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6 章(1 / 1)

东汉末年枭雄志 御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本初似乎并没有做好进攻东郡的准备。”

曹操将自己探知的消息告诉了郭鹏,并且根据袁绍的军队缺少粮食的情况,判断袁绍并没有南下之心。

“袁本初如果想要南下策应吕布,不可能不给军队配足粮草,所以明公,忠以为,袁本初在荡平辽东公孙瓒之前,一定不敢南下进攻兖州。”

戏忠则给出了更加明确的判断,判断袁绍采取了先北后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稳定后方,然后再徐图进攻青兖二州。

这个判断符合郭鹏从情报中得到的准确消息,可见戏忠的确是下了功夫研究袁绍的。

“既如此,就好,兖州现在乱得很,韩元嗣还建议我攻打河内郡,我有这样的想法,不过眼下半个兖州残破,需要整顿,暂时没有进取之力了。”

郭鹏摇了摇头,一脸横遗憾的样子。

然后,郭鹏把张辽介绍给了曹操认识,也把曹操介绍给张辽认识,之后,就是曹操和张辽一人主政一人掌兵,共同镇守东郡了。

曹操对于郭鹏任命一个降将做守备掌握军权的安排很是不理解,私下里与郭鹏谈论此事。

“子凤,张文远是并州人,是降将,眼下吕奉先刚刚败亡,张稚叔还在河内郡,袁本初还在冀州虎视眈眈,你就任命他做东郡守备,这不是太危险了吗?你不担心他通敌,我还有这样的担忧。”

听了曹操的担忧,郭鹏哈哈一笑,摇了摇头。

“大兄,你担心,我可不担心,张文远不是一个单纯的武夫,他读过书,懂道理,能在雒阳和长安这两个地方,以大将军旧部的身份存活,难道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吗?”

曹操皱着眉头,缓缓说道:“说是这样说,但是我总觉得不踏实,你把兵权交给一个降将,这太冒险了。”

“非也非也。”

郭鹏也摇头:“张文远能在雒阳和长安活下来,趋利避害的本事就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他比谁都清楚眼下的局势,甚至从开战之初就对吕布不看好,所以攻打燕县也是出工不出力。

饶是如此,他也没有背叛吕布反戈一击,只是在不得已的时候投降,在这种世道,这本是人之常情,张文远不会看不出我等的优势和袁本初的劣势,他会竭尽全力。”

曹操将信将疑。

“即使如此,我也不觉得他是可以信任的人,子凤,他可是并州人。”

“并州人又如何?难道就不是大汉子民了吗?”

郭鹏笑着握住曹操的手:“大兄,这种世道,不能指望什么人都和咱们家人一样无比可靠,人人都不愿意死,人人都想活,也想要富贵,想要权势。

看准有权势的人跟随之,是人之常情,原先的主上衰败,属下四散而去改换门庭并不奇怪,不能奢求每个人都一定要为主上而死,只要能做好份内的事情就可以了。

而且,他的家眷已经送到卢县去了,在东郡还有大兄为我看着他,张文远不是愚笨之人,我放心,在这里,张文远绝对不敢造次。”

曹操看了郭鹏一会儿,笑了。

“我这天生就是一个劳碌的命,刚在济南把屯田的事情弄完,你就让我来东郡收拾烂摊子,我是你妻兄啊!”

“大兄若不是我妻兄,我能把东郡那么重要的地方交给大兄?”

郭鹏哈哈一笑:“眼下袁绍在北,张杨在西,大兄,东郡可就要靠你了,没有你在东郡盯着,我可不敢高枕无忧。”

“你就知道给我说好话,让我埋头苦干,你好高枕无忧。”

曹操一脸的笑意,倒是见不到多少埋怨之色,似乎挺乐在其中的样子。

三百 郭氏故吏

郭鹏很清楚曹操的忧虑,也很清楚这个世道,人人对于忠诚的焦虑感。

因为这个时代有一个很根本的问题。

汉天子还在,大家所有人在名义上都是汉天子的臣子,郭鹏也好,袁绍也好,袁术也好,都是汉天子的臣子。

包括他们各自的属下,也基本上都是汉天子的臣子。

这段历史进程之中,各大军阀势力内部出现过很多造反叛逆的事件,这是能够理解的。

因为严格来说,这一时期,按照二重君主制的规矩,他们的部下有很多人不是他们的故吏,那些麾下官吏往往是他们率军占领某个地方之后,某个地方原先就有的官吏。

是朝廷任命的。

所以只要汉天子还在,这些官吏只需要以汉天子为君主,而不需要以占领地方的军阀为第二重君主来效忠,没有实际上的道德包袱。

就好比陆康反抗袁术,陆康的庐江太守是朝廷任命的,他本人也不是袁氏故吏,袁术有什么资格对他指手画脚呢?

二重君主哪一重都沾不上,人家凭什么对你效忠呢?

董卓杀袁隗,吕布杀丁原之所以广为诟病,是因为袁隗是董卓的举主,丁原也是吕布的举主,这等于弑君,能不被人诟病吗?

郭某人更是深刻的明白这种隐忧的存在是多么的要命。

当他的势力越来越大的时候,就更加要命,因为相当多有权势的部下和他一样都是名义上的汉臣,二重君主哪一重都沾不上边,没有尽忠的必要,造反也没有道德包袱。

所以郭某人才未雨绸缪,在上谷郡就利用自己开府的权力将一群核心谋士部将全部举荐,使他们统统成为自己的故吏,后来也不断的这样做。

最早的两曹两夏侯,程立,糜竺,后来的赵云,关羽,张飞,曹纯,休假期间寻访的顾雍,枣祗,戏忠,郭嘉,郭瑞。

还有鲍信推荐的于禁,自己来投靠的乐进,在青州由郑玄推荐的门人,如国渊和郗虑,主动投靠的荀彧,到兖州寻访的人才,如陈宫等。

他们身上只要没有现在还有效的故吏关系,全部都是先进入郭鹏的将军府和州牧府挂职,确立了郭某人对他们的第二重君主的身份,然后才外放做官。

等于这些人全都在郭鹏的府中任职过,领过郭鹏给他们的俸禄,现在不再担任府中职位,但是已经全都是郭某人的故吏了。

这叫郭氏故吏。

人少,但一样有用。

有了这层关系,再加上质任制度,双重保险,能够将背叛的风险降到最低,然后郭某人才把他们外放做官,带兵。

现在郭某人还是这样做。

来投靠的只要身上没有官职和已经存在的故吏关系,统统先进入自己的府中担任官职,领取自己发给他们的俸禄,自己辟召他们做官,然后再放到外面来。

很多这个时代的忠臣和他们所忠诚的主上之间都是有特殊关系的。

比如诸葛亮和刘备,诸葛亮就等于是刘备的故吏,刘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