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14 章(1 / 1)

东汉末年枭雄志 御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像皇帝,国家不像国家,吃枣药丸。

所以中央军不需要卫军将军,甚至连前后左右四将军都不应该是实职,最好只设立一个虚职,徒有其表,没有实际事权。

真正的统兵权应该直接下放到校尉一级别,将军级别的统兵者应该只在战时有统兵征战的权力,其他时刻就该是个吉祥物。

校尉人数就太多了,一盘散沙,不可能全体聚集起来形成一股可以威胁皇帝的势力,就算在政治危机时期也难以聚成一股力量影响朝政,面对皇权只能顶礼膜拜。

郭瑾的军事威望不足,不该设立中央军的实权将军威胁自己的皇权。

郭瑾深以为然,选择赵云做主帅的同时,也意识到了危机和机遇的存在,于是他利用赵云带兵出击的机会,直接和卫军四将军建立了联系。

接下来,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

第一步,把卫军将军虚职化,第二步,进一步把四将军虚职化,把实权下沉到校尉一级别。

非战时以校尉直接统领卫军、对接皇帝,战时再让自己属意的将军掌握实权,统兵出战。

他觉得郭鹏设立起来的【战时】和【非战时】的理念非常好,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如果没有这个理念的贯彻落实,他面对一些年龄岁数功劳资历都远在他之上的前辈武将们还真不知道该怎么下手。

但是郭鹏推行了【战时】和【非战时】的理念之后,他想要动手就简单多了。

一千三百七十二 把握下层,拉拢中层,架空上层

其实在眼下,中央卫军的团体内已经贯彻了【战时】和【非战时】的概念。

包括赵云在内的卫军五大将军,除了有一些经济上的权力和监督上的权力之外,基本上和军队是没什么关系的。

郭鹏搞出了军衔和军职的概念,把军衔和军职分隔开来,有些武将只有军衔而没有军职,就不掌握兵权。

只有在行军作战的战时,才有具体的权力下放,让将军领军职带兵作战。

其他几大军区是这样安排的,所以这几大军区在郭瑾看来只要拥有轮换驻防制度和军衔制度,就能很好地掌握,他们根本翻不了天。

日常的统领权和指挥权的分离可以很好地控制几大军区的行动,不会闹出什么无法收场的事情出来。

但是中央军却并非如此。

因为中央军的特殊需求和当初设立中央军的时候那个特殊的历史情况,郭鹏为了奖励功臣、安抚人心,也是为了更好的震慑天下,在中央军设立了五个实职将军位。

卫军将军这个总帅的职位,还有卫军的前后左右四个将军位,一共五个将军,都是军职,而非军衔。

常设将军拥有统领权,也有战时指挥权,地位比起地方军的统兵者要更高,而且夜游职位带来的便利,对于郭瑾来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郭鹏后来不断的和群臣争斗,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促成了第二波的学术下移,开创了科举时代。

这才是大事。

而中央卫军的问题,反而是特别小的问题,在科举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郭鹏没有处理中央军的问题就把皇位交给了郭瑾,这个问题自然也就落到了郭瑾身上,需要他去解决——如果他觉得不愉快的话。

他当然觉得不愉快。

轮到郭瑾做皇帝,没有郭鹏那么巨大的威望可以威压天下,对于任何一点可能威胁到他的地位的存在都要小心翼翼的应对。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卫军这五个实权将军职位。

赵云,曹纯,李典、夏侯渊、郭栋。

这五个实权将军职位虽然也贯彻落实了战时和非战时的制度,但是在郭瑾看来,这是有问题的,这是可能遭到威胁和破坏的。

就比如说赵云,威望很大,功劳也很大,真的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赵云有着可以突破制度约束的威望,能把卫军将军的职权发挥到最大。

这个职位,可以把卫军变成罗马帝国的禁卫军。

别说不可能,郭某人就是靠着自己威压天下的威望和绝强的实力接二连三的突破了士人们设下的制度约束,一鼓作气毁掉了旧的制度,开创了全新的制度。

洛阳一“战”,四万士人折戟沉沙,士人反抗力量被几乎全灭,肉体消灭的那种,再也不能对抗强大的皇权,科举时代顺理成章的来临。

珠玉在前。

那还是郭瑾亲自去给禁军传达的命令。

所以郭鹏的存在就给郭瑾敲响了警钟,告诉他,面对无上威望,制度其实是有点鸡肋的。

郭瑾现在最头疼的就是威望问题。

这个威望的问题实在是让他感到如鲠在喉。

不说赵云,卫军其他四个将军也有着很大的威望。

他们都是跟随郭鹏起兵征战的老资格将军。

曹纯、夏侯渊、郭栋,那都是元从,也就一个李典资历稍微弱一些,但也是从青州刺史时代就开始跟随郭鹏的老资格将领。

这些老资格将领什么错都没有犯,什么问题也都没有,个个谨小慎微跟什么似的,尤其在曹洪出事之后,四将军更是过上了非必要情况下尽量不展现存在感的日子。

坚决不参与朝政,不和朝臣有任何往来,不给旁人任何一点抓住他们把柄的机会,时时刻刻都在约束自己,尽力做一个没有危害的人。

想从这样的他们身上挑毛病挑刺,那是真的没什么办法。

可是就这样放着,郭瑾觉得不安心。

虽然一时可以压着他们不让他们过多接触军队从而把持住军权,但是难以长久这样做。

他可以办到,那么他的儿子或者孙子呢?

能做到吗?

他不敢保证。

所以必须要在现在可以办到的时候,背靠退居二线的郭鹏把军权拿回来,把将军职位虚职化。

不要将军,不要一个成建制的军,而要一个分散开来的以校尉为主体构建成的中央军,非战时。

校尉往上的职位都是虚的,没有必要存在,只是荣誉性职位,战时,才会由皇帝授予可以统兵的职位,事毕即撤,不常设。

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卫军既要是一个整体,也不能是一个整体。

怀着如此的想法,郭瑾找到了郭鹏,与他商议这件事情。

郭鹏很赞同他的想法。

“之前我就对你说过了,中央卫军不太适合设立一些过于集权的将军,一群校尉最好,将军这种地位的军官,日常就虚职化,等需要的时候再设立,事毕即撤,只是为父没那么多时间去办了。

不过也正好,你不能总是指望为父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