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
他在宴会上向心腹们询问,询问这件事情上到底是应该帮助董氏,还是帮助响应号召的袁氏。
幕僚刘子惠非常不满韩馥这种首鼠两端的行为,怒斥道:“这个时候应当是助国家,哪里来的助董助袁?”
韩馥感到惭愧,于是不再阻止袁绍响应号召,写信给袁绍,支持他的行为,于是袁绍得以公开行动。
冀州牧的压力对袁绍这个渤海太守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同为外来人,尚未站稳脚跟,纵使袁绍出身袁氏,在大义名分之下也免不得遭到压制。
可见州牧对麾下官员的压制力有多强。
同样的事情郭某人也在做,就任州牧以后,除了东莱郡和北海国遭到黄巾军侵夺的地方很多,乐安国济南国平原郡和齐国都被他安排了亲信做郡守国相或者驻军防御。
曹操做了济南相,臧洪做了乐安国相,枣祗毫无疑问的坐稳了齐国相。
平原郡太守虽然是陈纪在做,但是郭鹏以防备地方黄巾军起事为理由,派遣曹仁率领三千军队进入平原郡防守。
然后派出督邮监督地方,掌控住了平原郡的形势,并且开始在平原郡和冀州接壤的地方进行防御工事的准备,从军事方面控制住了平原郡。
他把从上谷郡和郭氏庄园带出来的对基层民众组织有管理经验的人撒到了所掌控的地区,在这些地区中无人少人的荒凉区域安排流民难民进行屯田,然后设置行政村、乡。
这些新设置的村乡都是郭鹏自己派人组织管理,可以直接征兵,也直接上缴赋税到临淄,不过当地县府之手
以此为方式,增多自己直接掌控的人口,增加自己在青州的存在感和权势。
与韩馥在上层着手不同,郭鹏更在意基层。
而且上层他也不含糊,有蔡邕这个免费的明星宣传部长为他吹,青州还没有外逃的士子们对他的感官也就不用说了。
而袁绍这边得到了韩馥的允许,总算松了口气,袁绍赶快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公开宣布对董卓不满,要讨伐董卓,营造声势,给自己争取时间。
声势闹大了,韩馥就不能正大光明的对付自己了。
得到了袁绍的响应之后,剩下一个曹操也显得无足轻重了。
桥瑁鄙夷的嘲讽了一番曹操那郭鹏做借口的事情,就没有搭理曹操,和自己联络到的诸侯们一起招兵买马,营造声势。
鲍信得知曹操没有响应这次的行动,觉得很奇怪,去信询问曹操,又写信给郭鹏。
他劝郭鹏加入讨董联军,只要郭鹏加入讨董联军,则讨董的行动成功几率就大多了。
曹操接到了鲍信的信件,觉得无奈,又写信去给鲍信解释。
郭鹏也写信给鲍信,说黄巾军正在图谋进攻齐国,他实在是分身乏术,必须要等剿灭黄巾军以后才能考虑别的事情。
两人的回信送到鲍信手上的时候,已经是新年了,这一年,朝中官员建议改元,改年号为初平,董卓允许,于是便改年号为初平。
也就在正月初,董卓得知关东诸大将军何进旧部打算起兵对抗他的消息。
这些人以袁绍牵头,打出的旗号是反对董卓私自立的皇帝刘协,认为刘协不是正统帝王,大将军何进的侄子刘辩才是正统帝王,他们要打到雒阳来恢复刘辩的帝位。
董卓闻言大为恼火,大为生气,也大为惊恐。
二百零六 你这家伙真是个小机灵鬼儿
自我感觉良好的董卓是没有预料到有人会联合起来反对他的,更没有想到自己一再忍让的袁绍居然会牵头反对自己。
对这些大将军旧部的政治诉求,他也感到十分恼火。
不过此时此刻,董卓没有想到袁隗身上,不觉得袁绍的行动和袁隗有关系。
因为一力主张册立刘协的,是袁隗,袁隗主张立刘协,让自己出力,现在袁隗怎么会让袁绍做这种事情呢?
董卓排除了袁隗的嫌疑,又对自己部下那些劝说自己给大将军何进旧部封官的人大发一通火,几乎要杀掉他们。
他们拼命求饶说自己也没想到,这才让董卓勉强原谅了他们。
“现在情况已经出现,袁绍那贼子打起反旗要反对我,甚至还要废立帝王,简直大逆不道!我绝对不能容许这件事情发生!你们有什么办法,立刻说来。”
幕僚们纷纷觉得难以接受,几个月前废皇帝的人不就是您老人家吗?
现在居然调转身份做了守卫皇室的忠臣?
这可真是魔幻现实主义,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不过事已至此,为了大家的脑袋,有人开始给董卓出主意,比如军事威慑啊,政治打压啊。
董卓觉得都不好使。
最后,还是某个不能诉诸姓名的人向董卓提出了一条十分恐怖的计策。
那些大将军旧部的政治诉求是废刘协,立刘辩,那么问题的根源就在刘辩身上,只要把刘辩除掉,灵帝只剩下一个儿子,那么那帮大将军旧部的政治诉求不就成了一场空吗?
董卓一想,嘿,还真是如此,你这家伙真是个小机灵鬼儿!
何必去解决问题呢?只要让问题本身消失不就行了?
于是董卓就开始筹划着如何用简单便捷的方式干掉刘辩。
要干掉刘辩,肯定是以刘辩的身边人来下手为最佳,于是董卓等人选来选去,选中了弘农王郎中令,李儒。
李儒是关中人,刘辩被废为弘农王之后出任弘农王郎中令,他对这个职位可不满意,一心想着做更高的职位,离开弘农王府这个毫无前途的地方。
可是他一直没有得到可靠的机遇,他也为此感到郁闷,直到这一回,他终于等来了机会,可是机会本身也是需要付出的,机会只会留给有准(牺)备(牲)的人。
“什么?!”
李儒被震惊了。
机会摆在眼前,李儒却被吓到了。
“机会就在你面前,李君,你要懂得把握机会,记住了,机会不是每一次都会到来的。”
董旻半是劝说半是威胁的告诉李儒,你不做这件事情,就要死。
那么你是选择做,然后得到荣华富贵,还是不做,自己去死,换一个人来享受荣华富贵,全看你自己。
李儒经历了极其激烈的内心斗争。
既然无法青史留名,遗臭万年也是好的。
李儒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他现在只想活下去。
于是,初平元年正月十二日,董卓邀请弘农王刘辩吃饭。
席间,董卓硬是要说看到刘辩的面色不好,是生病了,命令李儒端了一碗药上来给刘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