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9 章(1 / 1)

东汉末年枭雄志 御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可犹豫,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袁绍顿时感觉许攸说的很对,虽然荀谌还有些犹豫,但是袁绍心意已定。

袁绍决定立刻分别派遣部将周昂、麹义率军进入豫州、青州,趁孙坚和郭鹏都在讨董前线,釜底抽薪,让他们吃个哑巴亏!

天下大乱的前奏曲,被董卓吹响,进入正题之后,奏出第一声响的,是兖州刺史刘岱,他杀死了桥瑁,吞并了东郡。

而奏出前期最强音的,则是袁绍。

讨董联盟还没有在名义上解散的时候,盟主袁绍便开始背后捅刀。

为了自己的私利,弃正在讨伐董卓的大义于不顾,对盟友直接下手,吃相极差,也让很多人更加看清了袁绍的真面目。

不过乱世即将到来,再怎么吃相难看,只要势力大,就有人投靠,有人吹,有人帮洗地。

而弱小的人,即使被侵害了,即使有大义名分,也不顶用,没人会为弱者出头。

没错,没人会为弱者出头。

很显然,袁绍把孙坚和郭鹏都当成弱者了。

接着,袁绍麾下的谋士们为他分析天下形势,向他提了很多建议,帮助他交好宗员和刘岱,并且派人向并州发展,观察并州局势,然后向南边进行渗透,遏制袁术派系的发展。

得到冀州之后,加上和宗员以及刘岱的关系,袁绍瞬间扭转了自己对抗袁术曾经不利的局面。

四世三公的庞大底蕴一朝爆发,就能瞬间扭转天下局势。

袁绍立刻具备了称雄河北乃至天下的潜力,而在不久之前,他还仅仅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渤海太守。

几个月之后,他就开始策划攻略天下了。

谋士,武将,军队,地盘,什么都不缺了。

袁氏的力量可见一斑。

而此时,郭鹏和孙坚还在关中前线,越过了形同虚设的函谷关,对正在渑池驻军防御的徐荣发起攻击,双方大战数月,不分胜负。

当此时节,函谷关早已经没有了战国时期天下雄关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的函谷关的地势非常险峻,其两边高地叫做稠桑原,中间裂隙即函谷,关城建在裂隙口,并且在关前还有一条弘农河。

先秦时期的关东六国伐秦,必须先渡河,然后才能扣关,即使打进了关,还要经过十五公里长的谷缝,行军风险极大。

于是秦国凭借函谷关天险,进可攻退可守,不断蹂躏山东六国。

西汉武帝时,汉武帝把函谷关向东移了数百里,设置了新函谷关。

而从雒阳进入关中平原有两条路可走,新函谷关设在了北路上,南路则没有设置,导致新函谷关的战略价值远不如旧函谷关。

为此,进入东汉,朝廷开始重新重用旧函谷关。

但是数百年过去了,关中的气候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函谷关周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旧函谷关的原壁是贴着黄河而走,不留一点空隙,但是到了东汉,由于黄河的河道不断下切,导致黄河水位也随之不断降低,原来紧贴着原壁的河道就会裸露出来,形成河滩。

而这个河滩可以过人,这就让函谷关的天险不复存在,旧函谷关的价值也几乎不存在了。

于是才有后来在建安元年,曹操下令修筑潼关的事情。

而这个时候,潼关还是不存在的,董卓为了防御关东军队的进攻,在渑池、华阴、安邑分设重兵,又让其他将领留守各县,组成多道防线。

层层防御,节节阻击,兵力后勤补给上都远胜郭鹏和孙坚的联军。

无奈之下,郭鹏和孙坚只能坚持作战,试图一点一点挫败董卓的防线,可收效甚微。

徐荣屡次告急,屡次得到了董卓的增援,得以稳住阵线,没有让郭鹏和孙坚实现突破突破到弘农郡的战略目标。

没办法,后勤和兵力都不足,虽然郭鹏屡次重创徐荣的军队,却始终不能打败徐荣,更进一步。

双方在后勤上的差距很大,这不是战将的勇猛可以弥补的。

尽管如此,鲍氏兄弟和公孙兄弟还是支持郭鹏,与他共进退,要对抗董卓,大有一副敢为天下先的架势,十分雄壮。

然而这样雄壮的一场战斗,在初平二年的二月份迎来了转机。

郭鹏亲自率军大战徐荣,双方短兵相接,亲卫将许褚放箭射伤了徐荣,徐荣军队溃败,渑池被攻破。

郭鹏和孙坚立刻率军追击,董卓辛苦营造的第一层防线终于被攻破了。

而在这个档口,在渑池被攻破三天的时候,初平二年二月十六日,郭鹏接到了程立的急报,说正月底,平原国遭到了袁绍部将麹义的进犯。

二百三十六 大军归来

根据程立的说法,麹义受到袁绍的指使,打着帮助青州对抗黄巾军的旗号,率领一万五千兵马强行要求进入青州。

驻兵平原国的曹仁予以拒绝,麹义见无法顺利进入,居然直接纵兵进攻,强行突入平原国。

曹仁率军与之鏖战,战况不利,鬲国县失守,程立调动兵马支援曹仁,现在堪堪稳住局面,请郭鹏尽快归来。

而孙坚也接到了袁术的通知。

说袁绍趁他的主力都在关中,卑鄙无耻的派部将周昂做豫州刺史,已经率兵占据了豫州很多郡县,让孙坚马上带兵回去对抗周昂。

讨伐董卓的两名主力将领各自的大本营都遭到了联军盟主袁绍的釜底抽薪!

鲍信当场就拔剑狠狠插在了地面上,红着眼睛痛骂袁绍猪狗不如。

公孙瓒咬牙切齿的诅咒袁绍不得好死。

张飞气得直接折断了自己的长矛。

孙坚部将程普当场就要上马冲到河北去和袁绍大战三百回合。

刚刚招募兵马来到雒阳的朱儁更是为此感到十分错愕。

朱儁没有跟着董卓西迁长安,他在董卓麾下经常受辱,不愿继续受辱,于是找了个机会脱离了董卓阵营。

在雒阳被攻破之后,朱儁招募了一支人马来到雒阳,会合了郭鹏和孙坚的大军。

如今,听闻大业将成之际,郭鹏和孙坚被人釜底抽薪,不由得十分痛恨。

“袁本初到底要做什么!!”

老将泪流满面。

孙坚满脸不可置信的看向了郭鹏,郭鹏仰天长叹,闭上眼睛,也泪流满面。

“我们同举义兵,目的是为了挽救江山社稷,如今逆贼将被扫灭,讨董盟主居然率先发难,对我等行如此不仁不义之举,天下之大,我又该跟谁戮力同心,回天转日呢?”

郭鹏的部将们就没有不为此感到痛恨不已的。

事已至此,讨董之战势必不能继续,郭鹏和孙坚,还有鲍氏兄弟和公孙兄弟,只能互相协商,率兵而去,回去整顿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