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81 章(1 / 1)

东汉末年枭雄志 御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后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处理枣祗,杀戮并非上策,诛心才是上策,臣建议,用罪名罢黜枣祗,叫他数十年功勋付诸东流。”郭瑾想了想,觉得这样很好。“仲德公之言大善,就这样做!”于是郭瑾下了一道圣旨给枣祗,斥责枣祗没有做好民政部尚书,没有做好一个首脑,没有给部下以身作则的引导,以至于民政部出现那么多贪官污吏,谋取国家利益。枣祗作为民政部尚书,长久以来居然不曾发现,不曾注意,也没有预防这样的情况发生,整的民政部上下是乌烟瘴气黑幕横行,他看了都觉得无法直视。枣祗难道就没有感觉到自己犯了很大的错误吗?现在如此多的贪官污吏就在眼前,难道他还能觉得自己独善其身是正确的做法吗?如此无作为的官员,如何能身居高位继续制定国家政策?本来面对如此局面,枣祗应当被严格惩处,以儆效尤,告知全体高级官员不要懈怠。但是念在枣祗是元从官员,跟随太上皇勤勤恳恳,有开国之功,所以不加额外惩处,罢黜民政部尚书职位,罢黜爵位,只保留太上皇赏赐的田亩,回家养老去吧!你要辞职?我偏不让。我要自己用正当的理由罢黜你!你休想荣耀归乡!你休想福泽后人!荣耀退休官员所能拥有的一切待遇你休想得到!冒犯皇帝得罪皇帝,从而被皇帝记恨,这显然不是什么好的结局。枣祗什么也没有得到,反而作为元从官员,还被罢黜了。曹仁那种荣耀归乡的元从大将的待遇枣祗是没有的,枣祗连正常退休官员的待遇都没有在,只剩下郭鹏赏赐给他的土地,没有退休金。从此以后,就真的要耕读传家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儿子还在做官,孙子还能继续读书。但是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枣祗在魏帝国官场上辛苦耕耘数十年的政治财产一朝丧尽,什么也没了,本来可以凭借他的功绩与威望发展起来的枣氏家族,成了飞灰。辛辛苦苦大半辈子,到头来却落得如此下场,这如何不是他贸然得罪皇帝的原因呢?这个消息散布出去,整个朝堂都弥漫着愁云惨淡的氛围。但是说实话,同情枣祗的人不是很多,恼恨枣祗的人也不是很少。因为在相当一部分人看来,皇帝郭瑾之所以掀起廉政风暴大肆杀戮官员,就是因为枣祗欺人太甚了。

一千四百九十九 拆分民政部

从一些官员的角度去看,郭瑾掀起廉政风暴的主要原因就是枣祗的过分举动。

之前,西北危机刚在西域发生的时候,枣祗就联合朝中那些反对派官员给皇帝施加了太大的政治压力。

他多次上表要求皇帝罢黜西北商业,不答应皇帝的救市措施。

皇帝要救援西北商业,他带头闹事,坚决不承认不支持,还把财政部尚书王粲驳斥的一点面子都没有,狼狈败退,沦为朝堂笑柄。

可谁都知道指示王粲的就是皇帝自己。

西北危机蔓延到雍凉二州之后,枣祗的反应更加剧烈,他串联朝堂上的反对派官员给皇帝上表,轮番上表,不停歇的上表,搞信息轰炸。

就是要给皇帝施加政治压力。

一桩桩一件件,终于突破了皇帝的承受底线,触底反弹了。

现任皇帝的身体里,流着他父亲的血脉。

这下可好,郭瑾被逼急了,不管不顾动用了程昱,杀的人头滚滚,朝堂上的宽松氛围一去不复返,回到了郭鹏时代的恐怖肃杀。

高官显贵噤若寒蝉,一句话不敢说,生怕触怒皇帝,叫皇帝的矛头指向他们。

中低层官吏们的日子也变得不好过起来,监察官员四散而出,恐怖的法卒游来荡去,叫他们吃不好睡不好,生怕什么时候就被法卒登门带走,扔进诏狱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这都是枣祗的错!

不是枣祗那么欺负压迫皇帝,皇帝也不至于被逼的走上了郭鹏的老路!

现在可好,万事皆休,皇帝觉醒了,郭鹏又回来了!

枣祗自己元从老臣的荣耀没有了,大家的好日子也不复存在了。

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枣祗还真的做得出来。

一时间,大部分被吓坏的官员不分青红皂白的都在埋怨枣祗,憎恨枣祗,暗中怒骂枣祗。

他们不敢对皇帝发怒,也不觉得是皇帝首先犯错,索性就直接转移宣泄对象,集火枣祗。

内阁去给民政部送圣旨的官员也对枣祗没有好脸色,一脸畅快的宣读完罢黜枣祗的圣旨,感觉有种大仇得报的样子,走的时候还甩了脸色。

之前刑部是大家最讨厌的部门,现在民政部成了大家最讨厌最厌恶的部门。

得知皇帝要罢黜枣祗,不少官员甚至有点快意,觉得莫名其妙的松了口气,觉得枣祗正式完蛋了,大家又能活过来了。

枣祗接到了圣旨,看着皇帝对自己的处置,心中无限凄凉。

他放眼望向四周,民政部的部下们却甚少有悲怆之感。

他甚至能从他们的眼神里读出浓浓的怨气,还有一丝解脱之感。

我错了吗?

这一切都是我的错吗?

如果我不这样做,那些人就不会死吗?

难道不是因为他们贪腐才死,而是因为我所以才死掉了?

枣祗一时间居然有些糊涂了。

他想不通为什么大家都在埋怨他,明明他什么也没有做错。

他感觉自己好像瞬间就众叛亲离失去了一切,像个茫然无措的盲人,不知道该往什么地方走,下一步又该做什么。

乃至于他回到办公室里坐下的时候,身边只剩下了诸葛瑾一人。

看着郭瑾的圣旨,枣祗面色颓然,不知所措。

“子瑜,这一切,都是我的错吗?是我做错了事情,才导致如今的这一切吗?”

枣祗开始怀疑自己。

诸葛瑾犹豫片刻,然后摇了摇头。

“不,不是部堂的错,是贪官污吏自己犯错,和部堂又有什么关系呢?就算部堂什么都没有做,贪官污吏难道就不该被惩处吗?”

诸葛瑾的话让枣祗找回了一些自我。

“是啊,我就觉得奇怪,为什么贪官污吏被惩处反倒成了我的错呢?我只是为国家考虑,我只是反对西北商业,这难道有错吗?”

望着枣祗自我怀疑动摇的迷茫模样,诸葛瑾微不可查的叹了口气。

真的和枣祗没有关系吗?

从他的角度看,要不是他那么逼迫皇帝,搞政治攻势,皇帝还真不至于下手那么狠。

只是事到如今,他实在不忍心往枣祗的伤口上撒盐。

枣祗对他还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