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4 章(1 / 1)

东汉末年枭雄志 御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一起离开。

现在待在雒阳城里,曹操感觉自己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尤其是当董卓派人要给曹操授官的时候,曹操有些心惊胆战,生怕自己什么地方惹得董卓不高兴了。

他敏锐地察觉到雒阳城的氛围不太对劲,对于连续遭遇了两次大型政治变故的曹操来说,他的嗅觉已经得到了磨练,知道什么时候该走什么时候该留了。

他决定逃跑。

于是曹操改了姓名,换了装束,往自己脸上抹了黑乎乎的炭,假装自己是一个卖炭的老人,骗过了雒阳城门守卫,连夜逃跑,在此之后,曹操留在雒阳城内的家人才相继逃跑。

曹操记起了郭鹏对他的交代,于是一出雒阳就沿着河往青州方向跑,都来不及亲自回家把事情告诉家人,只派人送了一封信。

曹操逃跑之后,董卓曾派人去追,但是没追到,曹操本身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董卓也没多在意。

但是这件事情让董卓有些不高兴,雒阳城内的政治氛围更加紧张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些士人感到后悔,感到推动董卓上位而掀翻袁隗是错误的行为。

袁隗再怎么有私心,好歹也是咱们士族自己人,关东人士,再怎么样也不会损害咱们的根本利益。

而董卓呢?

关西武人寒家子,边将出身,就喜欢打打杀杀,粗鲁,无礼,和咱们格格不入啊。

于是他们开始产生了要推翻董卓,重新迎回袁隗上位执政的想法。

不过别说他们想,袁隗自己何尝不想呢?

眼看着董卓的权势一天比一天稳固,一天比一天专横,袁隗越来越担心,越来越忧虑,也越来越心有不甘。

他深思熟虑,反省自己的错误,总结一下这些天来的得失,思考正确的对策,考量各种计划的可能性,最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于是在十一月的某一日,袁隗喊来了袁基和袁术。

“董卓原本只是我们袁氏圈养的一条恶犬,现在居然反客为主踩在我们头上,这是绝对不能忍耐的事情,一时失势不代表永远失败,我们要有所作为。”

袁基和袁术立刻紧张的看着袁隗。

“董卓手握兵权,亲信已经稳固掌握军队,我们已经错失了从雒阳内部击败董卓的可能,唯一的可能,就是从外部入手。”

袁隗这样一说,袁术和袁基顿时有些疑惑。

“叔父,该如何从外部入手?”

袁术连忙询问。

“有办法,但是行动要快,不能让董卓反应过来。”

袁隗轻声道:“你们立刻去联系能在董卓面前说上话的咱们家的故吏,探探他们的口风,看看他们是否因为董卓的粗鲁行为而感到后悔。

如果是的话,就联合他们,让他们向董卓进言,董卓刚刚成为相国,应该很想收拢天下人心,让天下人承认他,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分封官员。

甚至要分封一些不与自己合作的官员彰显自己的度量大,让他把可靠的人全部封到地方上,然后由这些人组成联盟,打出讨伐董卓的旗号。

这样一来,就能使董卓感到害怕,趁他忙于应付外部之际,咱们再从内部响应,里应外合,擒拿董卓!”

二百零二 席卷天下的风暴

知道袁隗打算做这样的事情,袁术和袁基在一开始都是不赞成的。

袁基担心事情若发生了,会让袁隗的处境十分危险。

袁隗摆摆手不这样认为。

“我为董卓举主,董卓无论如何不敢杀我,这是天下最大的道理,董卓读过书,不敢违背,他若要违背,也要看看自己的身后会不会有祸患,他不敢的。”

汉末政治的潜规则,故吏对举主的义务明明白白,袁隗据此认为董卓无论如何不敢杀自己,否则就是自绝于天下。

以董卓的水平,不至于犯这种错误,否则他整个家族都很危险了。

正如董卓夺权没有伤害袁氏一样,袁隗把权力夺回来的话,最多废掉董卓,也不会夷灭董卓的整个家族。

袁隗的话让袁基和袁术十分认同,顿时觉得这一招很有意义,于是立刻按照袁隗的想法去安排。

袁隗又安排袁术离开雒阳,想让袁术作为讨董的发起者,率领各地诸侯向京师进军。

之所以不选择袁基,是因为袁基是嫡长子,务必要和自己一起稳住董卓,逃了一个袁术不碍事,要是逃了袁基,董卓立刻就会警觉。

要争取时间,给大家争取起兵的时间。

其后,在十分诡异的氛围之下,袁氏开始暗中联系士人,探他们的口风。

这一试探,竟然得到了不少人的响应。

这些人纷纷向袁隗表示后悔,表示自己被董卓迷惑了,没有看穿他的真面目等等。

袁隗十分想发火,但是现在需要争取到大家的合作,所以他也就一副既往不咎的样子,争取他们的暗中合作。

并且这样一来,袁隗看出了董卓强横之下的虚弱,在政治方面的跛脚,一旦露出本性,立刻就会被那些野心家给抛弃。

袁隗觉得自己的计划一定可以顺利掀翻董卓,夺回本该属于袁氏的荣耀和权力。

这个计划在士人之中悄悄流传,很快便流传到了荀氏士子的耳朵里,荀氏在朝中的族人司空荀爽和黄门侍郎荀攸都知道了这个事情。

荀爽有些犹豫,荀攸则是坚决反对。

“叔祖,这种事情难道不荒谬吗?”

“此话怎讲?”

荀爽看向了素来以聪敏睿智著称的荀攸。

荀攸缓缓说道:“董卓祸乱雒阳,若要除掉董卓,难道不应该在雒阳之内将他除掉吗?大将军招募外兵对付宦官我就十分不赞同,这是乱天下的举措,现在好不容易稳住天下,太傅又要做和大将军一样的事情!”

荀爽想了想,觉得荀攸说的有道理。

“继续说。”

“招外兵入京,本来就是冒险的举措,从古至今,从未听说为了定祸乱而招募外兵讨伐京师的,赋予外地刺史太守军权,这是在分离国家,赋予容易,收回难,兵已到手,谁还愿意交出来?

昔年孝桓为了夺回权柄诛灭梁冀,依靠的不过是一群宦官,梁氏一族是外戚,有太后,有故吏,势力远比董卓庞大,而孝桓只用宦官刺杀了梁冀,一切就得以平定了。

如今只需要一名刺客刺杀董卓,则大事可定,太傅却要招外兵联合讨伐雒阳,这是以臣伐君,是在乱君臣尊卑,这才是真正的祸乱天下!”

荀攸把话说得十分严重,荀爽虽然觉得这是有道理的,但是却对荀攸的计划十分担忧,并不太认可。

“孝桓诛杀梁冀,是因为有大义名分,而且天时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