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75 章(1 / 1)

东汉末年枭雄志 御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你书读了不少,路却没有走多少。”

郭鹏转头看着郭承志:“要做好一个皇帝,至少,要对自己的国家有个基本的了解,你是通过地图了解的,我希望承志可以自己走一遍。”

郭瑾犹豫片刻。

“可是……父亲,儿子打算过一阵子就正式册封承志为皇太子。”

“哦……时间到了啊。”

郭鹏忽然想起,父亲郭单已经去世满二十五个月了。

郭瑾登位之初,郭单去世还没有满二十五个月,所以他尚且没有册封郭承志为皇太子。

等日子一到,他就打算正式册封郭承志为皇太子,树立他的地位,确定储君的名分。

就和郭鹏当初宣布称帝之后就立刻册封郭瑾为皇太子一样。

郭鹏看着不敢说话的郭承志,稍微想了想。

“我带着他出去巡游,效力和你册封他为皇太子是一样的,这件事情不急。”

郭瑾一阵郁闷,但是仔细想想,却觉得郭鹏说的也是很对的。

太上皇带着郭承志出去巡游,在外人看来,也就是太上皇属意郭承志成为魏帝国下一任皇帝,这效力的确和郭瑾的正式册封差不多。

以郭鹏的威望,想要让大家产生这样的想法,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所以略微犹豫之后,郭瑾就点了头。

“儿子明白了。”

接着,他看向了郭承志。

“虽然是和大父外出巡游,但是,你也绝对不可以放松学业,为父会让太学博士给你布置功课,你巡游期间也要不断完成功课,并且送回洛阳,由为父亲自检查。”

“是,儿子谨记在心。”

郭承志不敢违背父亲的要求。

郭鹏哈哈大笑。

“皇帝,你是觉得我一定会娇惯承志?”

“儿子不是那个意思,父亲,您别误会。”

“我不误会,你个做父亲的,的确是要有点威严,这样也好,也不至于让这小子的心彻底野了,你教他课本上的知识,我教他怎么用课本上的知识,咱们父子两个联手,如何?”

“如此,甚好。”

郭瑾点头,露出笑容。

这件事情就这样决定了。

全军大比武在十月中旬结束,盛大的颁奖典礼在郭瑾的主持下结束之后,郭瑾就对外放出了郭鹏将会在不久之后离开洛阳巡游天下的消息。

一千四百四十六 太上皇的大手笔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洛阳朝廷,继而传遍了整个洛阳。

关于太上皇郭鹏将离开洛阳前往全国各地巡回访问的消息。

具体内情没有人通知,自然也不会有人知道具体内情。

但是根据一些来自学部的内部消息来看,太上皇此次出巡可能和不久之前学部颁布天下要求执行的扩招任务有关。

太上皇退居泰山殿以后不问政务、军务,一应权力全部下放给新皇帝郭瑾,自己只保留了控制学部的要求。

学部的所有的事情,就连皇帝也不能干涉、阻挠。

他决定通过的任何关于教育的事情,皇帝必须要通过,不能反对——据说这是皇帝和太上皇之间最后的协议。

所以新皇帝登基近一年以来,就没有对学部伸过一次手,学部的一切事务都是太上皇做主要求的。

其实这一切也不难理解,郭鹏做皇帝最大的武功是讨伐鲜卑,全灭了鲜卑这个汉末以来中原政权最大的也是最传统的强敌。

然后把国土扩展到了草原大漠之上,前所未有的彻底解决了这个北方草原上的强敌,保证了中原政权的安全。

而与之相匹配的在文治上的功勋,应该就是他成功的消灭了士人这个群体。

他将这个群体消灭,把他们所掌握的教育资源全部夺到手里,史无前例的掌握了天下所有教育资源,然后普及天下教化。

更进一步废除了察举制度,采用以考试决定优劣的科举制度,开创文举和武举并重的传统,为魏帝国选拔足够的、优秀的行政、军事方面的人才,确保了魏帝国的运转不受少数人干预。

教育权和选拔权全部落在了郭家皇帝手上,郭家皇帝史无前例的成为了完全体强权帝王,文武并重,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了新的高峰。

郭鹏就是创造了这一切奇迹的存在。

而如果要问他当皇帝以来最得意的事情到底是北伐鲜卑成功还是开创科举制度,他一定会说是开创了科举制度,废除了察举制度。

军事上的功勋,随随便便一个天降小猛男就能做到,但是政治文化上的事情,非真正的千古一帝不能办到。

而他郭某人就是这个千古一帝,他把教育资源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消灭了一整个特权阶层。

无论放在哪个时代,这份功勋都是值得大吹特吹的。

所以在眼下的全国各地的官办学宫、学校里,郭鹏的画像都是挂在每一个教室里。

他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永恒的名言,全国学子都被要求背诵、记住,做梦说梦话都要能说出来。

从郭鹏退位之后还要掌握学部主管教育这一点来看,郭鹏对教育抓得不是一般的严。

所以眼看着他活蹦乱跳的还要出去搞巡游,旧时代的遗老遗少们除了痛恨、诅咒之外,什么也办不到。

之前学部颁布了很多要求天下各州郡的教育部门办理的事情。

比如扩建校舍、扩招学生、确保每日一餐午饭的贯彻落实,确保书本、纸张、笔墨的免费提供等等。

以此为吸引,吸引诸多学龄幼童入学就读,尽量多的吸收更多幼童入学读书。

并且进一步提出要在兴元十年之前,在全国的每一个县都设立一个县学,进一步教育下沉,进一步方便学龄幼童入学读书,分担州学宫和郡学校的教育压力。

这一政策从兴元元年九月开始颁布的时候就要求开始办理。

首先要求做到的是京畿地区,洛阳周边各县被首先要求每一个县都要开建县学,正式名为学堂,面向本县内所有学龄幼童。

以洛阳为中心,逐步向周边地区铺设开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一起拨款支出,力争在兴元十年之前完成此事,不得有误。

学部的这一大计划一看就是太上皇的手笔。

其耗费之大让人心惊胆战,很多人都准备上表新皇帝请新皇帝稍微限制一下了。

但是与此同时,帝国在东边的倭岛上发现大规模金矿、银矿的消息传回来。

紧接着没多久,一大车一大车的金块银块被运回洛阳仓库储存。

人们不知道这是不是太上皇的恶意,是不是太上皇提前就准备好的计划,让大家错误的估计形势,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