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89 章(1 / 1)

东汉末年枭雄志 御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给了国家,而不是献给了那一群群的女人。

也多亏了他励精图治,自己才能享受那么美妙的生活,不是吗?

一想到这里,刘健就更加感激郭鹏了。

“陛下励精图治,国家兴盛,臣才能在山阳国享福,如此恩情,臣没齿难忘。”

郭鹏看了看刘健。

“山阳公,我羡慕你啊,我羡慕你能那么轻松愉快的过日子啊。”

这样说着,郭鹏又摇了摇头。

“但是也就是羡慕了,我和你不是一样的人,我是个特别固执的人,只有心安乐,才能身安乐,心要是不能安乐,山珍海味放面前,也只是味同嚼蜡,而偏偏我若要心安乐又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刘健听了,颇有些怜悯的感觉。

大好人生不能享受,偏要执著于那些琐碎的政事,和天下人作对,这边杀一个那边杀一个,搞得和天下人都变成敌人,一直都在杀杀杀,何必呢?

一起快快乐乐吃吃喝喝享享福,不挺好的吗?

你带着军队打江山,血里火里走过来,难道只是为了过上现在这种累死人的生活?难道不是为了作威作福享受无上的幸福和舒爽?

刘建觉得自己完全不能理解郭鹏。

当然了,他也不需要理解郭鹏,他只需要知道,郭魏帝国需要他这个盆景作为表率以彰显正统,那就足够了。

他是一个天生的幸运儿,多少年多少人之中也不一定能出一个的幸运儿。

他只需要这样一直幸运下去,就可以了。

但是他好像不太爱惜自己的身体,否则,他应该比郭鹏能活得更久,现在这个样子,就不好说了。

一千三百五十四 郭鹏明白,曹兰未必就不明白

送走刘健,郭鹏又接见了几个在洛阳生活的汉室宗亲,把他们一一招呼好了。

接着给他们一些微不足道的赏赐,算是皇帝对他们的抚恤,等他举行禅让仪式的时候,还需要这帮人露脸。

前朝皇室为今朝皇位的禅让送上祝福,这是多么美丽的奇观啊。

真是美妙极了。

郭鹏如此设想。

安顿好了这些汉室宗亲,郭鹏又接见了贵霜国、安息国和罗马帝国的使臣,向他们宣布自己即将退位,把皇位禅让给新皇帝的消息,让他们各自送信回去汇报这个情况让他们的皇帝知道。

然后还安抚他们,让他们相信魏帝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会因为皇帝的更换而发生改变,魏帝国还是会追求向外开拓的。

使者们多少都有些不能理解,为什么郭鹏要退位。

他明明没有任何相关的担忧,不会有任何政治上或者军事上的压力,没有这种压力的情况下,为什么要退位呢?

这些事情就不适合跟外国使臣讲得太多,只说自己很累了,想要休息,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了,只是想休息。

郭鹏也的确想要休息,的确觉得很累,退位下来之后肯定有一段时间是要好好休息不问世事的。

把精力养足了,接下来郭鹏就打算好好的带带孙子,把自己的思想传给下一代,然后巡视天下,巡视之前没能去过的地方,深入基层接触帝国的子民。

又或者和法律学者们研究一下法律,和历史学者们研究一下历史,和数学学者们研究一下数学,甚至去太学、讲武堂讲讲学,给郭魏天下添砖加瓦。

只要他还活着,就是一面旗帜,就是一种象征,一种让天下安定、人心不敢思变的威慑力。

所以他只要继续活着就好,在郭瑾背后给他提供助力,帮他背锅,这就足够了。

不再需要他做太多的事情了。

曾经想做但是又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郭鹏很想去尝试一下。

这样想着,郭鹏反而期待起了不久之后的禅让典礼,和之后属于自己的和做皇帝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只要能放的下去,只要郭瑾能镇得住场子,自己真的可以轻松一些。

只要在背后做幕后黑手给程昱撑腰,把骂名全部担负下来,之后等着寿终正寝就好了。

这样想想,还真是美妙的生活也说不定。

怀着如此的心情,郭鹏在吃饭的时候也能流露出些许喜悦,被曹兰稳稳地捕捉到了。

“是因为快要退位做太上皇了,才如此开心吗?”

“有吗?”

郭鹏大口大口的扒饭,笑眯眯的看着曹兰。

“是啊,很久没有见你吃的那么香,那么多了,感觉,就像是回到了你三十多岁的样子,你做皇帝之前,也是吃饭吃得那么香的。”

曹兰笑着,伸手给郭鹏夹菜。

郭鹏又大吃了几口,把嘴里塞满,狠狠地咀嚼然后咽下肚,喘了口气,喝了口汤,这才笑出声来。

“的确,很久没有觉得那么饿了,之前为了节省时间都是赶着吃饭,吃饭的时候也在想事情,或者和群臣商议事情,能像如今这样单纯的只是享受美食,一年也就那么几天而已。”

郭鹏又夹了一块烧肉塞进嘴里,美美的咀嚼起来。

“政务都不担心了?”

“交给阿瑾和南书房侍读去做了,他马上就是皇帝了,现在把政务接过去负责起来,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这一会功夫都撑不住,还做什么皇帝?直接去海外打天下算了。”

郭鹏笑道:“在我看来,去海外打天下封邦建国远比做魏国的皇帝要简单,做魏国的皇帝要担心的事情太多了,海外打天下,只是打天下而已。”

“可能是这样吧?”

曹兰不确定,她想了想,感觉战争时期,郭鹏吃的的确比做皇帝以后多,笑容也更多,空闲时间也更多。

所以她觉得,做皇帝的确比打天下要男,所以从小就接受帝王教育成长起来的郭瑾才是最合适的继承人。

其余的孩子们,就真的要出海了。

“鹏郎,你真的放心把孩子们送出海,去那么遥远的地方打拼吗?”

“为什么不放心?”

郭鹏直接上手抓起一只鸡腿狠狠地撕咬起来:“我当初打天下的时候,也是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冒着箭雨冲锋陷阵,也为此数次受伤,怎么我可以,他们就不可以?

而且他们面对的敌人远比我面对的敌人要弱,我给他们的军队和军备也远比我当时要强得多,要是这样都打不下一片基业,那他们还真的愧对我那么多年的辛苦教育。”

郭氏子弟从小接受的精英教育是非常严格的,文化方面和武学方面那是一点都不能少。

十六岁进入太学之前,他们已经打下了非常坚实的文武基础,进入太学之后,也有意识的强化实用方面的教育。

每年太学的假期,一个月要拿出来下地耕种,体验民生疾苦,一个月要拿出来进入首阳山讲武堂,