

更何况郭某人根本就不是老夫,还是一个二十九岁的有为青年,浑身上下洋溢着浓烈的雄性荷尔蒙。

提枪上马,猛烈冲刺,将敌人刺于马下。

夏侯琳和田柔不是同一天送来的,还是稍微隔了一天,分个先后。

反正两三日之内纷纷拿下,然后不停的折腾不停的折腾,折腾到郭鹏满意了为止,夏侯琳和田柔也彻底领略了郭鹏的威猛和温柔。

号称大儒卢植的弟子,还以为是个文质彬彬的美男子。

当然的确也是个文质彬彬的美男子,但只是看上去而已。

长期领兵征战熏陶出的杀伐果决的霸气,还是不由自主的展露了出来,让夏侯琳和田柔难以招架,被毫无意外的征服。

郭鹏这边享受着温香软玉,尽享尊荣,过着现在的正牌皇帝刘协做梦都想不到的生活。

刘协的日子是真的不好过。

被李傕劫入军营之中,刘协被迫接受李傕的支配,在李傕的要求下,刘协让太尉杨彪、司空张喜率领十多位朝廷高官前往郭汜军营请求和解。

郭汜因为被李傕抢先一步得到了刘协而十分恼火,非但不肯和解,还将众人扣留下来。

杨彪责骂郭汜,骂郭汜是逆贼,郭汜大怒,抽刀就要砍死杨彪,幸亏周边群臣苦劝,说杨彪地位高,不能杀,郭汜这才作罢。

但是郭汜还是扣着这群人不让走,最后活生生把随行的朱儁给气死了。

朱儁想着重现王允的功劳,从中央拨乱反正,继而顺利安定天下,走中央到地方而不是地方到中央的道路,但是却看不出王允死后天下大势无法逆转的局面,于是被活生生气死在了郭汜的军营里。

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而在此期间,李傕和郭汜的交战每一日都在进行,每一日都在厮杀,双方死伤都挺严重。

在被『请』入军营做了一个月的人质之后,十月底,刘协选择将自己身边的贵人伏寿正式册封为皇后,来了一场战火册封礼,也不知道是想冲喜还是想彰显一下自己作为皇帝的威严。

但是不得不说,这的确是有点草率,伏寿大概也是皇后册封礼最寒酸也是最危险的一位皇后了。

伏寿是汉桓帝的女儿阳安长公主和学者伏完的女儿,和刘协算是亲上加亲,其后伏完被加封为执金吾,负责率领卫士保护刘协的安全。

说是这样说,但是伏完并没有什么卫士可以率领来保护刘协,李傕根本不搭理这群自嗨的人。

他继续和郭汜打仗。

东汉末年枭雄志

三百七十七 坎坷的东归之路

李傕这边打仗打得很嗨,但是没过几天,他部下的将领张苞、张宠背叛了他。

两人串通郭汜,打开了营门,郭汜大军杀入其中,箭如雨下。

激战之中,李傕的耳朵被射穿了,箭矢甚至波及到了军营里的刘协,都射到了刘协的脚边,再往上一点就该出大事了。

这不得不说是李傕在酒席上刺杀樊稠的事情带来的后遗症,从那以后李傕的军队里就不断出现背叛者,始终不得安生。

战后,李傕把刘协和群臣迁到了别处,派兵严守,使之内外隔绝,刘协和群臣十分饥饿,李傕居然拿少量谷物和腐烂的牛骨应付。

刘协十分恼恨,但是作为手上没有实权的皇帝,他却也无可奈何。

事情一直持续到了十一月中旬,前将军张济从弘农郡赶回来劝和为止。

李郭二人大战数月,长安周边生灵涂炭,实在是打不下去了,又因为张济赶了回来,两人才有了和解的势头。

刘协也终于得到了解放,被李傕放回了宫中,总算能有个地方睡个安稳觉了。

但是,被严重破坏的长安城已经难以作为帝都存在了。

刘协心中对于东归雒阳摆脱李郭二贼的钳制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正好此时张济也有要带着刘协离开长安去弘农的想法,于是就在刘协的协助下作为中间人,和李傕郭汜进行了一场为期两个多月的拉锯式和谈。

这场和谈直到兴平二年元月底才终于尘埃落定。

因为长安实在是残破不堪,民户逃亡大半,没逃掉的死了大半,尸积成山血流成河,周边死人甚多,虽然天气寒冷,尸体也还是腐烂了,散发着阵阵的臭气。

张济对李傕和郭汜说如果继续待在长安,爆发了大的瘟疫,皇帝的安全受到了威胁,他们又怎么办?

李傕和郭汜左思右想,的确不敢承担这样的责任,于是在张济的担保下和贾诩的劝诫下,李傕和郭汜同意刘协东归。

作为交换,李傕做了位在三公之上的大司马,张济为骠骑将军,封平阳侯,假节,郭汜封车骑将军,杨定封后将军,董承做了安集将军。

二月初,归心似箭的刘协雀跃不已的踏上了从长安到雒阳的归途。

不过,去长安的时候一路顺风,离开长安返回雒阳却并不是一条顺风路,而是一条极为坎坷并且充满危险的道路。

这一点,在刘协的车队刚刚离开长安城还没跨过护城河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

李傕和郭汜的士兵在桥头闹事,阻挠车队过桥,还是刘协有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